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颠覆大众认知的事情,正在发生?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发送一个小福利,最近整理了好几份重磅资料,比如:

  

  这些资料对你买对房、选对物业、判断行业机会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帮助,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前20位朋友可以限量领取。

  以下为正文:

  昨天的大热点之一,莫过于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了。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们结不结婚,生了孩子照样能上户口,生多少个都行。

  关键在于一点:

  不需要结婚证,照样生孩子。

  相当于鼓励单身生娃,生娃不用结婚?

  怪不得网友讨论热度如此之高,确实也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人们为什么吵翻了?争议的点在哪?

  赞同的网友说,以后专心搞钱就成,对于那些单身的不想结婚有条件单独抚养孩子的真的很香。

  反对的网友说,为达到人口增长的目的,不按套路出牌?人性品德,社会风气呢?

  

  

  我不猜测四川拎出这条政策的初衷,是不是纯粹的为了方便生育人口的管理工作,是不是为了保障未婚生育人群的权益。

  比起关注表面政策,我更建议把注意力放在这背后的目的和释放出来的信号。

  催生,已经迫在眉睫了!

  

  花式催生,都有哪些姿势?

  看看国外就知道咯。

  当生育率走低,几乎全世界发达经济体都在催生。

  按照有机构测算的数据,到2100年,全球20多个发达国家的人口将会腰斩。

  为了自保,他们已经催了几十年,手段大致分为这三步:

  第一步,“重金求子”。

  生娃不费钱,养娃才费钱。

  所以,这几乎是大部分国家催生的第一步。

  为了方便阅读,我把接下来的所有金额都换算成人民币了。

  在德国,生一个奖60万;

  在澳大利裔,养娃到19岁,总共能领68万。

  在新加坡,两孩家庭,养娃到13岁,就能领到80万补贴。

  这是我发现的最大方的国家。

  而给的最周到最无微不至的,是日本。

  基本把孩子从娘胎里到18岁的过程包圆了。

  怀孕四个月,就能一次性领取2.6万元,且不限次数,你生几个,就能领几次。

  0-15岁,每个月可以领500-700不等的补贴。

  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全部免费,看病全部免费,高中按照年收入免费或者减免。

  如果在抚养阶段变成了单亲,在孩子18岁之前,每年领2000-3000元的补助。

  而且,他们还有“儿童工资”,每个孩子一个月1000元。

  不用上班就能拿,就问你羡慕不羡慕吧?

  还有更夸张的,结了婚身体“不行”咋办?

  没关系,政府包治。

  接受不孕治疗的夫妇,生每个孩子的治疗费可以获得最多6次治疗,每次1.5万元的不孕治疗补助。

  第二步,发对象。

  没对象?

  没钱?

  没时间约会?

  没关系,从AI相亲到承包约会直接一条龙服务。

  日本埼玉县,直接投了20个亿研发了AI相亲技术,用算法给你推荐合适的相亲对象。

  听起来蛮玄乎,但架不住真有用啊。

  2018建立的埼玉县邂逅支援中心,到2020年,成功匹配了69对情侣,其中33对都是AI选出来的。

  就问你牛不牛吧?

  如果日本只是政府做媒,新加坡直接包圆一条龙:

  不止帮你搞定了80%的约会开销,甚至还准备了一份如何约会的手册,生怕你见到相亲对象脸红紧张——他们真的恨不得亲自上场。

  第三步,放大假。

  钱有了,对象有了,没时间咋办?

  那就给时间。

  自2007年开始,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将每年9月12日设为“怀孕日”。

  在这一天里,对于所有已婚的夫妻来讲,什么都不用做,甚至不用上班,唯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专心在家造人。

  丹麦一些幼儿园曾经还出台过一个特殊福利:

  他们可以免费照顾孩子一晚,以便给孩子的父母提供能在晚上制造小孩的时间。

  瞧瞧,他们多着急!

  为了让夫妻们没有后顾之忧地生娃,不止生育前有假期,生育后还有假期。

  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会被人们称为“英雄母亲”,不仅放产假3年,而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

  在丹麦,夫妻带薪产假共可达52周。

  在瑞典,休假越多奖金越高,最高可领13.5万克朗。

  金钱攻势、AI相亲、超长假期,这些催生方式不过是冰山一角。

  不管奏效与否,都也能看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在催生这件事上,这些发达国家从来都是认真的。

  而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也会跟上他们的轨迹。

  也是全球发达经济体在处理人口危机上的必然趋势。

  只是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趋势,这也正常,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信息敏感度,这与行业沉淀有关。

  所以,最近我打算开设一场闭门直播,给大家梳理一下,最近市场有哪些新信息,结合我的经验,分析这些动态背后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毕竟很多时候,信息差和信号差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正确与否。

  这场直播不对外公开、没有回放,只分享给想关注市场动态的朋友,扫码添加我的微信,我将 直播链接私发给你。

  

  谁也没想到人口危机来得如此快。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人口数据,2022年人口净增长为负85万人,也就是死亡人数超过了出生人数85万。这是自1961年以来,时隔61年,中国再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自从2022年人口数字出来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未来起码30年,我们都将逐步迈进人口危机的阴影。

  足够多的人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必要前提。

  在这样的背景下:

  谁有更多人,谁就发展得更快

  谁有更多人才,谁就发展得更好。

  国与国之间也一样。

  所以我们会看到,今年一开工,就有城市开始抢人了。

  例如深圳, 抢返深工友,直接安排专列; 抢婴儿,生孩子给生育补贴。

  例如福建,直接包机接云南务工人员返岗。

  例如浙江,2022年圣诞之前就开始布局今年春节后的抢人大战。

  隐藏在这些行动背后的,是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人口焦虑”。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口非但不是负担,反而是巨大的财富。

  人口才是城市发展和经济可持续的最重要资源。

  抢人就是在抢劳动力,就是在抢资源,就是在抢钱。

  我们无法阻止人口萎缩的结局到来,只能尽力想办法去延缓这个趋势。

  抢一个少一个,谁占得人口优势,谁就站在了未来的高点。

  所以,抢人也好,不择手段催生也好,目的都只有一个:

  我们要人。

  只是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四川这条政策,只是不太匹配当下一部分人的道德观,所以才会起这么大争议。

  但我希望,我的读者,思想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对与错,而是要看到背后释放的一些人口需求的迫切性思考。

  最后,作为一个房地产老炮,我再给大家提个醒:

  人口萎缩时代,买房一定要谨慎选择,否则成本代价会比以往更大。那些人少的、人口流出的城市,能不去就尽量不去了。

  时刻关注全国重点数据变化,例如各省市GDP、常住人口数量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决定你投资成败与否的关键信息。

  对城市和板块选择还有疑问,可以扫码加微信咨询,我们会给你们提供详细的建议。

  不知道判断手头资产优劣的,我们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评估体系,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免费帮你做一个诊断。

  冷知识:

  点赞是免费的,却可以让写文章的作者开心好几天。

  在看是珍贵的,却可以让你和好友拥有更多共同话题。

  分享是稀缺的,却可以让更多人看清世界的变化。

  收藏夹的容量是无限的,却可以让我的作品成为你永久的回忆。

  我是大胡子,我是李俊怀,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