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再专业的社会性教育也无法替代家教

  

  在许多人眼里,于丹教授是一位精英女性,她本身也对女性文化颇有研究。在中国妇女十一大期间,就家庭美德和女性发展相关话题,我们走近了于丹。

  “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字,就是‘安’”。她说,把家的本体、把“安”字做好,做一个新时代女性,所谓女性是不是能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发展之中,于丹的理解就是“能不能把小家的幸福融入到国家的幸福中去。”

  “家”中有“女”才是“安”

  “我们经常说女性要走出去,走向社会,要去实现自我,但关键是女人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方式走出去。如果家里很安稳,老少和美,其乐融融,一个女人优雅从容走出去实现自我,这没问题;但如果家里一片狼藉,女人蓬头垢面冲出去说是为了实现自我,我觉得那是有欠缺的,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社会进步。”

  以“安”字为例,拆解其字,家中有“女”就是“安”。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从农耕文明走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有巨大的变化,那么家庭是否稳定,家庭传统的美德能否融入今天的伦理价值观,母亲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才是女性根本的责任和使命。”她说。

  “我们现在总说社会缺乏安全感,说我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同时说家是个港湾,可是,家就是安全的吗?现在有多少婆媳不合,多少夫妻同床异梦,多少儿女与父母的代沟,多少家人的互相猜忌、遗产争夺……为什么我们的家不能安了?仁义礼智信在今天没有应用价值吗?‘孟母三迁’教孩子的那些道理,‘岳母刺字’给孩子的那种激励,今天的中国母亲又该怎么做呢?”

  在她看来,再专业的社会性教育也无法替代家教和民风。“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曾经说过,希腊人围绕着城邦组织其社会,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对照,中国社会制度可以叫做家邦,因为在这种制度之下,邦是用家来理解的。”

  在中国妇女十一大开幕式上,王岐山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其中特别提到了“孝女,慈母,贤妻”三个概念,于丹认为,“这是妇女工作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对于女人的家庭伦理角色,自我意识和社会实现多元平衡的一种评价。”

  “女人的家庭轴心作用很重要。”于丹说,“女人要有一个大时代意识,而且一定要把自己的家管好,再往外走。

  女性不应把自己完全纳入到男性审视的标准

  “性别意识要参与主流决策。”这是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在妇代会报告中提到的说法,对于这点,于丹表示出极大认同。她认为,要做到这点,就要把母性本能和现阶段的社会建设融合在一起。

  “女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变化比男人要剧烈得多。男人自始至终就是家国天下,但女人古代只相夫教子,而现在则面对各种选择和考验,面对多元纠结。女人可以有小情绪,但一定要有大心胸。因为生命的创造力,信念上的强大和坚韧,所有东西都会因为她的小气而被遮蔽。人一旦有大心胸,就会发挥出无尽潜力。在这个世界上女人能够创造出的奇迹往往是男人不能理解的,有很多甚至是医学科学无法理解的,但只要有母爱一个理由就够了。”

  她以参加妇代会的感受为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大会,各界的妇女精英,在她们的那种仪态上,着装上,发型上,大家都感到耳目一新,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清汤挂面的‘老大姐’形象,你会觉得现在的妇女代表从内心绽放出的那种美,这也是社会带给我们的。”

  她还指出,两性之间应该沟通,女性不应该把自己完全纳入到男性审视的标准。“我自己有很多的女学生,我一直关注她们的就业和价值取向,我发现现在大量的女性时尚类杂志,有些专栏倡导的价值观值得商榷。比如总说‘你知道他眼中的你怎么样才叫性感吗?’‘你知道他最喜欢的女孩是什么样吗?’我认为两性之间的这种沟通,是对于人性,对于爱和美达到一个磨合的共识,而不是完全把什么人放在什么视角之下。”

  精神成长是当代中国女性的终身命题

  当代女性如何成长?于丹给出的回答是:女人更注重内心自我的确认,女人在每个年龄段跟这个世界的关联是有一定的精神成长性的,女性应该关注终身的精神成长。

  “女人都害怕衰老,那么什么是衰老?看女人的脸不是看她有没有皱纹,而是看她的眼睛是不是明亮;看女人的体态,不是看她有没有发福,而是看她是不是还轻盈。眼睛明亮、体态轻盈的人,不管年龄多大,永远蓬勃而天真,她的生命还有成长性。”

  “过去我们经常说教育,其实教育是外在的,也是居高临下的,但是精神成长是自发的,也是内心需求。”于丹说,中国从原来的传统文明到今天,变化最大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她们在内心的自我确认上与男人似乎是天壤之别。

  “你说在中国的传统中,一个女人你说她相夫教子,那大家觉得她很优秀,但在今天,你说谁在家相夫教子,她心里就很不平衡,因为她觉得没有自我实现;你如果说谁是卓有成就的女强人,她照样不高兴,因为觉得你说她没有女人味;你说某个女人很漂亮,她会怀疑你说她是一个空洞无物的花瓶;你说哪个女人内心特别丰富,气场特别强大,她又觉得你说她不够鲜活美丽——女性的自我评价在今天,比传统的男性自我确认要显得迷惑得多。”

  究其原因,她认为这是由于社会给女性提供了更加丰富拓展自己的可能,而在这个拓展过程中是否感觉平衡,是女性自己的事情,而只有精神成长了,才能够完成各种元素的平衡。

  “就像著名的‘木桶理论’,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短板,但这个短板只要是一个变量而不是常量,你不断在提升它,这就没关系。”她认为,精神成长的途径有很多方式,不是说阅读就会成长,音乐、旅行、茶艺等等,都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没有什么外在的、唯一的途径,一个真正爱生活,对自己生命承诺责任的女人,一定会让自己处于更新的变化之中。”

  学会做一个“美好”的女人

  谈到自己的学生,于丹总是很自豪:“我的女学生们都很漂亮,学习也很好。”她笑言,总有学生特别忐忑地问她,招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标准不高,就四个字,叫赏心悦目。‘赏心’就是要求她内心通透,聪慧,有自我意识,‘悦目’不一定是长得漂亮,但要看着舒服,气质你看着不是那种纠结的,不是那种压抑的,而是阳光灿烂的。”

  “我希望女孩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够有自我意识。”她希望,一个女人,要先学做一个美好的女人。

  “我认为‘美好’是一个特别高的境界,是一个综合值。一个成天絮絮叨叨的女人,你不会觉得她美好;一个心眼特别狭隘,爱钻牛角尖的女人,你不会觉得她美好;一个一天到晚讲话粗声大气,很男人婆的女人你不会觉得她美好;一个把自我全部的价值都死绑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的女人,你也不会觉得她美好。所以什么是美好?其实就是各种综合值传递出来的优雅、从容、自信,这样的女人,她在跟社会相处的时候,既是接纳也是给予。”

  “所以女性的精神成长,是在一种独立的意识下,可以去给予更多。”于丹说,现在妇联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这个组织,也会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进步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不断调试功能,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趋于稳定和成熟。

  “你看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再到80年代的妇女,因为社会导向的不同,她们对自我的认知也不同。到80年代后的妇女,有多少要‘拨乱反正’的事情啊,你要让这个女人怎样从社会解放、自我内心的认知,到一种和谐而幸福的状态。就是说,在现在,衡量女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指标了。”于丹说。(光明网记者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