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从灾难片到伦理剧【2】

  平淡苦情弱化戏剧张力

  然而,将围绕母子三人的核心矛盾平铺为三十八集的电视剧,就不可避免地要扩充人物和情感线索,将电影中深邃凝练的悲剧美学消解为平淡苦情的家庭伦理。儿女的恋爱婚姻更加戏剧化,用来吸引电视剧观众,但小登、杨阳、向前的三角关系和小达、阿雅、谢勇的婚姻纠葛,不知是为迎合时代口味还是只为填充剧情,多少让人产生离题甚远之感。电影中元妮对丈夫的忠贞不仅缘于恩爱,更是对灾难中舍身相救的感恩,灾难的伤痕由此横贯32年人生。而电视剧则扩展了她和小林的暧昧情愫,一家人的聚散被细化为几家人的生活,母子三人的亲情关系被扩展为几对情感关系,电影中最感人的核心矛盾在成长、恋爱、婚姻、生活的琐碎过程中也自然被淡化。

  电影中言简意深的台词被平淡的日常语言取代,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局催泪场面——重逢时刻,母亲向女儿下跪、墓园中女儿对母亲说对不起,这两场戏在电视剧中被压缩为一场戏——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面对踏破铁鞋失而复得的女儿,面对历经磨难团聚一堂的家人,母亲反复说着“真好”以表感触,夹在一番平白感言中,不像是千言万语一言难尽,倒更像一个老人的絮叨口语。这时,小登向母亲下跪哭诉对不起。电影中母亲的下跪因为打破伦常,饱含复杂情感,使灾难扭曲的人伦爆发成悲天悯人的母爱,而在电视剧里,第20集中母亲就曾当街下跪,但女儿的离去让感动戛然而止,之后十几集均无进展,令观众对女儿由同情到不解。这段亲情回归的高潮一直被延至最后一集,被置于团圆饭的日常情境中,通过女儿的下跪道歉这一合乎伦常的行为,消解了异常的感人力量,32年后的释怀团聚变成家庭伦理剧中的寻常一幕,虽以苦情哭戏达到催泪效果,但缺失了原作中的戏剧张力和厚重内涵。

  看来,《唐山大地震》从灾难大片到亲情伦理剧的翻拍尽管较为成功,但显然有进步空间。当前,从电影到电视剧的翻拍模式普遍受到制片方的欢迎,电影的场景道具可二次利用,电影的知名度可为电视剧宣传打响头炮,电影的高票房也为电视剧奠定收视基础。以《唐山大地震》为例,电影尚未上映,就已筹拍电视剧,电影中被删减的部分特效画面可用于电视剧,编剧也只需填充原有故事框架,省力讨巧收效好。不过,若单以灾难电影翻拍电视剧来看,还是应该审慎对待创作题材,若改编不当、翻拍急功近利,则有可能消费人民的伤痛记忆,效果与初衷背道而驰。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