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轻护士跳楼,一32岁护士猝死!请善待医护人员!
真心不想再听到这样的消息了,悲痛,有爆料称,安徽省芜湖二院男护士, 95年的,09护本,安医毕业,被介入手术室借调去急诊icu支援了一个星期,新冠还没好,有咳嗽痰中带血在工作,中途去卫生间就没出来, 猝死了。
![]()
还没有32岁啊,孩子才3岁,90后,刚好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 去世的时候留置针还在身上...身体不舒服前和领导请假了,不给批假。
心痛啊,但凡倒在外面,同事都会全力救他的,很可能能抢救过来的,为什么会是卫生间,太可惜了!看到好多人悼念他都说是个很好的人。这里提醒大家,如果 上班身体不舒服,不要去卫生间这些隐蔽的地方, 尽量在同事周围,这样如果有突发事件,同事们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到您。
据了解,到现在院方还未公布如何善后,说是在商量让医院职工捐款 ...语塞了。
最近看到好多倒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妙言: 我老家一个 83年的外科医生感染了没抢救过来
@笑忘书: 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 一个31岁女护士,大夜结束,去接班的人发现时,人都凉了,心痛
@晴晴今天量血压了吗: 儿科一老师,前俩天夜班猝了,家里小孩才一岁半
@沈喆: 中医院今天也有一个。唉。
@麦芽粒: 我们这边一家医院走了 一个33岁医生
@浅夏Yooni:我们医院门诊的 一个护士在家死了,才结婚 娃都好没生,新冠发烧四家里
还有一些,已经进icu的:
@沐沐芒:哈医大四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爆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急需AB型血的人献血小板....
@花儿朵朵: 我们医院的护士, 前天下午转到你们医院的,脑出血,在你们家脑外科抢救,不晓得人怎么样了
当然,或许这当中有自身原因或者新冠原因这些客观因素的,但起码, 如果能好好的休息1-2天,是不是就能避免了!可现实是残酷的,这种感觉真的像被抛弃了一样。
真的要注重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啊,都是出来养家糊口的,人家好好的生命啊,为工作如此付出值得吗? 什么工作值得他这样做?感动了谁? 请善待 最底层的一线医务人员吧!
还有一个悲剧,1月6日,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年轻的护士白天上班时,一下子就从9楼跳下去了,太让人心痛了。
视频中,家人伤心欲绝。
据另一位爆料者称,跳楼原因是“压力大崩溃了”
在这个视频下面,网友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
@网友:不在其位,不知道医护人员这三年是咋过来的!
@网友:早晨病人跟我说她头晕,我的内心独白是我连着干了好多天了我也头晕,可是我谁也不能说。晚上夜班,想抓紧两个小时时间眯一会儿,可是电话一个接一个,头晕加疼了
@网友:关注医生心理健康,毕竟医生是人不是机器
@网友:一线临床护士真的是工作内容多 压力又大 下班还要读书考试做课件比赛等等 工资奖金待遇却又不公平 科室与科室之间奖金分配相差甚多 不是多劳多得 心里憋屈却又不能怎样 也得养家糊口啊 辛劳付出却得到的比别人少之甚少 有时还得受病人及家属的气 临床护士忙成狗 而护理部的管理人员却越来越多。
压力大崩溃了,确实让人心痛啊,可能你会说,干不了就请假呀?
但事实是,现在有的医院,除非是你晕倒了,不然不能请假,可能还会被说你矫情,只有同行才能够理解同行,其他的基本不会有人真的能体会现在的医护压力到底多大,不是军人甚似军人...
可能你会说,请不了假就辞职嘛,为什么要跳?
答案是,现在有的医院也不让离职,离职会在你网上注册的信息里面做一些标注,比如这样的:
可能你又会说,大不了档案不要,彻底不干医了就是。
话是可以说得很轻松,可你真正站在他们的位置想一想,首先,彻底告别这个行业,也就意味着这些年的书白读了,自己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考上的你又舍得吗?
其次,辞职了彻底告别这个行业了,你又能干什么呢?除了医,你还会啥?所以呀,大家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
我在想,如果她能遇到理解她的人,能够帮助她舒缓,是不是就能避免了?
或者她拿自杀的勇气,去选择挑战:辞职、走出眼前的世界去挑战明天,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据调查显示,近3成医务工作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分报告《2020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我国246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调查发现,有27.7%的医务工作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在不同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存在较高抑郁风险的比例为5.1%到12.8%不等。其中,医生是风险比例最高的群体,其次是护士群体,其抑郁高风险比例为9.0%。
报告称,参加本次调查的男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水平高于女性医务工作者;在各年龄段中,以30~45岁的医务工作者的抑郁水平最高。
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倦怠情况呈现与抑郁相似的特征:男性高于女性、各岗位类型中医生最高、各年龄段中以30~45 岁最高。但在护士群体中女性护士的工作倦怠高于男性护士。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意识较强,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尚有待提高。
报告建议加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注重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减少职业伤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需被关注
医务人员要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晋升压力,还常遭受职业道德绑架。且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经常昼夜倒班,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长期失衡,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带来多种危害。
首先,会造成医务人员个人精神功能效率减退,进而还会影响与家人、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人,会出现易疲劳、注意力涣散、精力难以集中、心境恶劣、紧张等精神症状,还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挑剔、多疑、敏感、易激惹、冲动控制差等沟通方面的问题。
其次,医务人员的心理障碍还会引发多种身心疾患,例如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等。
此外,医务人员的心理疾患还会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对患者治疗的疗效。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医务人员的抑郁和职业倦怠问题有了比较热烈的讨论,但国内还鲜有关注。
这是一个重要但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是时候关注医务人员,尤其是中国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了!
心疼这位护士,替你感到不值;替你的父母伤心,因为真正痛苦的只有你的家人!愿天堂有人理解你!
你曾白衣飘飘地穿过患者之间,给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你应该也要注意治愈自己: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年轻的生命而言还有数不清的日升月落: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灿烂、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宁静......
所以,那些痛苦的、无奈的只要挺过去了,就是活着的价值啊!
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你的烦恼!
作为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士,对于连续上班和劳累过度,可谓感受颇深。我和同事们也是经常连续上班,有的时候更是连续上三四个夜班,而且每个夜班还都是16个小时,现在回想,我们能依旧好好的活着真是实属不易了。
作为护理人员,除了为同道逝世惋惜,还应有所警醒!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护士猝死事件再发生,以慰死者在天之灵,以抚生者惶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