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日本人的“脸”导入文:

  你知道日本人气组合SMAP的那首《世界上唯一的花》吗?这首歌虽然有点古早,但时至今日仍颇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歌词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有句歌词是“没错,我们都是盛开在世界上唯一的花,每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种子”。表达出对个性的关注,另一方面,由此可见日本社会不太重视个性。 日本的学校重视团队合作,互帮互助,这当然不是坏事,在课堂上掌握合作精神尤为重要。但说的极端点,比起个性,更要求学生保持一致,亦步亦趋。无论何时都亦步亦趋,随大流,俨然已成为日本人的行为规范。正文:

  一个人的“脸”代表着其个性。

  人们普遍认为脸圆的人豁达开朗,脸方的人难以相处。最近,受人气偶像响,引发了一股“小脸热”,整体上偏向于追捧精致小脸。脸也是心灵之窗,透过面部表情,人的情绪感受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在交流层面,人的“脸”有着重要意义。“丢脸”,“赏脸”里的“脸”,和“颜面”,“面子”等词语的含义别无二致。当然,这里的“脸”指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个人形象”或者“自尊心”。很难用三言两语准确定义。但不变的是,充分关照“脸”是日本人沟通交流的关键。有趣的是,英语里的“脸”和“面子”叫做face,“不丢脸”等于“save face”(即:“拯救颜面”,“保全面子”)。当然,这里的“face”指的不是外表,容貌。再者,日本人的“脸”和欧美人的“face”含义不同,给双方的交流方式带来很大的差别。从形成人类道德观和伦理观的根基来看,大多数欧美人信封基督教,中国韩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则是儒教。日本曾经也深受儒教思想的熏陶,但历经明治维新,再加上战后西洋文化流入,儒学失势,一落千丈。“义理”“人情”“孝顺”“忠诚”等原本是儒教的概念,但在当今社会,更多的是没有认识到与儒教之间的联结就被使用。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上帝是极大的存在。注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并予以严格约束。背叛上帝即为罪,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观大多数的日本人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宗教,不会对正月去神社参加首次参拜,在教堂举行婚礼,死后葬入寺庙里的坟墓感到不解。和欧美人不同,日本人一般不会由上帝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善恶,但也并非肆意而为。在安全国度和谐生活,文明礼貌的公民是日本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那么,不信仰上帝的日本人的行为,靠什么来规范呢?答案是“社会的目光”,不像样的行为会被世人冷眼相待,让当事人感到无比羞愧,于日本人而言,丧失“面子”和“体面”而蒙羞,比什么都可怕。在此,试着思考一下社会是何种存在?理解日本人的交流方式时,有必要考虑“内”“外”两个领域。内指的是“亲属”“本公司的人”“窝里横”等词所指的“本人所属的集体”;外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外人“非本人所属的集体”等。日本人将这两个世界明确区分开,态度和行为模式上均有差别。“社会”则介于“内”“外”两个世界之间,成了某种缓冲地带。个人层面而言,“社会”包括,和自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利害关系),对自己有所了解,自己会在意其“存在”和“看法”的不固定的多数人。比如:偶尔短暂共享同一空间的人(乘坐同一辆电车的乘客,走在同一条路上的行人,在同一家店购物,吃东西的顾客),还有住在附近的邻居。企业层面而言,媒体和作为消费者的一般民众,都包含在“社会”这一概念里。犯错误,发生丑闻,便会感到无颜面对“社会”“不好意思”。总之,“社会的目光”,基于“羞耻”这一不快之感,在某种意义上约束着日本人的行为举止。外部世界是和“内”相对的“外”。二者之间有关联性,但仔细考虑一下,我们就能注意到对日本人来说,外部世界的遥远彼岸有其他的世界。于身处外国的日本人而言,当地人既不是内部的人也不是外国的人,周围尽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在外国的机场一落地,“社会”瞬间消失,限制行为的“紧箍咒”一下子不见了。日本游客在巴黎和罗马的奢侈品店抢购名牌商品,在高档餐厅用餐时当众喧闹,即使当地人皱眉以示不快也毫不在意。部分日本人旁若无人的行为好像在说“旅途出丑不必顾忌”。同样,可以窥见最近日本的部分年轻人在稀释“社会”的存在。在通勤电车里化妆,不好好吃早餐大口吃代餐面包的年轻人,车门旁腻歪在一起的小情侣等,都表现出一副完全不在意周围人目光的样子。就此,我问了一下课题组的学生,立即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在意的基本上是内部的人,特别是朋友的评价,不太在意无关紧要的“世人目光”。有个学生是这么说的。“我不太在意‘面子’之类的东西,要是大学毕业没找到正式的工作,成了自由职业者,只要自己能接受那样的生活方式,身边的朋友能接纳那样的自己,倒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但父母看到那样的我肯定会觉得丢脸吧。”

  很难判定将其理解成代沟还是日本人的观念变化。

  如上所述,虽然在年轻一代中看到了变化,但仍有很多日本人的颜面面向外部,尤其是世人。

  窝里横在家人面前嚣张跋扈,但只要迈出家门一步(也指“内部领域“)则偃息旗鼓。也就是说,”对待外人和蔼可亲“的日本人是如何一边在意世人的评价和目光一边生活便可见一斑。

  日本人的脸和面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自己的脸和对方的脸相互依存,共同进退。在各种情况下必须关照或守护的不仅是自己的脸面。

  一般而言,必须在不让对方难堪的同时巧妙的维护自身颜面。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候比起自己的面子更要给别人面子。

  绝对要规避让长辈,上司等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在人前丢脸,陷于颜面尽失之境地。不管多不合理也要把“和”“和谐”“协调性”奉为圭臬,重视个人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对日本人而言,这是他们绝对要遵守的基本规则。

  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欧美社会,只用顾忌自己的面子但残酷的是这在日本社会根本行不通。如果在交流时没有同时关照双方颜面,会引发各种问题。

  关于日本人的颜面还能观察到更有趣的现象。

  被任用为企业代言人的明星,在电视广告中代表着那个企业和品牌的形象。还有,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引发了丑闻,取而代之的是有名的父母召开记者会公开道歉,甚至退出节目。日本人的“脸”之间不可思议的连锁效应体现地淋漓尽致。

  日本社会以集体为中心,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日本人,除了自己的个人形象以外,还代表着所属集体和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形象。

  铃木,除了代表“铃木一郎”这个人以外,在家里他是父亲,在公司他是职员,在营业总部他是部长。一个人扮演着多个不同的角色,代表着多个不同的形象。

  总而言之,日本人很难脱离集体独立行动。因此作为集体和组织,与自己存在利害关系的某个集团中的一员,日本人的“颜面”在无法脱离众人的牢笼中不断变化,流露出复杂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