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倪江推荐给中学生的50部必看电影

  

  

  倪江: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著有《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

  史上最长暑假来临,怎能没有好电影作伴?赶紧收藏这50部特级语文教师推荐的经典电影,屯起来,慢慢品读吧!

  倪江老师写在前面的话:照搬某种流行的游戏文字:择选中学生必须看的50部电影(或许对于中学生紧张繁忙的学校生活,50是个恰当的数字),我会给孩子们怎样的一份推荐目录呢?假设我不考虑观影的技术问题,或者甚至不考虑某些法律问题,假设单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我期待我的学生看哪些影片呢?这里可能有许多分类标准,一准会淹没我。按历史序列?按题材?按导演?按国家?吾生也有涯,我不想把短暂的生命耗费在这些繁琐的分类标准的辨别里。我希望它是动态的,有时因为我对电影的热爱不免有些主观,管它呢,只要我的学生都觉得好,有何不可?我希望这些电影是真诚的,它们不撒谎。我希望这些电影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们为成就生命的高度而来。我希望这些电影绝不肤浅,它们很可能触及到存在的、生命的本质,因此总体上它们应该富于哲理。它们是关于人类生存重大“母题”的表达。我希望这些影片观赏起来不那么顺当,有时稍带点痛苦,有时甚至很痛苦。我不希望这些电影成为单纯的娱乐和消遣。我希望这些影片能够穿透文化的藩篱,它们为全人类而拍。我希望这些影片够得上“经典”的标准,它们所凝聚的人类智慧足够在很长的时间里当作我们的拐杖。我希望这些电影让我们更好地“看懂中国”。我希望这些电影让我们更好地看懂“当下中国”,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油然而生一种悲悯。我希望这些电影是属于不同类型、不同的思想体系,拥有不同的表达技巧。我希望这些电影让学生能够真正长出精神的钙质,他们有了关于人类本质的某种初步认知。就50部如果它们叙事明快,主题深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电影之门,适合绝大多数学生,且不管什么“遗珠之憾”之类的,我觉得可以是这样的:

  倪江老师推荐中学生必看的50部电影

  《马路天使》1

  中国,袁牧之导演,1937年推荐语

  城市市井生活的生动写照,中国电影草创期的质朴与灵动,周璇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天涯歌女》,理由已经足够。)

  《小城之春》2

  中国,费穆导演,1948年。推荐语

  中国早期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哀而不伤的中国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3

  中国,蔡楚生、郑君里导演,1947年。推荐语

  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味道,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使得它成为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

  

  《红高粱》4

  中国,张艺谋导演,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1988年。推荐语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红高粱》那种浑然天成鲜明的色调,几近古风的乡土人情,嘹亮高亢的乐音,完全象征着人的精神的腾跃、飞升、燃烧,大恨大爱,大色大彩,从心所欲,无所顾忌,一切都不是“为了什么”,而是源于生命本身不可抑制的冲动。)《末代皇帝》5

  意大利,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1987年。推荐语

  这是一部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传奇史诗,贝托鲁奇说:“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们,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消逝的星星》6

  意大利,吉安尼·阿米里奥导演,2006年。推荐语

  阿米里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涩中国的形象。粗砺,不事雕琢的影像,对弱光摄影的出色把握,以及镜头外面中国流行歌曲勾起的强烈的当下感,让我们确信这不是猎奇的影像。电影里的中国呈现出一个前工业时代的特有景观:吐着浓烟的高大的烟囱,蒸汽机车,钢铁厂飞溅的钢花,拥挤的街道,纷乱的十字街头,那些自信而充满欲望的年轻人的脸……整个中国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机器、烟尘、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农民工、原生态生存的中国人,善良而自信过度的人类在这片热土上缠结成一团,分不出彼此。

  《浪潮》7

  德国,丹尼斯·甘塞尔导演,2008年。推荐语

  独裁可以实验吗?谁能分得清楚实验与现实的分野?奇妙之处在于:这部电影恰恰隐喻了历史上所有那些独裁者的前无古人的“实验”,它们总是一开始以非常吸引人的面貌出现,然后裹挟民众,万劫不复…………

  《火之战车》8

  英国,休·赫德森导演,1981年。推荐语

  “奥运”体育电影的杰出代表。它经典地诠释了为什么而“跑”的问题:为证明种族主义的荒谬,为证明上帝的存在,体育肩负着庄严的使命。2012伦敦奥运会将这部电影化入了他们的开幕式,“海滩跑步”成为体育电影的经典镜头。

  

  《2001太空漫游》9

  美国,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1968年。推荐语

  科幻电影的巅峰之作,电影深刻的哲理影响了后来的几乎所有同类型电影。“机器”或者说“工具”带给人类的超越性发展,与人类自我超越的极限,形成了悖论。《巴里·林登》10

  美国,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1975年。推荐语

  欧洲油画般的摄影,史诗气势,以及诗意的情绪表达,将一个“混入”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农民的悲剧性生命史铺陈开来。)

  

  《乱》11

  日本,黑泽明导演,1985年。推荐语

  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黑泽明将其进行了惊人的日本化:日本能乐风格,还有禅道与佛道的空无感,战争的戏剧化描绘。日本电影从黑泽明开始从亚洲走向世界。

  

  《偷自行车的人》12

  意大利,维托里奥·德·西卡导演,1948年。推荐语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杰作。将摄影机从摄影棚扛到大街之上,使用自然光拍摄,用非职业演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改写了世界电影格局。

  《悲情城市》13

  中国台湾,侯孝贤导演,1989年。推荐语

  侯孝贤近乎极端的“诗意长镜头”,成为他的风格标志之一。而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台湾浮世绘中隐现的悲悯情怀,是侯孝贤电影最深刻的人文价值之一。《阳光灿烂的日子》14

  中国,姜文导演,1994年。推荐语

  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对70年代中国青少年的肆无忌惮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进行了描绘,这是青春之殇,是如痴如醉而一片空无的青春记忆。《三峡好人》15

  中国,贾樟柯导演,2006年。推荐语

  三峡见证了一个迷失的时代。一种力量把整个三峡连根拔起了。当国家成为一个更为巨大的“三峡工程”的时候,无根性、漂泊无依,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必然命运。电影不断地让镜头对准废墟、渡口、轮船,还有静默的远山、清冷的雨水。所有电影中的人的情感都已经失魂落魄。《看上去很美》16

  中国,张元导演,2006年推荐语

  方枪枪所经历的幼儿园只是一个幼儿园,他受到的排挤、冷落,可能是所谓“成长之痛”,而如果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是那个“幼儿园”呢?

  《苏州河》17

  中国,娄烨导演,2000年。推荐语

  一个关于情感的迷幻故事,娄烨的仿佛会流淌的镜头、戈达尔式的随意跳接,大幅度甩拍镜头,形成了娄烨的影像风格。)

  《让子弹飞》18

  中国,姜文导演,2010年。推荐语

  集中了姜文式的幽默和天马行空的影像风格,粗俗的玩笑和诗意的影像风马牛不相及地糅合在一起,处处烙着姜文个人印记。姜文擅长表现剧变中体悟到的荒诞和无意义,他抓住了荒诞的价值,当什么价值都靠不住的时候,荒诞就是最高价值。)《东京物语》19

  日本,小津安二郎导演,1953年。推荐语

  伦理主题是东亚电影的永恒母题,但是不是所有的导演都能做到像小津安二郎那样宁静地守着一份渐渐迷失的传统,他的固定机位摄影仿佛一种凝视、一种仪式,向一切逝去的传统致敬。)《阿甘正传》20

  美国,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1994年。推荐语

  何谓“美国精神”?阿甘穿越了美国二战以来所有重大历史时刻,这是一部“招魂”的影片。)

  《芙蓉镇》21

  中国,谢晋导演,改编自古华同名小说,1986年。推荐语

  这部影片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关于“文革”的反思电影,每当各种“运动”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去重温这部电影,来守护脆弱的人性。)

  《菊次郎的夏天》22

  日本,北野武导演,1999年。推荐语

  散文化的镜头,散点透视的叙事技巧,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温情,一点不像暴力导演北野武的风格,却成为他难得一见的小清新电影。《现代启示录》23

  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1979年。推荐语

  战争暴力被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暴力成为一种宗教,荒诞的战争影像,漫长的溯源而上的历程,都在向终点靠近:人类是暴力的物种。

  《八月照相馆》24

  韩国,许秦豪导演,1998年。推荐语

  “爱与死”的主题总是沉重和哀婉的。但这部影片处理得轻灵而充满温情。煽情通常是爱情主题电影难免的“原罪”,但是这部影片真实地传达了死亡对爱的救赎,令人低徊不已。

  

  《银翼杀手》25

  美国,雷德利·斯科特导演,1982年。推荐语

  精致细腻的科幻电影,其人文深度在于,拥有有限的生命的“复制人”有没有爱和恨的权利?如何界定这种“越界”的爱?科幻电影不仅仅依靠未来幻境来吸引观众,更以人类关注的永恒命题来引人深思。

  

  《人山人海》26

  中国,蔡尚君导演,2012年。推荐语

  采用“公路片”的样式,一个千里追凶的汉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大海捞针”,将当下中国的“黑镜头”串连起来,这是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的中国。农村呈现整体性的衰败和破产,跻身城市的旮旯里讨生活的农民们用坑蒙拐骗杀人越货来渡过这个宽阔到无边无际的汹涌河流,他们根本渡不到对岸,他们是失去了“彼岸”的一群。

  《十七岁的单车》27

  中国,王小帅导演,2001年。推荐语

  一辆自行车将来自农村的打工仔与一个城市的孩子牵连在一起,关于这辆自行车的寻觅与争夺,恰好构成了中国城市与乡村的变迁的隐喻。

  

  《杀手莱昂》28

  法国,吕克·贝松导演,1994年。推荐语

  杀手是中年男人,女孩是豆蔻年华。吕克·贝松说:“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彼此深爱。”这是杀戮世界里的一缕温馨。

  《红气球》29

  法国,艾尔伯特·拉摩里斯导演,1956年。推荐语

  短短的34分钟的电影,是一个关于孤独与梦想的童话。一个男孩和一个突如其来的红气球之间的温暖故事,将卡夫卡的阴冷翻转成一种信念。

  《塞尔玛与路易丝》30

  美国,雷德利·斯科特导演,1991年。推荐语

  经典女权主义电影。电影最后两位女主人公驾车面向悬崖横空一跃的镜头,宣示了女权与男权社会的绝不妥协。

  

  《海上钢琴师》31

  意大利,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1998年。推荐语

  “大海”和电影主人公“1900”在这里更像一个寓言,一个关于现世与天堂的寓言。

  《钢琴师》32

  波兰,罗曼·波兰斯基导演,2002年。推荐语

  一个音乐家被战争抛进生存成为首要需求的世界,他在选择钢琴和选择面包之间的困境中,将自己的人生苦难与悖论推到了极致,而音乐是超拔尘俗和拯救心灵的唯一救赎。

  

  《辛德勒的名单》33

  美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1993年。推荐语

  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作为前景,也作为一个曾经只谋求利益的商人的自我救赎的背景。这是斯皮尔伯格最厚重的一部影片。

  《雾中风景》34

  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1988年。推荐语

  电影中姐弟俩的旅程从黑暗洞穴中出发,又必须穿过迷雾重重的世界,寻找自己的归处。在他们的路上,成人世界如同印章一样敲在他们惨白的纸上,无可回避无可清洗。灵魂的乐音混入了尘世的烟尘,孩子的纯真在这个背景的撕扯下变形、碎裂,并且成长。一段现代文明处境下的旅行,变成了撕裂灵魂与肉体的旅行。

  《走出非洲》35

  美国,西德尼·波拉克导演,1985年。推荐语

  非洲那片土地与一段旷世恋情结合在一起,非洲壮美的景象构成了这段情感的全部背景。而非洲本属于自己,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没有用猎奇的眼光拍摄异域文化,《走出非洲》中爱情与那片热土的失去,充满审美的惋伤。

  

  《花样年华》36

  中国香港,王家卫导演,2000年。推荐语

  电影故事、叙事技巧都远比不过电影画面给人带来的怀旧感。上海这个城市的旧日时光被王家卫以一种极其精致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电影中旗袍的华美展示,将中国服饰之美推向了全球。他还将“拒绝与被拒”“寻觅与失落”等母题放置在几乎所有的电影中。他将成熟城市的现代性困境以电影语言的方式传达了出来。

  《入殓师》37

  日本,泷田洋二郎导演,2008年。推荐语

  电影中那位焚尸炉老司炉工说:“死,其实是一扇门,推开,通往另一处地方。”入殓师是推开那扇门的人。在电影里,更衣、净身、化妆、入棺,生命被一种庄严的仪式所托举。当死亡以各种理由来到人们的生命里时,入殓师为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并以从容的悲悯的目光帮助他们送走他们在这个尘世上的生活。《入殓师》这样的电影,不动声色,但是它本身成为广义生命仪式的一部分。

  

  《走着瞧》38

  中国,李大伟导演,2008年。推荐语

  《走着瞧》以“文革”期间人驴之战为主线,让“公社”的驴的地位之至高无上与知青的荒废无为尖锐对立,而赢家竟然是驴。这部影片的原创性在于,它把“个人主义”话语与当时的集权话语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传达出来,而此前的知青话语大多还是放置在宏大叙事角度或者史诗的角度展开。

  《白夜》39

  意大利,卢奇诺·维斯康蒂导演,1957年。推荐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情感的秘密不是简单的方程式。爱情现在如同上帝的戒律在拷问着电影中这个孤独而纯洁的女人,她是要那个“等待一年”的爱的承诺,还是要唾手可得的眼前的爱情?

  《人猿星球》40

  美国,弗兰克林·斯凡那导演,1968年。推荐语

  美国宇航员迫降到一个地外星球上,那里人猿统治着世界,宇航员被当作进化不完全的人类。他逃离了人猿的控制,在茫茫海滩边上,他看到了歪斜倾倒了的自由女神像。原来他回到了地球,而地球上的人类早已被核战毁灭,走上了另一条进化之路。

  《拆弹部队》41

  美国,凯瑟琳·毕格罗导演,2008年。推荐语

  凯瑟琳更愿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伊拉克战争、路边炸弹、一个“自愿献身”这项危险事业的美国人、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情节,以及这项“事业”如何逐步变得有些荒诞有些疯狂有些越南化。人类经常遭遇“目的消失”的困境,包括以拯救性命为鹄的事业。凯瑟琳将纪实性与荒诞感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卧虎藏龙》42

  中国台湾,李安导演,2000年。推荐语

  中国功夫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的首肯,其实并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式和追逐吸引了西方人,而是故事里的东方神韵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某种巧妙结合,构成了可以用西方模式解读的东方欲望模式。)

  《剑雨》43

  中国香港,吴宇森监制,苏照彬执导,2010年。推荐语

  《剑雨》是将叙事快感和终极关怀结合得较为完美的一部,杨紫琼的表演甚至有超越《卧虎藏龙》之势。“退出江湖”、终止暴力、回归普通人性、过凡人生活,是这部电影令人感动的地方。剑最好的归处应该是火炉。

  《巴别塔》44

  美国,亚里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导演,2006年。推荐语

  电影将人类相互隔绝的状态高度聚焦,“巴别塔”的寓意再明白不过。一杆猎枪将四个国度串联在一起,而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人性困境里。种族、宗教、文化、语言、制度,甚至人性本身,都有可能构成绝对隔绝的状态:人类建造的所有宏伟的“建筑”并不能让人类上达天听,反而更多地增强了阻隔。

  《生生长流》45

  伊朗,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导演,1991年。推荐语

  阿巴斯的电影绝不华丽,但是绝非缺少隐喻意义。这个诗人导演特别喜欢摄影,在他的摄影集中,最多的题材是关于“道路”的。在阿巴斯的电影世界里,“离家上路”,是每个朝圣者的命运。它和我们“回归精神家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尘世上并没有家。“在路上”是人类最真实的命运。一个人的家不是人类的家,所以,必须离家出走;所有的邂逅、相遇、相爱、痛苦、温暖、绝望、希望,都在路上。《生生长流》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影片。

  《霸王别姬》46

  中国,陈凯歌导演,1993年。推荐语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动荡的时代,一个人能够“入戏”、能否“出戏”,决定了人的生死。这部经典的悲剧电影,还融入了对大时代的反思:在大时代面前,人竟然无法在“戏”里面容身。《活着》47

  中国,张艺谋导演,1994年。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推荐语

  中国人卑微的生存欲望淹没在大时代嘈杂的噪声里。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命运如何多舛,生存是人的执念,超越一切之上。一个活着不容易的时代,反证了生命的意义。

  《正午》48

  美国,弗雷德·金尼曼导演,1952年。推荐语

  一个即将退休的警官面对最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抵御强大的匪徒对镇子的洗劫,他众叛亲离,但他必须一个人去面对。在无数美国西部片里,这部西部片是异类。它把工夫花在“文戏”上,却更加扣人心弦。

  《邦妮和克莱德》49

  美国,阿瑟·潘导演,1967年。推荐语

  “新好莱坞电影”的经典杰作。导演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一对匪徒夫妇纵横江湖的经历。匪徒亦有人性,而电影透射出来的反体制反政府色彩,正是1960年代美国主流社会思潮的反映。

  

  《肖申克的救赎》50

  美国,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1994年。推荐语

  监狱在这里成为了一种禁锢、不公的象征,而囚徒则是渴求自由的全人类的象征。这部影片将“救赎”“希望”等做了几乎整个片长的“禁锢”,才在电影最后展示“自由”的影像。救赎从来都发生在内心,一旦精神是自由的,监狱其实可以无形。

  

  以上电影推荐摘自《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倪江 著)

  

  ↓↓↓ 暑假让孩子学什么?

  舞蹈:都市快报“创意舞蹈”暑期训练营,点我报名!

  书法:快报书法暑期班,名师执教,点我报名!

  篮球:快报篮球夏令营,点我报名!

  作文:语文名师执教名家经典阅读写作,点我报名!

  数学:翻转数学课堂,培养数学思维,点我报名!

  长按二维码关注快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