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殷郊、妲己——“弑父”与“祸国”

  各位爱狐姨姨大家好,好久不见,由于庆2迟迟不开拍,一些被鸽到发疯的同人女只好写点代餐杂谈来暂时忘记饥饿!

  上次八卦了一些乾隆和珅,这次稍微八卦一下《封神榜》中不大不小的谜题:哪吒和殷郊,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弑父者”?

  用哪吒代餐这个活儿相信各位爱狐人士已经做得很熟练了,某站多个《哪吒》剪辑可以作证(确实是真好代),了解一下哪吒形象的源流,你会觉得更好代!

  一般认为,《封神演义》中哪吒古板的父亲托塔李天王是来自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之一,北方天王毗沙门。毗沙门是音译,意译为“多闻”,然而民间没能理解“毗沙门”是一整个词,而是理解为“毗沙”“门”,因此在再创作过程中果断把他编排成了看大门的神,又给他和同事们安上了魔礼青魔礼海等配套的名字。

  同时,由于唐将李靖(传说中红拂夜奔的男主人公)战功卓著,受爱戴程度高,因此身上被寄托了很多故事,比如龙王托他代为降雨,他多洒了二十滴,最后瓢泼大雨加深二十丈等等,他的形象也渐渐取代了毗沙门天王,不仅拿了人家的法器,人家的下属,还拿了人家的好大儿——护法神哪吒。

  举例如:“李靖谋得了毗沙门天王的实际名分后,把他的部下也篡夺过来了。四大天王都有一堆属下,毗留博叉天王是管龙王的,毗沙门天王是管夜叉的。所以李天王出征花果山的时候,有‘药叉将催兵,鱼肚将掠后’”。

  之前我写过一篇神话au(叫《山海经》,在合集里),假设老李和小叶在“成神”之路上互相竞争,李侵吞了叶的神格,成为唯一神祇,其演化融合过程和毗沙门天→到李靖有很大相似之处,而小叶从前的两位好兄弟,范建和萍萍,固然彻底做了新神的侍从,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且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护法神,一开始以狰狞恶眼形象示人,并非儿童,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明示如果和尚不守戒律,哪吒会用金刚棍敲他们。

  此处我稍微进行一点个人联想,如果有去埃及土耳其等middle east国家旅游过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当地旅游纪念品里有很多大眼珠子形状的饰品,这是流行于该地区历史中的“邪眼”传统。这项传统非常复杂,只说一点和今天八卦有关的,在古时,如果你打败并俘虏了敌国将领,最好把他眼珠子挖出来,因为你相信敌人只靠注视就能将邪恶复仇的诅咒施加在你身上,眼睛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从代餐角度来看,哪吒本该拥有的一双“恶眼”,正象征着为母复仇的诅咒。范闲其人,正是一个成年护法神的灵魂,被滑稽地安放在了儿童的躯壳里,要在这个处处相似又完全不同的“异世界”从头开始长大,直到故事后半段才能认清自己真正的身份和宿命,从而斩断龙鳞。

   

  接下来我们谈谈殷郊,在《封神演义》中他是纣王的嫡子,因母亲姜皇后被害而出逃(又一位受难的高贵母亲),一开始弃暗投明反抗殷商,后来被申公豹劝叛。

  《封神演义》大量参考了成书于宋元时期的《武王伐纣平话》,而在《武》书中,殷郊并未反叛西周阵营,反而用浪子神(这个神名还有点适合五竹)送给他的巨斧亲手砍掉了亲爹的头:“于大白旗下,殷交一斧斩了纣王。万言咸乐。”

  那么,为什么殷郊的戏份被转移给了哪吒一部分,他本人弑父的强烈冲击性也被削弱呢?学者们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做了一个权衡。那就是现实中的伦理道德和他手里的素材——‘殷郊砍亲生父亲脑袋’之间孰轻孰重。元朝是由游牧民族统治的王朝,在这样的时代,讲一个人砍父亲脑袋,看上去没那么逆天,因为游牧民族弑父的故事也很多。但是到了明代,‘忠孝节义’空前地受到推崇,这个情节就显得非常大逆不道,作者就一定要改。”

  游牧民族弑父传统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最著名的应该是见于史记的冒顿单于“鸣镝弑父”,这个故事很精彩,不过也有人怀疑是太史公杜撰,他之所以写这个故事,可能是为了警示君主“废长立幼”的危险性——你那个心气不平的好大儿会直接把你做掉。

  让我们再戴上代餐的眼镜,老李显然有一些类似游牧民族统治者的习气,比如他让所有儿子都获得实践的机会(连大哥都能有兵权),虽然早立太子,但一直放任他们互相竞争,这种做法无疑是把野心和屠刀同时架在所有人脖子上,需知立嫡立长这一制度和培养所有皇子的做法之间有不可融合的矛盾(如果早立嫡子,则必须养废其他所有儿子),上一个试图双线并行的皇帝是来自马背上的康熙,最后九子夺嫡震惊世人。

  由无拘无束到礼教森严,现实历史也恰好对照着书中的后人类时代,南庆从一片莽莽原野、天地英雄竞自由,变成君权无上的铁板一块,也正是在老李→李承平时期交接完成。我一直觉得老李的谥号是“武”,李承平显然会吸取足够的教训,并继续巩固他的统治,日光底下无新事,南庆会越来越走向传统的高度封建集权,最后又一度毁于沧海桑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妨大胆想象,再过三五代,范家最有力的继承人范小花跑去了宇宙之外,范家没落,南庆朝堂又会怎么写这个弑君者的故事?肯定不会承认范闲是私生子,为尊者讳,大家能隐则隐,能瞒则瞒,最后创作出一个广受信服但面目全非的故事——恰如“殷郊弑父”。

   

  殷郊的命运一部分被哪吒分担,另一部分则给了妲己。

  在《武》原书中,殷郊的命运便是颠覆殷商,但让一个皇子,还是封建社会饱受重视的嫡子去颠覆自家基业,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因此《封神演义》中申公豹都劝:“恰又来!世间那有子助外人而伐父之理!此乃乱伦忤逆之说。你父不久龙归沧海,你原是东宫,自当接成汤之胤,位九五之尊,承帝王之统。”

  然而这所谓尊荣的“东宫”其实是个陷阱,殷郊相信了这套说辞,下场只有被犁掉头,范闲最聪明的举措便是从来不放眼在皇位上,举个不太恰当但很促狭的例子,甄嬛怼皇后:我赢就赢在不在意后位。

  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的传说中,纣王与天上玉女本各有情,玉女还送给他信物定情,后来玉女回归天庭,他又纳了人间美女妲己,妲己看到玉女的信物醋意横生,要求他毁掉玉女庙宇,纣王依言而行,因此才得罪上天。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开始妲己只是个普通宠妃,并没有“颠覆殷商”这么巨大的使命,后来《封神演义》将有情玉女换成了冷面女娲,又把本该由纣王亲生儿子造的孽分派给了无辜狐狸精,所以产生了许多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妲己本来是女娲派下来祸乱殷商的,怎么又以此为罪杀了她?岂非卸磨杀驴?

  答案很简单:《封神演义》的作者们赶稿太急(六十个太岁将军的名字他们就编了一个),没编圆。

  再戴上代餐眼镜看一下,从无害多情的“玉女”到能创造并颠覆世界的“女娲”,恰好对应叶轻眉在庆帝心中的形象演化,谈恋爱打天下时她自然是“玉女”,彼此也并非无情,然而她手中能造世的权柄,随时会化身为来自神庙的“神权”,对世俗皇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最后再谈一个小细节,无论是殷郊、哪吒,还是摩西、唐僧,出生时都有异象,并且被父母因不得已的缘故丢弃,这是一种世界文学中的“弃子”传统,被这样丢弃的孩子,与父母重逢时必将创造毁灭性的命运(最典型的例子:俄狄浦斯)。因此,整部《庆余年》的结局其实在电视剧开头便已注定,这襁褓中的弃子出生时血流漂杵,他将会是殷郊、哪吒、妲己,是一切弑父者形象交融的回音,亦是一切被篡改、被侮辱的,关于自由的遗响。

   

  END

   

  Ps:全是饿疯了代餐的胡说,夏日炎炎,博君一笑。

  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干货满满的一本,非常推荐!

  看点雪地狐狐凉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