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的地位真的像电视剧里那么不稳吗?

  电视剧里的太子老是坐不稳位置,那现实古代中真的有那么不稳嘛

  先上结论:这要看政体而定,贵族政治当中的皇储地位往往极不稳定,官僚政治则相反。

  先解释一下这两个词,所谓贵族政治简单说就是门阀世家贵族诸侯主导的政治体制,官僚政治则是流官文臣幕僚佐吏主导的政治体制。自古以来贵族门阀都尊于官僚佐吏,这是因为贵族门阀或是属于朝廷的股东,或是扎根一方的地头蛇,即使不为皇帝工作(当官)也不影响其地位和权势;而官僚则是朝廷的雇员,其权力地位完全来自皇帝任免的官职,不为皇帝工作就没有地位和权势享受。毋庸置疑,比起地位世袭且根基更深的贵族门阀,不能世袭且根基更浅的官僚佐吏显然更受皇帝的欢迎,也更符合政体向稳定高效和拒绝世袭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存在至今的各国都或早或晚地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

  贵族政治的核心就是贵族,当然贵族的名头不一(诸侯、藩镇、门阀、外戚、宗室等都算)。贵族政治下的贵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地位不来自于皇帝和朝廷,而是来自他们手里掌握的人口和生产资料,也是这些贵族手中的资源支撑起了国家和朝廷。换句话说,贵族政治的国家是十分依赖贵族的,贵族愿意合作朝廷就有人有资源,反之就只能干瞪眼(典型参考东汉和东吴)。这导致皇帝只是国内贵族的共主,任何贵族只要实力强大,能够利用自己手里掌握的资源建立起足以挑战皇帝和朝廷的实力就可以挑战皇帝。因而贵族政治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政局极不稳定,各种政变内战暗杀阴谋层出不穷(典型就是罗马帝国和魏晋南北朝);二是政治斗争大多极其血腥残忍且毫无下限,因为不斩草除根则后患极大(前朝皇帝也是贵族,也有自己的资源基本盘)。

  在贵族政治下,就连皇帝都朝不保夕,稍有不慎或决策失当就可能国破身亡为他人取代,更不用说仅次于皇帝的第二权力核心皇储了。唐朝前期贵族政治余波犹在,因而皇储几乎无一善终,不是被废被杀就是武力上台,更不用说华夏贵族政治的巅峰魏晋南北朝了。在这种四周无数大小贵族虎视眈眈,人人都琢磨着“彼可取而代之”的情况下,皇帝们别无选择,只能给皇储配置强势的东宫班底(包括皇储的外戚家族和强大的武装力量),以便皇储登基时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其他贵族势力。然而皇储实力强大后,皇权和储权的固有矛盾又容易激化,历史上弑君杀父或者把父亲变成太上皇的皇储不知几几。对此五胡时代的首席恐虐神选石虎说过一句大实话:“儿年二十余便欲杀公,今(石)世(石虎幼子)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

  皇帝当然不想成为唐高祖第二乃至宋文帝二世,这就导致皇帝又不得不另选势力(一般都是一位亲王)制衡皇储的势力,避免皇储把自己推翻。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和皇储既要应付彼此的猜忌,还得应对竞争对手的攻讦,另外还得提防外戚架空乃至推翻自己,最后还需要在大小各路贵族的利益之间小心翼翼以避免他们反对自己,简直就是一边走钢丝一边同时往天上扔八个鸡蛋,玩砸(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储)是大概率的,最后几乎在不是皇储弑父就是皇帝杀子。就连官僚政治已经相当成熟,只是贵族政治余威犹在的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想方设法苦心孤诣谋划一生,希望让二皇子胤礽继承皇位的政治布局最终依然以失败告终,完全的贵族政治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情况可想而知。

  相反,官僚政治的稳定性是贵族政治永远无法比拟的。在官僚政治下,政府的基石不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地头蛇,而是通过教育和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僚佐吏。这些官僚佐吏很多毫无根基,即使有所根基(例如官宦子弟或大地主子弟),其家族的权势和资源也不足以挑战一家独大的皇帝朝廷。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官僚佐吏只能完全依附于皇权,他们的权力地位完全来自皇帝任命他们的官职给他们进行的背书,皇帝对他们控制起来自然更加便捷如臂使指。事实上直到李自成破城前,崇祯帝依然可以一声令下随意任免处置任何一个文官,官僚政治下文官对皇权的依附程度可见一斑。

  在建立起以这些没有根基只能依附皇权的官僚佐吏主导下的朝廷后,皇帝自然就不再需要那些之前的贵族,为了将贵族对皇权的威胁釜底抽薪,皇帝和官僚把宗室、外戚、贵族、豪强等昔日贵族政治的主角全部圈养了起来或予以彻底消灭,同时实行以文制武的政策。由于宋朝“珠玉在前”,现在许多人都觉得以文制武是个天大的昏招,但实际上以文制武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奉行以文制武的制度,毕竟武将军头要是失控独走是个什么后果,看看五代十国和昭和日本就知道了。宋朝的问题在于以文制武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甚至搞出了书生画阵图给前线军队使用的荒谬闹剧,后来的明朝吸取教训后大多数时间在科举文官搞军事专业方面平衡得就很好,像于谦、王越、王阳明、胡宗宪、唐顺之等都是善于用兵的文官。当然官僚佐吏也不是白效忠于皇帝的,皇帝必须保证他们的治权和种种特权以换取他们对自己家族的效忠,也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正因为官僚佐吏只是朝廷的打工人而不是股东,所以他们在王朝末世也大多不会对行将破产的前公司前老板有什么眷恋,更不用说拼死保卫,而是麻利地转身投靠新公司新老板接着打工去也。

  在官僚政治下,皇储几乎一登基就可以凭着皇帝和官僚订立的这份契约驾驭住官僚佐吏,而没有被谋朝篡位的风险,皇帝无需为皇储配置强大的东宫班底,自然也几乎没有被皇储篡位之虞(宋明两朝也确实有政变和内战发生,但烈度和频率远低于魏晋隋唐,政局的稳定程度也今非昔比),更犯不上废黜皇储。皇储没有实力挑战自己的父亲,自然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当皇储,毕竟淮南厉王刘长那种不自量力的家伙历史罕见。事实上,由于皇储是国本,是天下利益的汇集点,任何正常的皇帝都不会三天两头废个皇储玩玩,非得是双方已经矛盾激化到无可救药你死我活的地步皇帝才会废黜皇储,因为废黜皇储对皇帝自己的权威和声望也是巨大打击,皇储在位时间越长这个打击越严重——早你干嘛去了?怎么没看早出来你儿子是这个德行?魏晋隋唐皇储被废的一抓一大把,而宋明两朝没有被废的皇储不是因为魏晋隋唐皇帝和皇储全是恶魔而宋明两朝皇帝和皇储都是圣人,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政治格局和游戏规则不同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