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成人礼仪式千差万别,中国冠笄之礼传承千年

  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加上本身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所以有很多礼仪和仪式是大家比较看重的。其中最经久不衰的一个仪式就是成人礼,在古代的诗句和民间故事中都有过对成人礼的描述,男性和女性成年的说法不同、年龄划分也有区别,在成人礼上要准备的东西和见证人也都大有讲究。

  成人礼当然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在外国也有很多国家会有成人仪式,但每个国家庆祝和纪念的方法完全不同,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中国成人礼的举办意味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而西方则是以感谢神灵为主。

  成人礼的起源和发展预示着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传统仪式带来的文化洗礼是成人礼最大的益处

  成人礼也叫“成年礼”,这个意思是孩子长大一定年纪,在民族和国家的认知中已经到了成人水平,所以要举行一个庆祝或者告知仪式。每个国家对于成年的年纪界定也会有所不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细微变化。成年之后的人可以更好地、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的诸项事务,不再是权力受限、需要监护人保护的儿童。

  有些学者认为,成人礼是进行婚姻关系的第一步,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一定依据的。每个国家对于少年和成人的年龄设定虽然不一样,但是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必须是成年的,这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约定俗成的一个规定。所以说成人礼的举办预示着这个人有了建立婚姻关系的能力,达到了国家要求的结婚的最低标准。

  在古代,成人礼的作用表现得也非常明显,以部落为单位的原始社会也把年纪作为有无权利成为部落正式成员的一项标准。少年和儿童只能算作部落的常住民,而当他们成年之后才会被认可为氏族一员。这时候的成人礼还需要经过重重考验,本身儿童和成人的界定就不是特别明朗,所以需要加上一些附加的条件才能让人们接纳你的成人身份。

  一些原始部落选择用体力来考验参与成人礼的孩子,他们需要在身体机能上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肉体上的变化比内心的责任感看起来更直观,所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对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有要求,于是成人礼慢慢变成了表面上的一种仪式,仅仅用年纪作为界定孩子和成人的标准。

  成人礼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陌生,不同地区还有着不一样的丰富多彩的成人仪式和活动,他们通过这样的礼仪表达自己心中对主人公的愿望和希冀,当然还有些别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在里面。

  中国的成人礼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千百年来的华夏文明,仪式中透露出与众不同的风气

  中国古代对于男女成年的称呼首先就很不同,男子成年被称为冠礼,因为成年之后的男子要佩戴帽子(冠),尤其是参加科考中举之后,所有官员都是要束发戴冠,这成为古代男子是否成年的直观表现。而女子成年也是相当受重视的,被称为笄礼,笄礼完成之后的女子就会被安排婚事或者预示着媒婆可以上门说媒、促成姻缘。

  古时候男女结婚不及现在这么自由,婚姻大事都要靠父母做主,在礼仪规范如此森严的情况下,男女的成年之礼更是重中之重。在史书中记载:

  “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举行冠礼,女子则是十六七岁出嫁的时候举行仪式。

  男子成人礼更为繁杂,在古代,男子是家族血脉传承的象征,所以在成人礼的时候自然要和家中已经过世的长辈们通报一声,这就是在冠礼时用酒祭祀祖先的原因。同时,祖先作为观礼者,也预示着长辈的慈爱和关怀。当然,女子笄礼也是要举行祭祀仪式的,相比于男子要简约一些。

  冠笄仪式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所以在仪式上所有人都显得非常重视,穿着也比平时隆重很多。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在家中大摆筵席,乐师、舞女应有尽有,越是举办得隆重就越有面子,越能表现出家庭的文化内涵。男子在仪式结束之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取字,取字之后的男子就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和责任的成年人。

  西方成人礼关注的重点和中国古代的大不相同,他们的成人仪式是全国共同举办的,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在一个节日举办成人仪式,他们被父母打扮好,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来到一处,由地方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来举行成人仪式。在西方国家,由于受到宗教和习俗的影响,通常认为孩子年满14周岁就算是成人。这在西方也算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仪式了,每一年都会隆重举办。

  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少数民族也会有这样集体举办成人礼的情况。比如前些年非常火爆的一部国漫《大鱼海棠》,里面的孩子们也都是在同一天举行成人礼。西方成人礼现场也会来很多无关的民众,他们参与观礼给成人的孩子送上祝福,到了中午孩子们回到自己家中,再由家长举办小的聚会或者舞会,就当是家庭给予孩子特殊的成人仪式。

  西方宗教观念非常强,所以一些教徒们也用宗教的方式给孩子举行成人仪式,比如在莫泊桑的小说里就曾经这样写道:

  “老神甫一手拿着金色的圣杯,一手拿着面包,这象 征着基督的血与肉。”

  这样把宗教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活动是西方基督教所特有的。孩子出生之后需要进行宗教的洗礼,成年也和宗教挂钩,他们要带着自己虔诚的心去向神灵认罪,接受基督教的圣体圣事。少年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仪式提前预知成人世界的不易,保持着自己对世界的热情和勇敢以一个新的身份继续前进。

  成人礼不管是哪个国家举办,年纪定位是多少,其实质都是想用传统文化和仪式的方式向人们宣告少年的成人,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担当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成人礼现实意义的确不是很突出,也有很多地区逐渐摒弃了这样的习俗,但只要是有文化积淀的、想要文化强国的国度和民族都会把成人仪式一直传承下去。

  现代成人礼逐渐简化并不意味着成人仪式的传统被国人忘记,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建立起文化自信

  成人礼在古代要穿着正规的服饰,中国古代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养料,在追求穿着舒适、避寒的基础上,人们潜心研究不同服饰代表的等级和地位意义。上至朝廷文武百官,下至平民家,对服饰的尊卑界限是非常重视的。长辈和晚辈的服装自然大不相同,有时候也会通过颜色、质量来区分。

  参加不同活动有不一样的服饰安排,这也是成人礼中的重要一环,中华成人礼礼服在古代是有严格规定的,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渐渐对传统服饰不再关注,穿传统服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有学者建议把成人礼的礼服再次规定,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形式上观赏起来更加美观大气,还能对传统服饰加以传承和发展。

  与古代不同的还有成人礼的仪式规范,很多家庭成人礼只是一个流于表面的任务,没有一点礼仪规范和重视。使得中华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明礼仪有些埋没。于是一些地区也会鼓励人们多多关注礼仪规范,尤其是在成人礼时一些必要的步骤还是应该继续进行下去,比如祭祖和宴席。

  综合之前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成人礼男女各不相同,但也有其一致的部分,不同时期对成年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但是中国古代所要表达的感情是基本一致的,对于孩子未来的期盼和教育意义非常显著。而宗教信仰盛行的西方国家则是注重对参与成人礼的孩子进行宗教教育,告知他们要感恩神的馈赠,西方国家现在的成人仪式也从之前繁琐复杂变得更加简约活泼,这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局。

  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还是应该尽可能呼吁人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成人礼的仪式和规范从尘封的历史长河中清理出来,继续携手前进。

  参考文献:

  《通志》

  《传统的回归》

  《仪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