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的战争背景是什么,为何志愿军要收兵?
发动第三次战役的战争背景。
1950年12月底,志愿军和人民军在经过连续两次战役的作战后,已经相当疲劳,后方运输遭美军空中打击,供应十分困难,再加上气候严寒,行动有许多不便。
彭德怀总司令原计划第2次战役结束后,让部队转入休整过冬,准备来春再战。但是此时的美军正利用三八线阵地组织防御,并积极调整部署,整顿部队,企图伺机卷土重来。
面对此种情况,彭德怀决定不能让美军休整,于是毅然决定抓住美军立足未稳之机,乘胜突破三八线,使其遭到更大的打击。
战斗部署和战绩。
战役发起前,由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在东线越过三八线,向美侧后渗透。12月31日晚17时,志愿军在西线向美三八线防线发起全线进攻。
战斗开始前,各部队发挥了出色的伪装技能。部队采取拂晓进入出发地,然后用树枝、白雪严密伪装,在白天终于瞒过美军飞机和前沿哨兵的侦察,入夜突然发起攻击。
攻击开始时,志愿军集中了100余门火炮,在主要方向进行了短促的火力准备。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次大规模使用炮兵,为打开突破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志愿军和人民军两天一夜的穿插追击,到1951年1月2日,汉城以东的南朝鲜军全线溃逃,使汉城地区的10余万联合国军,被中朝部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后,联合国军在汉江以北完全处于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
这时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于是下达命令放弃汉城。发现美军全线撤退后,志愿军立即开始全线追击,但是由于美军全系摩托化部队,徒步无法追上,因此只消灭了美军的少数掩护部队。
4日夜晚, 志愿军第五十军和第三十九军的一个师连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进占汉城。8日,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仁川,至此,中朝军队已全线进抵三七线。这时,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毅然下令停止追击。
第3次战役至此结束,共歼灭美军19,0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南朝鲜军,中朝军队仅伤亡8500余人。
志愿军收兵理由。
战斗至1月7日时,美“联合国军”已退至三七线南北的平泽、安城、堤川、宁越、三陟一线。战斗中,美军几乎没有抵抗,志愿军进展非常顺利。
在志愿军进攻汉城时,原以为美军起码要抵抗一下,可是美军直接就放弃了汉城,没有丝毫抵抗,志愿军几乎是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战线越过三八线,且推至了三七线。
此时,朝方认为志愿军应该乘胜追击,消灭敌人,直至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而志愿军内部也有不少人认同此建议,认为美军是纸老虎,其实不堪一击。
但是,彭德怀却是百战将军,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凭着多年的战事经验,他发现 在此作战过程中,中朝军队并未歼灭美军的重兵集团,他敏锐的意识到,美军是在有计划的南撤,及时识破了美军企图诱志愿军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的阴谋。
而且,我志愿军又因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减员也大,亟待休整补充;加上部队南进,拉长了运输补给线,供应更加困难。这些情况都表明,志愿军已不宜继续追击,于是在1月8日下令收兵,第3次战役就此结束。
自“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全线败退后,美国最高当局觉得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太厉害了,以致于有决定撤出朝鲜半岛的考虑,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公开表示要考虑使用原子弹。
但是,新接任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不同意撤退。他主张在条件许可之时可以恢复攻势。
于是,美军在吸取被志愿军迂回穿插的教训后,迅速在三八线以南纵深地区建立了 A、 B、C、D、E5道防线,将南朝鲜军的8个师摆在第一线;美英军队则部署在第二线。
在第3次战役中,我军因距离国内的运输线由100余公里,突然拉长至500公里,志愿军后勤供应更为困难。部队仅勉强补充了弹药,国内运来的粮食只能满足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靠朝鲜政府发动北朝鲜地方群众给志愿军借粮,才筹到3万吨粮食,只是解决了一时的急需。
总而言之就是,吃喝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打仗?
对于朝方要求志愿军应该继续追击的建议,本来就是直性子的彭德怀生气的对朝方说,后勤无法保障,总不能让志愿军空着肚子去跟美军拼吧;如果你们朝方执意要去追击,那好,你们在前面去追击,志愿军负责掩护后方安全。
毛主席得到报告后,也完全支持彭德怀的建议,防止我军孤军深入,走进敌人的包围圈,同意暂时在汉江一线进行防御。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彭德怀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接任后的李奇微和美军合计,对志愿军进攻时,美军迅速撤退,但撤退要和志愿军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当志愿军停止进攻时,美军可以马上转入反攻,因为志愿军停止进攻时,就预示着后勤补给不上,到时美军的反攻就可以消灭志愿军。
果不其然,志愿军在占领汉城而没有继续追击后,美军立刻进行了全线反击,不给志愿军以喘息之机,让志愿军措手不及。若不是50军拼命在汉江以南死守,掩护志愿军及其他部队转移,后果将更加严重。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将军的确厉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