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 私人影院≠未成年人旅馆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投影设备、一张床,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摇身一变成为私人影院观影房。

  与传统影院相比,私人影院私密的空间、个性的装饰和多样化的观影选择,吸引众多追求自由和新奇的的年轻人打卡。但随之而来的行业乱象和安全隐患需要警惕。

    部分私人影院打出“房间无摄像头”“无需登记身份证”“无年龄限制”等宣传口号,吸引未成年人入店消费。

  甚至,有私人影院只需交钱,无需登记身份信息就能“包夜”。这意味着,私密的空间、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这个氛围之下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和侵权风险。未经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就能在私人影院住宿。

  据中青报调查报道,这些场所私密性强,房门内设有暗锁,窗户封闭严密,隔音效果强。未成年人聚众在私人影院吸食“笑气”、电子烟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影片放映时遭遇侵害、呼救无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朱晓燕也关注到了私人影院存在的乱象。

  2019年4月,当地一家私人影院内,一名18岁男子在明知女孩不满14岁的情况下,与其发生了性关系,最终被判刑4年。

  事发后,朱晓燕也对常州市内的私人影院进行了走访,并同当地公安机关责令此次涉事的私人影院进行整改。这起简单的案件让检察官们注意到了私人影院中的乱象。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中,涉及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密室剧本杀等等新兴业态治理的案件不在少数。

  乱象背后反映问题值得深思。

  按照法律规定,旅店业属于特种行业,需申请《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经营过程中须强制登记居民身份信息。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明确要求,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

  一些私人影院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甚至未涉及住宿服务类,但商家依然提供“包夜”服务,并纵容未成年人留宿,公然挑战法律底线。且部分商家将店铺开在居民楼、写字楼等区域,带来更大的消防隐患。

  私人影院新型业态的出现,满足人们对个性化观影的需求,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杂草应及时铲除。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鲁曼建议,将私人影院纳入特种行业监管,明确禁止接待未成年人单独消费。相关部门需要联合起来,从经营范围、营业时间、影片筛选等方面规范私人影院运营,避免私人影院成为未成年人保护“漏洞”。

  参考 | 中国青年报

  编辑 | 张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