古代的美女不好当,为何偏偏这4位美女被流传千古?

  就算拥有国色天香的姿色,旧社会的女性,地位还是从属于男性的,因而无法主宰自己命运。

  若是姿色艳丽的美女,更容易被统治男权因斗争需要,而成为他们的棋子。

  男性统治者能随意支配她们的命运人生,伴随着她们的便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任务。

  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是妇孺皆知的。

  千百年来,“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被用来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这四位绝代芳姿的女子。

  灵动又含蓄地描述,使后人对她们的美丽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于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四大美女形象。

  但若回顾她们惊鸿而短暂的人生,你会发现,美女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纵观几千年历史中,出现的绝色佳人如此众多,为什么只有这4个女子被人们记住并永世流传呢?

  先来看看她们的惊世人生故事吧。

  西施出生于春秋末期,越国人,现位于浙江省诸暨苎萝村。

  她因居住在村西,称之为“西施”,原本是一个在溪边浣纱的平凡乡村女孩。

  有人说,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有美女。

  有一天,西施在溪边洗衣服,鱼儿看到她河水中的倒影,粉面桃花,相貌过人,竟然都被迷住了,而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人们从此称她有“沉鱼之貌”,以形容她的倾城容颜。

  西施可以说是四大美女中,容貌最风姿绰约的,一直位于四大美女之首。

  或许不是因为出众的容貌,西施的结局也许会不一样,仍可以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姑娘。

  但她还是被残酷的政治斗争选中了。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复仇,他采用了谋臣的"伐吴九术"。

  其中一条就是美人计,"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 用美女以惑吴王之心志。

  很明显,“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乱葬岗”, 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帝王将相栽在女色这关,因此葬送性命的。

  越王果断采取此一计,安排当时越国的上大夫,范蠡去具体执行任务。

  范蠡在苎萝山找到了西施、郑旦两位绝色姑娘,对二人进行了严苛的间谍训练,包括舞蹈、琴棋书画、礼仪等才艺的培训。

  据说在这期间,西施与范蠡两人之间偷偷产生了火花,相互爱慕,却终究只能“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为了复国大计,两人不得不忍痛割爱,各奔前程。

  三年后,按计划,西施被送到了吴王夫差面前。

  夫差一下子就被西施的颜值和才华所吸引,西施很快便得宠。夫差为了让她高兴,不惜大兴土木,专门为她修建了很多宫殿。

  于是有人说,西施在吴国期间,与夫差也产生了真爱。

  而西施害死了最爱她的男人,其他的都不过只是利用她。

  不管怎样,西施确实是在勾践复国中,起到了强力助攻的作用。

  吴王夫差逐渐荒废了朝政,也丧失了对勾践的戒备心。而勾践却在暗中积蓄实力,终于一击即中,成功击败了吴国,而夫差最终屈辱自杀。

  越国总算满血复活了,勾践也因此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但这似乎并不能扭转美人西施,作为一枚棋子的命运。

  关于她的结局,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西施在勾践灭吴后,被沉入江中;

  至于凶手,有人说是范蠡,有人说是勾践,也有说是越国王后,怕勾践将西施纳入后宫而会失宠,便痛下了杀手。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暖心,说她和范蠡一起秘密出走,归隐田间,共度余生;遗憾的是这种说法史书里没有记载。

  在《墨子》、《吴越春秋》等古籍中,都认为西施的结局是被沉江。

  《墨子》中写道:“西施之沈,其美也”。“沈”即“沉”。

  如果是这样的结局,不免让人感到悲情而凄凉。

  我们更希望的是她真的有一个好归宿。

  不管怎样,西施牺牲自我,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女子。

  王昭君出生于西汉时期南郡秭归,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秭归。

  电视剧中王昭君去匈奴和亲是被迫的,而根据史料记载,真实历史中的王昭君,是自愿去和亲,通过竞争才得到的资格。

  西汉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冲突。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前往长安朝汉称臣,提出愿与汉朝结亲,共保边塞安宁。

  于是汉帝为了拉拢匈奴,便派王昭君远嫁边关,出塞和亲。

  而"昭君出塞"似乎是历史对汉元帝开的一个玩笑。

  最初,昭君只是一个普通民间女子,举止端庄,温文大方,偶然之间被选入了宫中。

  因为她不愿同流合污,送礼贿赂为她们画像的画师,结果被画得很丑,其貌不扬,一直没有被汉元帝看对眼,不被宠幸。

  即便如此,王昭君有她的见识,她不甘心在这个寂寞深宫里呆一辈子,希望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当汉宫中发出通告,征选愿出关和亲的女子,别的宫女都在犹豫,毕竟要离开家乡到匈奴去,都不太乐意。但她果断地报名,且顺利一举夺魁。

  饯行宴会上,当红妆粉黛,亭亭玉立的王昭君,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时,众从顿时都为之倾倒。此时的元帝深感大惊,又后悔又懊恼。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改口反悔。

  为了得到匈奴信任,只好勉为其难,强颜欢笑地让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如得至宝,对汉朝千恩万谢。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昭君告别故土,启程塞外。

  一路上,王昭君想到从此就要远离自己的故乡,伤感不已;悲切之情,使她难以自己。

  她拨动琴弦,弹奏出悲壮的曲子《琵琶怨》。

  琴声凄婉动听,连南飞的大雁都忘记了挥动翅膀,忘记摆动翅膀,纷纷跌落地下。故人便称昭君有“落雁之美”。

  只是王昭君后面的命运,也并不幸运。

  据记载,她刚嫁过去塞外几年,单于就病故了。

  单于去世后,昭君写信给汉帝请求回到汉朝。

  但皇帝却让她接受匈奴的习俗,和逝去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成婚。

  那时候的匈奴习俗是,夫死从子。做为从汉朝过去的人,这种习俗虽然与中原的伦理道德相抵触,但她当时的处境,已经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了。

  在悲囧的现实面前,为了大局考虑,她只能勇敢接纳了。

  就这样,昭君又嫁给了单于的儿子;

  与后来的丈夫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两个女儿。

  直至复株累单于去世两年之后,昭君便寡居,后也因病离世,在异乡留下一座“青冢”。

  不可不提的是,即使王昭君命运曲折,两嫁丈夫。

  但王昭君去塞外之后,不仅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还积极面对在异乡的种种不适应,各种生活困境。

  据说她还发明了“奶茶”“披风”等新鲜的创意,为当地的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多生机。

  而自从她出塞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边境六十多年没发生冲突。

  她在塞外乐观坚强的生活,为汉匈民族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们了解到貂蝉, 她可是三国中的第一美人。

  但貂蝉这个人物,又是四美中比较特殊的,因为她不一定真实存在于历史中。

  貂蝉的故事,更多地来自于民间传说和罗贯中的小说,在史书上,找不到她的名字,这也让人们对貂蝉的真实性一直存疑。

  《三国志》中记载, 侍女与吕布私通,后来被王允利用,使出连环计。据历史学家分析,这个侍女指的可能就是貂蝉。

  出生于东汉末年的貂蝉,传说中美得十分俏丽,走路时如风摆杨柳,安静时文雅有余,顾盼生姿,让人一见倾心。

  身为司徒王允家的侍婢,有一天她在花园拜月,忽然一阵风吹来,一块云把皎洁的月亮遮住了, 被王允看见。

  于是王允厚着脸皮到处跟别人说,我家貂蝉实在是太漂亮了,在她的容颜面前, 连月亮都羞于露面。因此而得“闭月”之誉。

  当时的汉朝,董卓挟持皇帝迁都长安后,朝内外一片腥风血雨。

  于是有了一段貂蝉于月下焚香祷告,主动愿为主人分忧的感人故事。

  王允因此设下连环计。

  他暗地里把貂蝉送给董卓的得意干将,吕布;但在明面上,又将貂蝉赠给了董卓。于是被董卓收入府为姬。

  貂蝉从此周旋于这两人间,给吕布送秋波,对董卓施妩媚之姿,把两人迷得神魂颠倒。

  猛将吕布,因此对董卓心怀不满。

  有一天,他偷潜入董府看望貂蝉,貂蝉正好借此机会,假意哭诉被董卓欺霸之苦。

  两人双拥之时,此景被董卓回府撞见,两人打起来,吕布最后趁机逃走了。

  从此二人之间就反目成仇。在王允的鼓动下,吕布造反干掉了董卓。

  貂蝉用美貌、胆量和智慧游走在弄权作威的董卓和勇而无谋的吕布之间,顺利离间他们,使动乱不已的朝廷稍有安宁之象。

  王允这个美人计的政治目的算是达到了。

  只是貂蝉的生死却成了千古之谜。

  《三国演义》中,只讲了吕布在白门楼丧命,用一句“妻女运回许都”完结。

  或许天嫉红颜,关于貂蝉的结局,一种说法是曹操杀死吕布后,强纳貂蝉为妾,貂蝉宁死不从而自杀;另一种是貂蝉被送给关羽,关羽十分看不惯她这样水性杨花的女人,直接将她斩杀了。

  无论如何,貂蝉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人,向世人呈现了一个义无反顾、献身为国的智慧女子形象。

  作为唐玄宗的宠妃,杨玉坏的故事一直在世人耳边流传。

  四美中,只有杨玉环的身世比较好。

  她生于宦门世家,曾祖父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

  父亲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庆)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

  杨玉环生长于四川,10岁左右父亲去世后,便被寄养在洛阳叔父家。

  妙龄的杨玉环,不仅人儿长得姿质丰艳,腰细臀圆,肤如凝脂,气色红润,是个标准的美人胚子。

  从小还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歌善舞,舞技一流,通音律,懂香道。

  怪不得后来安禄山对她也垂涎三尺。

  十七岁的杨玉环跟随叔叔,参加咸宜公主出嫁时,便被公主之弟李瑁,也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一眼看中,一见钟情了。于是就被许配给了李瑁,成为了寿王妃。

  这李瑁也是眼光太好,但实在没这福气。

  谁也没想到,已年近51岁的公公唐玄宗,也会看上已是自己儿媳的美貌,还绞尽心思地横刀夺爱,最终得到了杨玉坏,封为贵妃。

  白居易所写的著名的《长恨歌》剧情,也就这样开始了。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据说杨玉环进宫后,十分思念家乡。

  一天到后花园赏花闲逛,一眼看见那园子里竞相盛开的牡丹、月季等等各种花儿。

  而自己却被关在笼子里,蹉跎青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忍不住哭了起来,顺手摸了一朵身边的花儿。

  花瓣经她一碰便马上收缩了,叶子闭合卷起。这时身边的宫女看见,便到处说:杨玉环的美貌,让花儿都含羞的低下了头。

  因此人们就传颂她的姿色竟可“羞花”。

  凭借着“羞花”的实力,在华清池,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百般恩宠,被这个男人宠上了天。

  她一度是天下底最幸福的女人。她想吃岭南的荔枝,玄宗便立马派人快马加鞭,不惜大量人力财力成本,换来"一骑红尘妃子笑"。

  由于唐玄宗过于宠信杨贵妃,重用他的哥哥杨国忠,致使朝政荒废,“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好日子终会过完。在享受了十余年盛宠后,他们这段神仙伴侣般的“爱情”史,在马嵬坡画上终点。

  由于唐玄宗长期荒淫腐败的堕落生活,不理朝政,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朝陷入动乱之中,唐玄宗慌忙中带着杨贵妃出逃,走到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发生兵变。

  护卫的将士怒杀了杨玉环的堂兄宰相杨国忠,并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杨玉环,认为此次灾难全是杨贵妃造成的。

  终而,无奈的玄宗为平息军怒,只得赐他最爱的女人白绫一条,成了这位38岁贵妃命运的归宿,美人终究香消玉殒。

  后来有人评说,这次安史之乱与杨贵妃并无关系,而她只不过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羊。

  与其他三美的区别,在于杨玉环对国家的影响,完全是一个反面教材。

  或许正因为这种负面的影响,才使人们流传有如此多关于她的故事,来警示后来的君王臣子以身作则,以史鉴今。

  总的来看,四大美女的结局都不怎么美好,没有一个幸福圆满的归宿。

  她们因为其美貌,而拥有更多被人瞩目和欣赏的机会,在乱世之时,也容易成为被利用,当成棋子和工具。

  美给她们带来了很多普通女子得不到的荣华富贵, 也成就了她们的名和利。

  但所有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谁也不知道值不值得。

  她们大多是用生命在谱写这一曲曲惊世的千古传奇,为人们所敬重,被世人歌颂其美。

  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容貌上,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爱,对家国无私的情怀之美。

  只有这种心怀家国情怀的美女,才是世人所歌颂赞扬,被认为值得流传千古的。

  相比而言,她们的历史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它早已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她们的形象和美丽传说,已然深入中国文化中,深入人们的心中。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透过中国四大美女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即使千百年后,仍然必将是那些心怀家国情怀的美丽女子,才会被人们铭记。

  而作为当下的我们,是否拥有美貌,并不是幸福和成就的标准,不去盲目地羡慕和崇拜,才能珍惜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