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道德的重要性(精选5篇)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道德;科尔伯格;教育;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65-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树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思想体系。因此党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向社会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将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写入报告中。护理学作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对本专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纵观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护理事业蓬勃开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全国护士数量和护理院校学生保有量更是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群健康理念的提升,社会对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期待日益增长。与之不相称的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处于“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造成了护理从业人员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以致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护德缺失的案例,使护理这一神圣的事业无形中蒙上了负面的阴影。这种“急进”现象必须引起我国护理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而以教书育人、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护理院校,要把护理道德教育放在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应贯穿于其他学科教育之中,以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及护理学发展相适应的护理道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据此,本文通过选择护理院校本科层次学生的护理道德教育为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回顾我国2000年至今的护德教育现状,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合现阶段时代特点和学生个性的护德教育途径。

  1 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

  1.1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年)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也是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哲学家。在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方面具有创造性贡献。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基于对道德两难问题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理论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道德期――被试者的道德心理特征是,只考虑自己需求满足,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习俗。习俗道德期――一般都是遵从世俗或社会规范,从事道德推理判断。后习俗道德期――指个人面对攸关道德的情境时,可本着自己良心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是非善恶的判断,未必受传统习俗所限制。科尔伯格认为,学校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德育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正式的宗教教育对于道德的发展, 并未占有特别重要或独特的地位, 至于公立学校和家庭则相反地应该扮演重要而独特的角色”[1]。学校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将道德内容潜移默化,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2 护理道德概述

  护理道德属于职业道德中的一种,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护理科学中的特殊表现。护理道德就是在护理实践过程中调整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务人员和护士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方面,它以一般社会道德的一般医学道德为指导,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它根据护理科学上需要的一些特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调整护士与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关心患者,恪守护理制度,讲究护理艺术,钻研护理业务,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 文献回顾

  2.1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关注度

  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院校及其他研究者都开始将关注点着重于护理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孙琴琴等[2]认为,不同层次护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否有其差异性,护生道德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变迁,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需要改进,以及教师们如何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护理学教师必须知晓和深入研究的。赵春娟[3]认为,教育如何根据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做好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护理教育者值得重视的课题。王泉华等[4]也认为,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培养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Berit Karseth[5]在其著作中也强调,“从整个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来看,现在我们应当关注护理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广大护理实践者和教育者都已经开始关注护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2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现状

  张梅等[6]在其研究中着重调查护生临床实习中对道德伦理的认知水平,结果显示处于较低水平,文章基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实习护生的道德观。王泉华等[4]还强调,在实习中慎独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护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方桂珍[7]在其研究中主张实习中应将道德教育与临床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综合查找到的文献,我国现有护德教育途径多集中于本科学生实习阶段,多数研究者也将重点放在实习过程中。这与护生实习中较多出现与伦理道德相关的困扰和纷争有关。

  2.3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总结出,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蓬勃发展,但对学生护理道德观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首先,我国护理道德教育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一定冲击,导致本科护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方面倾斜,追求物质化,缺乏护士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削弱了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其次,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逐渐加强,患者及家属期待高素质的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就对我们护理院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再次,护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没有社会经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面对临床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会感到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的叛逆和独立思想导致护生的职业思想不稳定。

  2.4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现状

  Pamela E等在其研究中认为,科尔伯格的理论对于护理教育者帮助学生识别临床中不道德的现象和行为起着基础作用。在已检索到的文献中可以得出,我国护理教育者对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怎么样将其应用于我国护理道德教育中却缺乏系统和实用的观点。文献大多是介绍其理论原理和概念的论述性著作,未有针对性的量性和质性研究。总之,对于此专业理论的应用在我国护理道德教育领域还处于较为浅泛的阶段。

  3 结论与建议

  3.1 对于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评价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道德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视角,其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深入研究对于我国护理教育者有着一定的启示。根据道德两难问题进行的小组或团体的讨论法对我国护理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其研究是基于其国情和儿童特点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国外灵活的授课方式开始较早,科尔伯格的道德培养方式有推行的基础。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来说,较难在课堂上推行其全部的小班式教学。此外,其理论中蕴含着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背景下,其理论的某些方面过于复杂,操作性不强。因此对于任何理论,我们所有研究者都应当本着辩证的观点看待,对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要进行兼收并蓄式的借鉴。

  3.2 对于我国护理院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研究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和回顾我国现有护理院校本科层次的道德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护理德育教育无论是从重视程度、教育内容、教授方式、评价体系和理论的应用深度方面都还有很长的完善之路要走[8-15]。研究者通过研究得出如下启示:

  3.2.1 加大对护理院校护理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每个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应不遗余力地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护德教育的关注度,特别对于护理院校的领导者而言,更应在响应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础上,重视学校的护理道德教育工作的计划、有序进行。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护理学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的单一格局。

  3.2.2 改进护理道德教育内容

  护理院校现有的护德教育内容没有专门的材,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被编排在《护理伦理学》中,由于内容相对固定,因此与时代社会的要求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护理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把中国从古至今道德思想的精髓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加强道德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目标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应加强对不同年级本科学生道德知识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有层次性地制定相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3.2.3 善于分析本科护生的特点

  现有的护德教育大多不注重对被教育对象人格特点和性格特征的分析。本科护生年龄在18~20岁,此年龄段按科尔伯格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分期标准是处在习俗道德期,此期青少年的特点是愿意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希望寻求别人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教育者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在授课方式和内容设置上作出努力,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启发和鼓励的方式促进护德知识的学习和观念的培养。

  3.2.4 不断探索新的护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德育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优选组合。这是我们现阶段能努力扭转现状的最关键步骤。建议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适当鼓励教师开展对于社会道德现象辩论的讨论课,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讨论法,让学生对其原因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指正和评价。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设置一个虚构的情景,设置学生较感兴趣的如实习中的病房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深入其中。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移情的方法讲道德知识内化为自我思想中的道德观。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无形中道德教育内容也较易被本科护生所接受。

  3.2.5 完善学校道德评价体系

  现有护理院校对本科护生道德认知程度的评价多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样未能对学生真正的道德水平作出全面的考核。建议采取类似临床观察的方法即教师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水平程度的表现,对其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护理事业蒸蒸日上和人才层次不断提升的今天,加强护理院校本科层次护生的职业道德和改进现有护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是护理学这个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在护理院校教师素质、教学技巧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仍需其他研究者在此方面探讨和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共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Kohlberg.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M].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1:300.

  [2] 孙琴琴,王斌全. 护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 23(4):865-866.

  [3] 赵春娟. 护理专业课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 护理研究,2007,21(20):1868-1869.

  [4] 王泉华,吕桂晶. 怎样培养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24.

  [5] Berit Karseth. Curriculum changes and moral issues in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 24:638-643.

  [6] 张梅,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10):879-881.

  [7] 方桂珍.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 40-41.

  [8] 周长兰,胡秀凤.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2011,17(12):119-120.

  [9] 梁爱琼,邱小文,谢红珍,等. 新时期军队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30-32.

  [10] 周俊萍.论护士职业道德内化教育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77.

  [11] Jaana Auvinena, Tarja Suominenb, Helena Leino-Kilpib,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judgment during nursing education in Finland[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24:538546.

  [12] 王煜炜.实用主义道德观在医护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J].护理研究,2007,21(33):3076-3077.

  [13] 沈传华.护理实践课教学中贯穿护理道德教育[J].现代护理,2008,14(2):244-245.

  [14]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5,20(5):76-77.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1护理伦理学在医学院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科学的学科,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道德原则来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护理伦理学开展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护理素质,让学生用冷静和成熟的理性思维去探索和审视护理实践中的道德问题、道德现象,从而在复杂的实际护理工作岗位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选择符合伦理道德的言行进行护理实践。在医学院开展护理伦理学课程,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道德情感、护理道德意识。护理道德是护理伦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推动护理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机,是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护理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生命,维护、履行护理职业的荣誉和责任。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学院护理专业中,必须落实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方针,必须做到护理课程设置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一体化,要充分体现职业化、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是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来指导护理实践,培养护理人员道德情感、道德素质,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医学院护理教学中开展护理伦理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情感,伦理道德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护理服务水平。

  2现阶段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说,在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着学时安排少、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低,学时安排少。在现阶段的高等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医术、轻医德、轻伦理等思想观念。没有将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的地位和性质;在学时安排上,一般仅安排24~36个学时。在有效的教学时限内,很多护理伦理学知识没有学习到位,更别谈实践了。其次是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目前很多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多且混乱,教学难度大,护士在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时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重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教学及护士学习的效率。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制约护理伦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很多都是由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来完成,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学习伦理学的兴趣,从而也就影响了护理伦理学学习的效率[2]。

  3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3.1以护理伦理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改革

  在进行高等医学护理伦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有重点、有选择的向学生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伦理学学说、伦理原则、伦理分析方法、护患关系伦理决策、护理道德等。具体到实际的护理伦理学工作中又包括护患、护医、护护、护技、护专、护社等六大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护理道德教育,护理道德修养,护理道德评价等。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要全面而重点的突出和反映基于岗位的当代护理伦理学内容。要强调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相结合,注重护士的创新思维,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运用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护理道德情感及护理服务水平。

  3.2以工作岗位为主体进行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护理伦理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护理工作岗位来进行,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3]。护士的岗位分工一般是按照流水线的工作方法进行分工,以岗位为中心分段,将医生、护士搭配成一组,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等工作。就普通医院来说,具体可以分为门诊护士、病房护士、手术护士。门诊护士下面又可分为总台分诊护士、科室分诊护士、门诊注射护士等,病房护士又可分为责任护士、主班护士、治疗班护士、药疗护士等;手术护士可分为洗手护士、台下护士、助手护士等。护士的多维岗位要求护理伦理学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岗位职责的要求,按照各岗位的特点、主要职责、涉及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以及护理实践让学生深入学习护理伦理学。

  3.3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贯通案例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涉及很多特定规范具体的行为要求,而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伦理学问题[4]。例如案例1:产妇杨某,产次4次,患有习惯性流产史,第四次妊娠保胎至31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850g,出生后多次呼吸暂停,B超显示颅内出血,合并吸入性肺炎。医护人员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新生儿病情危重,抢救后可能存在智力问题,但产妇及家属决定施以抢救。这时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哪种护理伦理对策。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案例:颅内出血新生儿该如何处置,该新生儿有没有生存的权利。然后结合国内外产科临床实践工作有关残疾新生儿处置问题,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最后讨论用什么标准衡量新生儿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和生命质量相统一的伦理学理论。

  4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伦理学要结合护理岗位实际工作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患者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社会所担负的责任,培养他们关爱患者、无私帮助患者的美德,以成为未来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佳圣.基于护士工作岗位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4(4):97-99.

  [2]孙鸿燕,张青碧,黄华英,等.探索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改革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102-103.

  [3]张晓红.案例式教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86-87.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目前探讨“护士素质”的文章很多,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外一些书刊中谈到了护士的十三种特性,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高度的警觉性、熟练的技能、绝对的可靠性、鼓舞人心的自信心、过人的机智、优雅的风度、对病人的体贴、工作的合作、令人愉快的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于所任的工作和具有职业的责任感。一九六五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护士委员会制定的《护士的修养和礼节》条例中明确要求护士要始终保持最高标准的护理工作和专业品格。目前不少国家实行了高等护理教育,有的甚至把申请入护士学校的唯一标准定为具有良好的名誉并把伦理学、社会学作为护士的必修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创于为)四要素组成,几个方面:具体说应该有如下

  一、热爱本职、忠诚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二、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四、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1、风度优雅、举止端庄

  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4、情绪稳定、老练沉着

  在工作中,特别是紧张的抢救中,护士要做到沉着果断,迅速敏捷,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就必须在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决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对那些性情寨躁或者爱挑剔的病人决不与其计较,始终保持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

  总之,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可归纳为八个字:

  爱(专业)亲(病人)

  精(技巧)雅(风度)

  严(作风)劫(工作)

  诚(协助)稚(情绪)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护士学校要做好这一专题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护理心理学。尤其是在教员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次,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士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或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目前探讨“护士素质”的文章很多,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外一些书刊中谈到了护士的十三种特性,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高度的警觉性、熟练的技能、绝对的可靠性、鼓舞人心的自信心、过人的机智、优雅的风度、对病人的体贴、工作的合作、令人愉快的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于所任的工作和具有职业的责任感。一九六五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护士委员会制定的《护士的修养和礼节》条例中明确要求护士要始终保持最高标准的护理工作和专业品格。目前不少国家实行了高等护理教育,有的甚至把申请入护士学校的唯一标准定为具有良好的名誉并把伦理学、社会学作为护士的必修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创于为)四要素组成,几个方面:具体说应该有如下

  一、热爱本职、忠诚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二、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四、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1、风度优雅、举止端庄

  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4、情绪稳定、老练沉着

  在工作中,特别是紧张的抢救中,护士要做到沉着果断,迅速敏捷,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就必须在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决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对那些性情寨躁或者爱挑剔的病人决不与其计较,始终保持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

  总之,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可归纳为八个字:

  爱(专业)亲(病人)

  精(技巧)雅(风度)

  严(作风)劫(工作)

  诚(协助)稚(情绪)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护士学校要做好这一专题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护理心理学。尤其是在教员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次,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士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或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

  护理道德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护理人才。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为达到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所以我们全体妇产科护理教师组成团队,根据医院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对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重新全面有序地进行改革,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适应新形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工作者,承载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在专业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并将其化为自身的行动,在学习中一丝不苟,在临床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的合格护理工作者。

  2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与方法

  (1)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系列讲座或培训;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听课,相互交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资深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等。再次通过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在实践中深刻体验职业道德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给职业道德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使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与临床护理零距离。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职业道德教育于理论教学环节中,在妇产科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则很少涉及,通过改革,将妇产科护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注重专业课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

  1)案例教学法,在分娩这章的教学中,强调护理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要认真观察孕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认知。如一位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在产房进行2小时观察,期间几次向当班护士反映切口处疼痛,会有些坠胀感。护士认为是产妇娇气,没有引起重视,也没去查看切口情况,直至接班医生来时才发现阴道后壁有一较大血肿,只能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后重新缝合。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就能给这位产妇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以人为本,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讲解分娩期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时,教师描述了临床的一个场景:一位产妇宫口已开全,但由于剧烈的宫缩痛没有正确运用好腹压,而是大喊大叫,以至产程进展缓慢。接产的人员表现出十分气愤,甚至大声训斥该产妇。通过这个场景的描述,让学生思考这位护理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并且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这名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产妇?如果自己是这个产妇,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理人员、产妇、家属等不同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

  (3)加强教育引导,融职业道德教育于实践教学环节中,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如学生在模型人身上练习产科检查时,有些学生拿人模型嬉戏、玩闹,态度不严谨。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人模型是为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临床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护士应该懂得珍惜这些模型教具,把它们当做真正的产妇来练习各种产科操作,从而提高今后进入临床护理动手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爱动手,嫌脏怕累,针对这种态度教师应严格进行批评教育,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许多妇产科医生,护士,为了抢救新生儿生命,用口将新生儿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高尚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