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里,西门庆为什么不和自己几个「老婆」去「游山玩水」,非要去抢潘金莲呢

  他那么有钱,再娶几个也没问题吧?而且大郎还有一个吃皇粮的武松。

  因为他穷。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他的确有钱,但是只能在阳谷县里称得上有点闲钱。

  他有势力,但是也只能欺负一下县里卖炊饼的侏儒。

  这种人,他游山玩水?他那点钱到了州府连看门的都要欺负他一下,去隔壁县城搞不好在山腰上就被老虎吃了,就算活着到达目的地,隔壁县城跟自己的县城能有多大的不同?有什么好玩的?

  至于去更远点的地方,看看山看看海……搞笑哦,古话“人离乡贱”可不是说着玩玩的,半道被强人打杀在道边,等一年都不会来个收尸的。被做成人肉包子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你以为是北宋是今天的中国啊?村里的万元户可以满世界乱窜?

  以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的钱包,他只能在县里找点小乐子玩了。

  小乐子指的是“偷偷牛头人那个卖烧饼的,享受一下偷人的小乐趣”,他可不想杀武大郎,要杀武大郎的是潘金莲,因为潘金莲想要嫁进有钱的西门大官人家里做少奶奶……

  说实话也是想瞎了心,西门庆脑子有坑才会给她名份……

  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从来没想过要抢潘金莲啊!如果他真的有这个心,还未必是悲剧呢!

  他和潘金莲只是偷情,对于他来说,只是一时爽而已,当然对于潘来说,也是为了一时爽。

  如果他真的非潘金莲不娶,哪怕到了高衙内对林娘子的那个感情,去和武大郎谈判,成也好,败也好,撑死挨武大郎一个嘴巴,大家最后都会相安无事,如果武松知道了,他很可能会站在西门庆一边,不为别的,把这个祸根嫂子打发出去,保证哥哥的安全!

  另外,武大郎死,恰恰是因为有个吃皇粮的兄弟!

  如果武大郎没有这个好兄弟,或者挑帘裁衣发生在兄弟相认之前

  那么武大郎最大可能是躺着那里养病,病好了西门庆不用偷情了,直接从大门进,武大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和潘离婚

  可是他有个好兄弟,阳谷县无人不知的好兄弟,不但是吃皇粮的都头,更可怕的是可以徒手打死老虎的猛人,西门庆只能自保,自保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灭口,于是武大郎悲剧了!

  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不敢游山玩水

  那个时候还没有支付宝,你出门得带钱

  路上各种打劫的,开黑店的,连武松都差点被做成人肉包子,西门庆哪来的胆子游山玩水?

  你以为他是李白,十步杀一人吗?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不想游山玩水

  在金瓶梅里,他就是现在所谓的上进好青年

  除了业余爱好是泡妞之外,所有精力都在发展事业上,不是为了赚钱,他根本不会出远门

  在当地,他有生药,丝绸,高利贷等多种生意

  没有亲人帮忙,手下就一个职业经理人

  实在没有时间去游山玩水

  所有重要客户,董事长西门庆都是亲自接待的

  所有合作伙伴,他也是亲自维护的

  西门庆不是王思聪,他的本钱亏了,没有妈妈给还

  所以他极度谨慎,步步小心

  这个特点是他两部书里共同的特点

  不是每个富二代都喜欢游山玩水

  亏本就清仓的富二代也压力山大

  也许西门庆他老爹老妈还活着的话,你才可以看到游山玩水的西门庆了

  西门庆哪来的胆儿强抢民女。

  水浒传里的西门庆并不是飞扬跋扈,公然杀夫占妻的势豪,他就是个在衙门里有点门路的阳谷县人民企业家,心术不正但并不惯于使用暴力。

  看武大软弱可欺,馋他老婆身子,不是用强,而是“死下工夫”用钱用计策,以两厢情愿的方式勾搭到手的。

  后来不慎事发,被武大捉奸,吓得躲在床底,在潘金莲怂恿下才敢踢武大。

  而且一脚把武大踢出卧床不起的威力溢出效果,要么是一时慌乱下手没数,要么就是,这个西门庆,人高马大会拳脚的西门大官人,根本不知道踢倒一个卖炊饼的矮子,该踢哪里,用几分力。

  可能根本就没打过人。

  后面团头何九叔的心理活动:“畏惧西门庆这厮是个刁徒,把持官府的人”,也证明了这一点。

  说得很清楚了,是“刁徒”,不是李逵那样的“凶徒”,平时欺压百姓不是用武力,而是借助“在官府有门路”的身份。

  西门庆的力量来自官府,那就不可能像李逵那样胆大包天,肆无忌惮,敢公然白日杀人。

  这一脚踢出去了,武大已经重伤,咋办哪?

  他弟弟是本县都头(县公安局局长),我虽然有点关系,公堂上怎么斗得过正经公家人?都头要来打我,我只能忍着不还手,可这人出了奇的能打,老虎都被他活活打死了,我这比普通人略微强点若干的身板,纵使还手又能如何……

  武大躺了两个月,按武松的性子,他回来我怕不是得被当场打残打死?

  所以施耐庵的形容很妙,西门庆此时的感受,正如“提在冰窨子里一般”,从头凉到脚。

  与其赌自己能在暴怒的武松的拳头下幸存,西门庆决定,不如拼一把,豁出去杀了武大,烧了尸体,打点关系把事情盖过去。

  尸体都烧了,武大自然不会告状,没人告诉,武松即使捕风捉影,得到了线索,没有真凭实据也不敢乱来。

  “没有真凭实据不敢乱来”,再一次说明他对官府、程序的能量的信任。

  他根本料不到,武松那么野,在官方不公正不主持正义的时候,直接自己动手惩凶报仇。

  至于原来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为什么不好好和妻妾享福?因为腻了。

  西门大官人他一直是那么做的。

  生药铺交给管家打理,自己就负责享受。有钱年轻身体又好,娶了好几房漂亮老婆,日常就是上街和其他财主游玩吃酒,去勾栏酒肆里听小曲解闷(唱的好的娶回家当小老婆),天黑要么在勾栏留宿,要么回家倚红偎翠颠鸾倒凤……

  这么爽的日子过久了,也很无趣啊。

  本来只是想搞个牛头人什么的追寻刺激,一不小心玩大了,被迫贯彻到底,把自己搭进去了。

  用砒霜毒死了一个卖炊饼的,结果:谁知武二刀头毒,更比砒霜胜一筹

  这个问题是这个意思:

  西门庆的日常,为什么不带着妻妾出门旅游,酒店游船百家乐?而是去搞危险的偷情游戏?

  这样剧本也不是没有,金庸的《鹿鼎记》里,韦小宝就带着他的老婆们到处跑,后来在一个岛上,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水浒传》里的西门庆,是个暴发户,有点钱,做生意,喜欢良家少妇。

  而古代人出门,比较麻烦,因为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商用飞机。

  古代的道路几乎没有硬化过,至多是铺点石子,在城区和距离城市十里范围内,道路才用碾子压过,道路比较夯实,不容易积水形成大坑。

  其他的官道往往就是铺设出道路,一些靠近比较富裕的村庄,由当地乡绅出资整修,种行道树。这种路往往是坑坑洼洼,晴天颠簸,雨天泥泞。

  因此过去皇帝出行,要用黄土铺路,就是把这些坑填实,再洒上水,避免灰尘太大。有些道路的宽度不够,过不了皇帝的规制车辆,仪仗,还要拓宽道路,甚至强制拆迁路边的百姓。

  这就是皇帝出行容易让百姓怨声载道,费用太大的原因。

  此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

  有人讲劫匪强盗,治安不好。这个话对了一半,但不全对。

  相对来说,官道的治安还是可以的。官道都有驿站。李自成曾经就是驿站的工作人员。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驿站具有军事用途,也就是说驿站是有驻军的。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 个,陆驿1297 个。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20000 多人,其中驿夫17000 人。

  因此官道是由官方进行管理,以官道为主要打劫对象,很容易被剿。治安虽不算绝对安全,但是大体上还是可以。山匪强盗主要盘踞的地点就是小道,近路,处于国家治安空白区。这些强盗也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哪样,逢人就抢。黑社会也是社会,以地下帮会的方式管理社会治安。留下买路财,准确的说就是过路费。你给钱了,可以保证在他们控制的地区通过绝对不会出问题。到了下一个地区,那又是下一个帮会的规矩。因为不合法,没有统一的过路费标准,容易起纠纷。只要不出大的人命官司,地方政府一般不管。有些土匪占据的地方不好,收入低,自己还要种粮食。有的胆子大,贪婪,劫财。。。劫色,一旦出大事,官府就会来剿。有的强盗私底下和官兵的关系好,甚至相互勾结,但前提依然是不能出大的治安事件。这是没法交代的。

  现代人旅游讲究的是什么?最起码有个明确的旅游目的地,景点、酒店、吃喝什么的。古代人,很多地方只是有传闻,不知道深浅。纯粹以游玩为目的,大多只是在附近逛一下,爬一爬附近高山,找几个朋友搞点野餐。最好的旅游地点就是庙宇,踏青扫墓也算。

  各位有长辈的,可以问一下,80年代以前,有多少人出过远门旅游过?实际上很少。

  因为多数人不愿意出门,因此中国的富豪们就特别卷,喜欢非常精致的园林,斗茶、斗蛐蛐、斗鸡、喜欢逛窑子,喝酒耍钱。

  西门庆这样的暴发户,在县城待着就很舒服,一旦跑远了,谨防生意就完蛋了。这个不说古代,就是现代做生意的老板,一般可以离开店面多久?几天半个月了不得,大部分人依然是每天上班,不看着生意,心里发慌。现在国庆7天乐可以跑个几千公里,但是在古代七天时间,你走不了多远。坐着马车在没有硬化,一路颠簸的官道上赶路,这个滋味并不好受,因此谁没事出远门?

  西门庆搞潘金莲,几乎是符合阶级规范的。上九流:帝王,圣贤,举子,文人,农,工,商,武士,书生。

  西门庆是个商人,属于上九流行列。下九流:衙差、梆、时妖、打狗、脚夫、高台、吹、马戏、娼妓。

  武大郎的兄弟武松是个社会地位?

  就是个县衙办差的衙差,有什么资格嘚瑟。武大郎更是贩夫一类,街上挑着担卖炊饼的,潘金莲以前是贱民,有钱人家的使唤丫头,嫁给一个社会最底层。

  上九流搞下九流的老婆,搞了白搞,打官司都没有人受理。这是社会等级制度的规范,一般没人管。不过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还是不行,这种民愤很大。

  这种事情,在今天的印度依然如此,地主老爷要是看上了谁的娘子,也可以搞一下。你要不愿意,当心就不给你地种了。什么结婚第一晚献给地主老爷,这套东西,历史非常久远。这个东西就是阶级压迫。

  但是反过来,下九流搞了上九流的老婆、女人,这就不得了,这是坏了规矩,败坏门风,要浸猪笼,骑木驴。

  因此阶级压迫真不是说着玩的,西门庆搞潘金莲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而事实上,武大郎还不知道潘金莲的那点德行?潘金莲为什么给赶出来嫁给他,其实武大郎心里清楚。抓奸被踢那一幕,就是郓哥在旁边极力怂恿抓奸,是一步步将武大郎逼上绝路,武大郎一直是有点不太情愿。从潘金莲嫁给武大郎那一天起,武大郎的头上就是绿的。《金瓶梅词话》里面说的比较详细。武大郎就是个社会底层,忍耐麻木就是他的本性。

  对于郓哥实际上在后面有一个评判:呼延钰道:“小侄哪有此,意因共涛篡弑,全家诛戮,此女无辜受萨头陀狼藉。律上有出嫁之女免死一款,留着有一用处,今 日也该着落了。那郓哥虽是小人,到也耿直,有救小侄、宋安平、徐晟之力,破郓城县的功。意欲赏他为妻,不知可否 。”

  当然,郓哥当时年纪小,本来是希望自己出一口气,坏了王婆好事,让她拿不到好处。并没有预估到奸夫西门庆竟然有这么横。

  总之《水浒传》对于当时的社会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要讲起来,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完的。就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