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嫁29岁才子,生2子2女,恩爱16年,33岁她含泪把丈夫告上法庭
艾青,原名蒋正涵,生于1910年3月27日,浙江金华,乃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于1933年发布一篇名为《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长诗,因此名震诗坛,一举成名。他的诗作一直广受世人的关注,而他的感情史也颇为丰富,但却遭不少人的诟病。
他的妻子在18岁时嫁给他,为他生下了4个孩子,在携手共进16年后,却被妻子含泪告上法庭,这究竟是为何?
一生有过三个妻子,此文章提及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张月琴。1936年,认识了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任教的艾青,艾青乃是她的老师,她对这位颇有才气的青年才俊,一见钟情。
而艾青也在某一次学骑车时,对学生张月琴产生了好感,而后艾青被学校辞退而去了上海,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两封情书寄给张月琴。
但当时艾青在文学界里的名声并不好,因他的感情生活比较混乱,因此张月琴的父亲在得知自己的女儿与他正在交往时显得极为愤怒,要求两人立马断绝联系。张月琴虽迫于父亲的压力选择放弃,但她一直在默默地打听着艾青的消息。
在分开后两人过上了另一段人生——艾青成了一名穷愁潦倒的编辑,而张月琴则成为一名演员,三年后两人在某次因缘际会下再次相遇,见面后就回忆起以前的许多往事,甚至是谈及未来,显然两人已。原本以为两人能再续前缘,但张雪琴却被迫到贵阳上大学,艾青不肯放手,甚至是跪下来,扬言要自杀来威胁张月琴,张月琴也只能暂缓此事。
张月琴虽暂时答应不离开艾青,但艾青却还是时常感到不安,害怕她突然离开,甚至是把张月琴反琐在家中。张月琴深知艾青是太过爱自己,才会有这样过激的行为,因此心中也无太大的怨恨,反而是生出些感动。两人于1939年6月20日结为夫妻,当时的张月琴只有18岁,而艾青已29岁。
1941年皖南事变,当时在重庆生活的艾青和夫人张月琴显然都受到了威胁,于是艾青有意接受周先生的建议——先去香港避一下难。但是当时已怀孕8个月仍满怀抱负的张月琴却执意要前往延安,抗日报国、投身革命。
艾青几番劝说都无法说服妻子,因此只得答应妻子,自己随后会一同前去延安,两人因此暂时分开。分开后的艾青十分想念妻子张月琴,因此常常一个人奔波去延安,弄得满身都是泥土,狼狈不堪,但两人乐在其中,感情未见降温。
直到1949年,两人才终于得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但一切却在此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人开始因家庭和个人生活之事争吵起来,要求个性解放与照顾家庭子女的不同观念开始起了冲突,两人出现了不可缝合的裂缝。
虽两人已育有二子二女,但显然张月琴没有为了孩子而忍耐下去的决心,于是在1955年,33岁的她含泪把丈夫告上法庭要求,16年的婚姻在此终止。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能够共患难的夫妻必定会恩爱至极,但实际上张月琴和艾青的这段告诉众人,有时候能经受平淡生活考验的婚姻其实才更为珍贵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