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有九命,唯有一心;九命合一,淬成人心

  作者林亦霖

  

  “猫有九命,唯有一心。”

  我是一只狸猫

  我们兄弟九人一行终日在深山中修行

  在我们家族中经常流传着这句歌谣

  爷爷的爷爷告诉我们

  说是修炼的天机

  悟透了便可有一番造化

  灵物的修炼是繁琐的

  除却自身的天赋

  契机也颇为重要

  就像我们

  与其说是修行

  不如说在山谷中游玩——

  如屁股着火,坐不住嘛

  为了清净,也罢也罢

  族中的长老建议我们可前去汀谷与山妖婆婆作伴

  说完,他摇了摇头,笑了笑

  我们是精,婆婆是灵

  古灵精怪说的大概就是我们吧

  况且婆婆那里特别多有意思的东西

  说走就走

  

  “小神兽”中国原创幻想故事·狸猫戏台

  01

  无心:精灵亦有情

  谁都不知道婆婆的年龄,临行前长老告诉我们,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婆婆就在汀谷修炼着——她是日月的精华,亦是一方的守护。婆婆比我们活得都要久,看得都要多。

  对,忘了说。婆婆和我们一样,都没有一颗完整的“心”。虽然我们能感知喜怒哀乐,但是这是一时的感触,我们不会像人一样开心时大笑、伤心时大哭,更不会如人一样趋利避害、有所贪图。

  婆婆的家很美,山洞中充斥着宝物。闪烁的珍珠、不竭的山泉,会说话的石头,会报时的黄鹂……一切都太神奇了。除了,除了,有一点点冷冷清清。我们变着戏法想让婆婆家有些不同。但似乎,婆婆更喜欢人类的小孩子。

  小孩子,我们也喜欢。虽然叽叽喳喳有些吵,但他们有着一颗完整的心,他们能说能笑、会吵会闹,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好生令我们向往,而且和他们相处的确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啊。和婆婆商量后,决定在有月亮的时候唱戏,那时的汀谷最美,我们的魔力最强,美伦美伦的场景,加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一定会受到欢迎。

  

  果然,小孩子很喜欢我们唱戏。时不时,有“迷路”专门来听戏的。婆婆隐去身形,看到小孩子开心,她的眼睛在放光。我们虽喜欢他们,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戏完之后,避免接触。

  然而,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真的有孩子迷了路,婆婆带他回了家,送了他不少东西。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

  02

  有心:人性竟无情

  自从孩子回家之后,好像“迷路”的越来越多了。那些孩子不仅要看我们唱戏,更吵吵要去婆婆家玩儿。

  的确是热闹了,这冷清的山谷,热闹了。孩子们七嘴八舌,从最初的腼腆,到现在的洒脱,之前的惧怕、担忧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消除。但,又有哪里不对。婆婆没有留意那么多,来者即是客,她愉悦极了、慷慨极了。

  孩子们爱听戏,也爱听她讲故事。虽然她活了上百上千年,但山谷终究是山谷。哪些妖精修炼成仙,哪里的灵芝有了人形……她能讲的故事只有这些。

  送别孩子的时候,她总会塞上些礼物,百年的山参,陈酿的玉露……孩子喜欢什么,她就送什么。看着孩子的笑脸,她也欢愉。可是,可是,孩子似乎没有那么开心。

  

  渐渐地,婆婆的山洞不再光彩夺目,宝物一件件被孩子带走。孩子们的口袋越来越长,带走的越来越多。他们开心地来,失望地走。再后来,他们来的时候也不再开心了。听唱戏,听故事像是任务,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第二天婆婆的馈赠。

  人心就像无底洞,纵使千年的收集,也难填满他们的需求。

  这天还是来了。

  孩子不再听戏,婆婆的山洞彻底空了。冷清了,比之前更冷清了。

  03

  有心?还是无心

  我们用最新鲜的水果填满山洞,用最美丽的花朵装饰山洞——可婆婆,婆婆依然很失落。而我们也有些难过。和之前不同,这种感觉一直存在着。

  利用闲暇,我们回到族中,询问缘由。族长摸了摸大家的头。

  “都说千年修人心”,这是每个精灵需要面对的一关。

  婆婆因为太善良,难以修得人心,所以她一直庇佑着山谷。

  

  “人心复杂”,族长继续道,

  “生老病死,爱恨别离。隐私心,拿不起,放不下。成为了人,要为情感所累,不再任性,不再洒脱。”

  我们有些困惑。

  “但,精灵都想拥有人心,化为人形,都想体验这世间的种种。

  虽会犯错,可人心可变,终会向善。

  ”族长继续微笑看着我们。我们彼此相望着、感悟着。

  “婆婆,婆婆,我们回来了。”原以为冷清的山洞竟然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的,不少孩子围绕她打转;再定眼看去,珍宝被还了回来,甚至更多了,织成的新衣、变成的花环,彩色的纸鸢……都是他们给予婆婆的——

  孩子内心的喜悦,是最珍贵的珠宝。

  

  这一刻,我们好像明白了什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谣:

  “猫有九命,唯有一心。九命合一,淬成人心。”

  一颗完整的心跳动着。一只小手放在她的掌心。

  “婆婆,这次,换我讲故事给你听。”

  

  【编者

  该篇为《狸猫戏台》番外篇。好的作品总是能够激荡人心,在读者心里留有一个想象和创作的空间,以自己的解读为作品延续生命。该篇一反《狸猫戏台》中的孩子和山妖视角,以狸猫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山野幻境。】

  贝贝熊童书馆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