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金枝欲孽》,我最喜欢的一部宫斗剧,唇枪舌剑真的很过瘾

  这个紫禁城里的人都很伟大,不是为人而活就是为人而死,里面的人不是因该很自私自利一切只为自己的吗?尔淳就是为她义父而活,玉莹则为她额娘而活,安茜则为她奶奶而活,福雅为尔淳而死,孙白杨则为玉莹而死,就连孔武也说过要为了让安茜放弃而甘愿自首认死罪,小禄子就真的为了安茜的报复计划而死在皇后的毒酒之下。数一下,就会看到剧里面很多人的死活都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何其伟大啊!但为了自己而活的如月跟皇后则依旧围困在宫墙之内你争我斗。或者如月也该算是为人而活的,为了皇后,为了跟皇后一直斗争而一直活着,忍着。《金枝欲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宫斗剧,唇枪舌剑真的很过瘾。

  怪不得这些人都求之不得想要离开这个紫禁城,支撑自己生命的人都已经走了,在这皇宫活着也就没意思了,但既然皇后还在为祸后宫,如妃就只能无奈的独守宫廷与皇后继续争斗了。只因你孔武还没有皇后那般强悍,可以令如妃有着要坚持活着的信念。

  如妃这个人物,坚强果敢,能屈能伸,支撑她走下去的不是爱,而是恨。她开场就先声夺人,大杀四方,心狠手辣人人闻风丧胆,等到故事慢慢铺展,如妃的真面目渐渐出现,原来狠辣的另有其人,如妃的霸气外表下藏着眼泪流干千疮百孔的心。这个角色与邓萃雯简直互为表里,从《我和春天》里的小蝶到《金枝欲孽》的如妃,邓萃雯的脸上刻着大彻大悟千帆过尽的淡然,她当年演小蝶苦苦等待家豪直到中年,刻意扮熟的面貌和如妃并没太大区别,但谁都能一眼分辨,如妃经历的那些痛苦,是货真价实的。她怀抱着小格格的撕心裂肺,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怎么也演不出来的。我心疼她半生波折,但这些真实的苦难造就了一个如此优秀的演员,不知对她来说是幸是不幸。

  “金枝欲孽”,既是金枝玉叶的粤语谐音,又暗示了故事人物指向是皇宫的达官贵人的欲望与孽缘,此名确实妙,妙,妙。无线已经鲜见如此具韵味的剧名了。且从演员、场景制作、台词、音乐烘托等等元素都组合得天衣无缝,就说演员,不单是主角,就连部分宫女、太监都演得相当不错,这些演员本来也只是些三四线的演员,但此剧中难得看到他们飞跃的表现,所以才会有人凭此剧飞跃高升,并非单只黄德斌。

  有些室内场景由于条件所限,当然不如国内史剧那般大气,航拍的皇宫也只是以模型代替,但出来的感觉足够应付烘托出皇宫森严的感觉就好了。台词一语双关更是难得的精彩,倒是奇怪为什么黎姿念起来总想不够气得要先吸口大气才可以说出来似的。音乐就说《咏叹调》一曲经已让人沉浸其中了。

  《金枝欲孽》中的女子,即使身为贵人妃嫔,依然像是在底层挣扎的平凡人,即使受宠如日中天,依然不能开心不能放心,她们要忧虑自己在乎的人,她们要时刻提防甚至在必要时先下手为强地去除掉一切威胁。她们没有人是好的,也没有人是坏的,只是在此时此地、此间此刻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他们不会在明知自己受宠会招致灾祸的时候,依然懵懂无知地等待别人先出手。

  就像沈眉庄。她和甄嬛明知受宠会招致华妃心中不满,但不做任何预防,非得等华妃这个“恶人”先出手才“不得不”让自己黑化,这种设定其实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白莲花之感。为什么女主一定要被害才会害人,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生存、为了自己的目的主动去害人?难道主动害人的就一定是坏人吗?《金枝欲孽》告诉我并非如此。

  尔淳主动害过人,在未到皇宫之前,就因玉莹长相艳丽会成为自己的有力竞争对手,而先下手为强除之而后快;玉莹亦非单纯无知之辈,知道自己长相出众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在一开始就会装傻充愣降低别人戒心,也会在尔淳对自己出手时将计就计利用尔淳,自己服用假药陷害尔淳差点落得沅淇的下场;如妃更不用说,前十集一直都是诡计多端、阴狠诡诈的设定,主动对付新晋秀女自然理所当然;就连一直超脱,不愿卷入斗争的安茜,也会未达成自己的目的,与玉莹联手主动陷害尔淳。他们并不会因为主动陷害而遭人憎恨,相反,这种种诡计阴谋反倒更增添了她们的悲哀。

  她们是可怜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只能如此选择,而她们的目的也不是大富大贵,她们重亲情,重友情,对她们来说,这些比名利钱财更重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在还有多少人能保留对这种纯真的情感的执着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