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伦理道德分析.docx

  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分析报告

  回顾最近发生的各种商业造假欺诈事件,每一件事情都那么让人触目惊心,令人愤慨胆寒。有毒债券引发的金融欺诈、楼脆脆、刹车门、毒米毒粉、三聚氰胺、皮革奶、地沟油、各种假药剂、健美猪肉……闭目而数亦能脱口而出。而这些都只是看得到,被报道的事件。那背后看不到,未被众人所知道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该反思,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在驱动那些人不顾他人生命安全,不惧法律规章,抛弃道德良心,做出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该警醒,我们正在失去什么?我们该如何挽回我们千百年来引以为荣的“诚信为本”?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去观察和思考,我们现在的商业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到底是什么一种现状?他们是否履行了他们应有的社会责任?

  除去先前列举的种种不道德行为,还有许多事件也时让人觉得企业是在做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事情。例如污染环境、种族歧视、雇佣童工、欺骗投资者、压榨劳动者、虚假宣传、欺行霸市、贿赂政府官员等等。这些事件也是在不道德的商业行为范畴,同样受到普遍大众的唾弃和谴责。可见商业伦理包含了许多方面,而不是单一停留在产品安全的一个层面上。那什么是商业伦理?商业伦理是商业和伦理的交叉融合,与一般伦理有所不同而又大致如一,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它所研究的是企业在遇到道德伦理问题和困境时的各种决策行为和应对行为。当中包含的对象不单是企业和消费者,还涉及政府、股东、员工、社区成员、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学术界研究商业伦理的目的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这样一种理想秩序:不仅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而且能使商业起到激励和促进每个人满足需要、发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并能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

  “民以食为天”,而最近频频出事,屡遭曝光的食品公司造假行为备受瞩目。不论是曾经享誉全国的大食品企业还是那些无人知晓的小作坊企业,都陈列在案,连上市公司也不乏其身影。上市公司常理而言一般都是行业中的典范和标杆。如果他们的道德水准状况都令人担忧,相应行业还有什么可以让人放心,还有什么希望?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对食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商业伦理状况做一些调查分析,从中了解这个行业的社会责任特点和状况,发现当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析我国食品行业中的部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按照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层面进行剖析,总结归纳其现状和和特点。当中各个层面的含义为(1979,卡尔罗):

  第一层(底层):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以能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企业经济责任处于金字塔的底层,是其它更高层次社会责任实现的基础。企业应尽力做大做强,使自己有实力和能力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

  第二层: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法律条款,依法经营,并承担法律所规定的法定责任。法律责任要求企业在法律框架内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服从包括当地和相关的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在内的各项规定,拒绝腐败和贿赂。

  第三层:伦理责任。伦理责任指那些为社会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包括公平、公正、道德、规范等。它要求企业的各项工作和行为必须符合公平、正当、正义的基本伦理道德,不做违反社会公德的事。

  第四层(顶层):慈善责任。慈善责任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希望而采取的额外行动,如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赞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或其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应该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虽然我们分析食品行业中不同细分行业的企业责任报告,但我们假设这些企业都应该遵循社会公认统一的道德准则,而不会因为生产不同的产品或者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而采用不一样的道德准则。

  经济责任篇

  食品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今年2010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0570亿元,同比增长26.45%。预测2010全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超6万亿元,占GDP15%。

  食品企业经济责任的内涵是要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相关的服务,为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做奉献。同时,在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就业等方面负有责任等。企业在利润驱动下,承担社会责任符合公众对食品企业的期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社会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并最终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潜在的利益, 大部分研究表明。 企业高度重视社会责任的商业行为和企业商业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我国食品工业最为显著的特点体现在“一长一多”两个方面:一长是“从农田到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