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0部 专拍魔幻片 尼日利亚电影有多野?

  这个借酒消愁的黑人“小朋友”表情包大家或许并不陌生,但可能并不知道他其实来自于一部在非洲家喻户晓的家庭喜剧——Aki na Ukwa。这“小男孩”名Osita Iheme,也是尼日利亚家喻户晓的谐星。他今年39岁,因患病而似儿童。

  非洲谐星Osita Iheme

  2002年,纽约时报记者Norimitsu Onishi去尼日利亚采访的时候,偶然发现类似这样的电影在尼日利亚还有成百上千部,电影制作蔚然成风。他非常震惊,将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命名为诺莱坞(Nollywood)。从年产量上看,2009年诺莱坞就已经超过美国好莱坞,仅次于印度宝莱坞,排在全球第二。

  然而,当时的尼日利亚可谓是一穷二白,而且经济高度依赖石油,政府大约八成的财政收入都来源于石油业。2004年,尼日利亚有大约51.6%的人口都处于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开支不超过1美元,甚至只有30%的人口能用上电。

  如此穷困潦倒的国民和如此单一的经济结构,究竟是怎么孕育出一个体量这么庞大的诺莱坞的?诺莱坞又有什么特点?

  01

  严格地说,诺莱坞还包括一些加纳等非洲其他国家的电影,但本文提到的“诺莱坞”主要指尼日利亚电影产业。

  在非洲,大部分电影行业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都是前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喜欢搞艺术,把音乐节、电影俱乐部、电影嘉年华等等都带到了这些国家。这些东西固然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电影发展,但是却牢牢遏制住了电影本土化的可能,导致在塞内加尔这样的非洲国家,电影始终是给上流社会服务的。

  不过,以前尼日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英国人除了搞钱和殖民,对电影行业一点兴趣也没有,尼日利亚影视剧才有了自由生长的空间。

  1975年,尼日利亚著名导演阿德巴约·萨拉米制作了他的第一部约鲁巴电影《阿耶尼·奥贡》,拉开了诺莱坞的帷幕。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尼日利亚的电影都乏善可陈,只有零星几部可以通过“旅行剧院”的方式在国内循环演出,不成气候。直到1992年,一个名叫Kenneth Nnebue的“倒爷”彻底点燃了整个电影业。

  他是一名专门卖电子设备的商人,当时正好从中国台湾倒了几千个空白录像带回国。这批货一直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Kenneth非常着急。恰巧,他身边正好有一套很便宜的录像设备和一群很热心的好朋友,于是他们尝试性地拍了一部名叫《人间枷锁》(Living in Bondage)的电影灌进录像带,想要解决录像带的滞销问题。

  尼日利亚电影之父

  没想到,这一部只花了1.2万美元和一个月时间的试验品竟然狂卖了100万盒,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也就此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诺莱坞就此诞生,主要面向普罗大众。它的特点也非常明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虽然真的卖的很好,但是质量真的很差。

  诺莱坞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从国内市场来看,看电影几乎已经垄断性地成为了国民主要的娱乐活动,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根据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和IMF,尼日利亚电影产量加起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光是2020年这一年,诺莱坞就生产了2599部电影,而好莱坞大概每年才有700部。电影行业提供了大约100万的就业岗位,成为仅次于政府部门的最大雇主。

  比好莱坞还高产的诺莱坞

  虽然官方数字上看电影业只占到GDP的百分之几,但是因为盗版实在是太猖獗了,大约只有1%的收入能真正落入剧作团队的口袋,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者Mridul Chowdhury的估计,诺莱坞见得了光的和见不得光的总收入加起来甚至可以达到GDP的40-45%。

  在国外就更不得了了。像“韩流”在过去很长时间席卷整个亚洲一样,非洲大陆也出现了“尼流”。赞比亚的母亲们说,她们的孩子都在学尼日利亚的英语口音说话;当塞拉利昂的总统要求诺莱坞银幕女神纳维芙·纳吉(Genevive Nnaji)加入他的竞选活动时,他的演说集会吸引的人群突破了历史记录;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每天都看尼日利亚电影,远远超过看美国电影的人。

  诺莱坞大片实在是太上头了,以至于当一批DVD从尼日利亚拉各斯运到科特迪瓦时,猫在丛林中准备打仗的叛军(Ivorian Rebels)都不打了,集体围在电视机前追剧。

  非洲很多精英群体都对这种现象忧心忡忡,怀疑尼日利亚在搞文化霸权。有人把诺莱坞电影和艾滋病毒相提并论,还有说尼日利亚的导演和制片人像恶毒的巫师一样通过电影对着自己的国民念咒施法,就是为了让非洲大陆日渐“尼日利亚化”。

  02

  不过,别看诺莱坞电影很火,它的质量其实很糟糕。

  首先,它的制作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只要租得起录像设备的人都可以是导演。

  制作一部电影一般只需要7-20天,拍摄成本一般在2-4万美元之间。而在国内,3000万以下的电影都算小成本电影。一般电影都需要拍个1年左右,一些大制作甚至需要花费2-3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尼日利亚最会赚钱的导演奇科·伊奇诺曾经得意洋洋地说自己用8年时间拍了80部电影,状态好的时候3天就能拍一部。

  除了周期短以外,拍摄过程也很随意,非常不专业。许多电影都是街拍的,能租个民宿或者找个旅馆拍就已经算是大手笔了。最近才上市的新片《受够了》(Enough)在拍摄时,男演员需要和自己的“女友”隔着一扇铁门泪眼相对,上演“虐心”戏码。

  由于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根本没有“机位”这个说法,他俩不得不一遍遍重复这一段表演,好让摄像师从不同角度拍摄。所以啊,诺莱坞的大部分电影大概都长成这样(插入一段影片),画质不高,音质也不好,比起“电影”可能更像“录像”。

  一个摄像机在不同角度拍出机位

  除了硬件差以外,软件也不太行,题材太过单调,而且没什么品味。当我在网上搜索诺莱坞的片子时,发现这些电影大量充斥着神神鬼鬼的情节,比如黑魔法JuJu、巫师做法、甚至还有食人者。美国大片的核心剧情都是好人打跑了坏人,然后拯救了地球;在尼日利亚,则是传统巫师赶跑了邪恶巫师,拯救了人类。

  除此之外,婆媳大战和爱情伦理也是一个主要的流派,比如《我的霸道夫人》(My Dominating Wife)、《诱人的女仆》(The Tempting Maid)、《从女仆到女皇》(From Maid to Royal Queen),剧情大多数都很狗血,没有什么营养。剧组之间相互抄来抄去,重复的情节数不胜数。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悖论。因为缺乏电影院,所以尼日利亚电影主要靠光碟发行,加上盗版猖獗,所以制片方利润率很低,演员、剪辑、导演水平也差,而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那就只能在数量上一路狂飙,质量当然也不敢恭维。

  但为什么质量这么差的片子却能有这么多忠实观众呢?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诺莱坞是土生土长在非洲大陆上的,充分汲取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养分,接地气的讲述非洲故事。

  拿巫术肥皂剧举例,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都有源远流长的巫术崇拜历史,甚至在埃博拉和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比起去医院看病,西非人更倾向于求助于当地巫师,让巫师对着死去亲人的尸骨施法来保佑平安。根据盖乐普的调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平均有55%的人信仰巫术,其中,科特迪瓦甚至有95%的人都相信世界上有巫师。

  非洲人普遍信仰巫术

  同时,它的价格和传播媒介也是因地适宜的。虽然短平快的制作周期和粗糙的成片质量会影响观影体验,但是穷苦百姓也只负担得起价格低廉的文化产品。不像好莱坞和宝莱坞,尼日利亚的电影从出生起就摒弃了影院公映的途径,而是直接烧制成VCD或者DVD光盘,拷贝包装后在各地的录像带俱乐部发行。

  目前尼日利亚全国有超过50 万个家庭电影录像带发行租赁俱乐部,在非洲历史上第一次创造了一个大型的电影传输系统,每张碟片的租金才差不多人民币1块钱左右,是真正的国民娱乐产品。

  诺莱坞枪战片截图

  在终端设备上,录像机和 DVD 的普及率在尼日利亚家庭中相当高,这和整个非洲社会政治现状高度相关——普遍的贫困导致了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一般天黑以后就没人敢出门了,所以在家看电影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在国际营销层面,非洲各国的电视播放平台也被诺莱坞一手打通,它统筹开设了24小时不间断播放尼日利亚电影的卫星频道。

  03

  前面说到,尼日利亚电影有两个特点:受欢迎,质量差。受欢迎,是因为本土化做得好;质量差,是因为经费和技术水平不足。但是对国际传媒巨头而言,钱和技术从来不是问题。

  2016年,Netflix就把商业触角伸到了非洲,开始大举投资影视产业。2018年,它又花380万美元买下了女性题材作品Lion Heart的版权,这部戏的女主角也正是我们在开头提到过的银幕女神纳维芙·纳吉(Genevive Nnaji)。这次收购振奋了整个诺莱坞。有了更高的版权收入,从人才队伍到大摇臂、航拍无人机等摄影技术都会越来越好,那么剧作质量自然会越来越高。

  而且,尼日利亚剧不仅卖给非洲,也在欧美非洲裔群体中非常受欢迎。以成立于2011年的Iroko TV为例,2016年它的总融资额已超过4000万美元,而它的主要用户群就不在非洲,而是欧美的非洲裔。

  对于一个正在崛起但存在感极低的蓝海市场,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布局。

  2019年6月18号,“2019中国电影节”在尼日利亚阿布贾举办,200多人在现场一起观看了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电影节期间,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还会播放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和《白蛇:缘起》。

  2019中国电影节上的尼日利亚人

  曾任中国四达时代集团尼日利亚公司负责人的张进也认为,在尼日利亚,从来不缺好故事以及导演和演员,缺的是技术和资金,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发展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或许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 Nollywood: The Nigerian Film Industry. Mridul Chowdhury. Harvard Kennedy School.

  [2] Nollywood Movies Production Data. Q2 2017-Q1 2020.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3] Meet ‘Nollywood’: The second largest movie industry in the world. Jake Bright. Fortune.

  [4] Nollywood Is Ready to Go Global Thanks to Netflix. Kamaron Leach. Bloomberg.

  [5] Witchcraft Believers in Sub-Saharan Africa Rate Lives Worse: Belief widespread in many countries. Bob Tortora. Gallup News.

  [6] Lights, camera, Africa: Movies are uniting a disparate continent, and dividing it too. 2010 Dec 18th. Christmas Specials. The Economists.

  [7] 《从诺莱坞到非莱坞——非洲录像电影产业的崛起》.张勇. 世界电影产业研究专题.

  [8] 《从诺莱坞到新诺莱坞——尼日利亚电影业的新近观察》.张勇. 中外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