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结婚

有个残忍的事实要告诉大家:
即使情人节刚过没多久,又有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二十二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无数人跑去登记结婚或者举办婚礼。
但是,我们的结婚率,还是在不断地下降又下降。
比如江苏省就发现了这一下降的趋势。
根据江苏省民政厅发布的“2021年江苏省婚姻登记大数”显示,2021年,江苏省结婚登记总数较2020年的结婚登记总数下降了5.16%。
其他省市大部分也是如此,最近五年,它们的结婚率连年不断下降,同时结婚登记的年龄也在不断后退。
怎么现在的年轻人们,都开始不结婚了?
01
结婚率并非这几年才开始下降的
如果仅仅是五年期间内结婚率下降,其实还不算什么大事,可能是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前几年又有各种各样不同原因引发的短时间现象。
但是,一旦将时间线拉长一点,我们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已经有将近10年的时间,我国的结婚率就开始持续下降了。
(来源:泽平宏观)
根据泽平宏观的研究,从2013年结婚率见顶后,登记总数就开始下降了,并且几乎每一年,都有媒体提到结婚率下降这个现象,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少城市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合肥最近几年的结婚登记数量:
与江苏相差无几,都是从前几年开始快速地回落,而且下降曲线非常地明显。
人们不结婚,就不会生孩子,进而影响生育率,影响社会各个环节,这可是天大的事。
这一连几年的结婚总数降低,是无法用普通的只影响一段时间的特殊现象来解释的。
在仔细研究下,我们找到了结婚人数下降的秘密。
02
结婚率下降,是从人们选择晚婚开始的
咱们来看一组数据,从2005年到2019年,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20、2021全国数据缺失)
年轻人开始变得越来越晚结婚了,从原本20-24岁的绝对主力军变成了以25-29岁为主力,并且年岁还在不断攀升中。
当然,结婚年龄推迟并不是坏事,一方面说明了年轻人是考虑清楚了,有了经济基础后再结婚,另一方面也说明再婚的人可能也变多了。
都挺好,真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可以看出来:年轻人是不是变少了?按道理来说,结婚的主力是年轻人,怎么20-24岁这里人变少了?
咱们再来深究一下:
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80后、90后、00后的人数都是在不断减少的,而这些人是结婚的主力人群,所以我们肉眼可见的结婚人数变得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结婚登记总数下降、结婚年龄提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年轻人变少了。
这其实也对应着人口高峰期一代的落幕。
1981-1990年是我国第三次人口高峰期时代,这一代人到了结婚年龄,自然就拔高了结婚率。等到这一代人大多数已经结婚了,那么自然结婚率也就下来了。
归根到底,是否结婚,外界影响其实真的不大,根本原因还是人口的红利逐渐消失。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以回避的原因:在年轻人中,男女性别比例也比较失衡。
图中出生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出生一百名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的数量?,比如118.6指的是,当100位女婴出生的时候,就有118.6位男婴出生。
看下从1982年到如今2000年的性别比,这些人是如今结婚的主力人群。
按照201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来看,90后男性比女性多了将近900万,00后性别比更严重一点,男性比女性多了将近1300万。
这一段时间内整体出生人口就在下降,适龄女性的占比还在不断减少,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
年轻人的总量变少了,年轻人中女性更少,结婚人数能不下降么。
而且,越来越多的经济独立女性选择晚婚了。
从1990年到现在,姐弟恋的总数渐渐增多了,也侧面说明了女性独立与经济地位崛起。
尤其是高学历的女性越来越多,2015年时,30岁以上未婚女性数量从2000年的154万上升到了590万,其中30岁以上的研究生女性中未婚占比高达11%,比本科及以下的5%要高出不少。
随着女性独立和经济不断提升,到现在这个数字应该还会更多。
看着人口和男女出生比的情况,可以预估到,今后几年,结婚总数还会继续下降的。
03
从不同城市的结婚率来看, 是在分化的。
虽然结婚总数在不断地下降,但也别太担心,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属于二三十年前那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口对现在的影响,不可人为干涉。
我们所能干涉的只有后面,在2015年后,出生性别比已经在开始回落了,后续也在不断地调整。
不过,并不是每个城市的结婚总数都在下降。
比如杭州在2021年的结婚登记总数,就比2020年增加了2135对。
这主要是因为杭州在抢人大战中独占鳌头,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来。年轻人多了,自然结婚总数就大大提升了。
小城市的人,都在往大城市走,随着将户口落在这里、安家到这里后,年轻人进行婚姻登记的地点就有了一定的变化。
一般来说,年轻人进入的城市,结婚登记的总数会比流失的人要多很多。将杭州这种人口流入的城市,与人口流出城市放在一起对比,更为明显。
老龄化严重的地区,适婚年龄人口的总数会比较少,如果再加上长期人口流出,那么结婚数是必然要下降的,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鹤岗等三四线、县城等人口流出的地方。
所以,咱们换个角度,看看那些结婚登记总数多的地区,这些地方一定是年轻人前往“淘金”处,一定是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
04
除了最根本的人口原因外,还有一些次要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这两年疫情影响下,经常造成出行不便,很多新人都将婚期延后了。
再加上疫情期间,作为结婚主力的年轻人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买婚房的钱、彩礼钱、婚后生育资金、教育费用存储不足,这些都对结婚造成了影响。
另一个原因,则是2021年新出台的离婚冷静期。
如果说离婚冷静期是让结婚率变低的主要原因,那肯定是扯淡,它只是影响离婚率的主要原因。
不过,正是因为存在了离婚冷静期,确实会让不少想要步入婚姻的人对婚姻采取更慎重的态度。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年轻人结婚态度发生了改变,思想更为自由。
新一代年轻人讲究的已经不是先成家后立业了,而是趁着年轻先在大城市奋斗,结婚已经不再变成很多人的必选品。
05
真的没必要担心结婚的人太少这件事
越来越低的结婚率确实引发社会担心,担心未来的劳动力不再充足,导致工作年限被拉长,像日本一样很老的时候还在打工。
但是不用恐慌,从全球来看,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好了,结婚率和生育率是必然会降低的,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这是因为经济要发展,产业必然要升级。而产业升级则需要更多的人受更好的教育才能掌握,这就客观的拉长了人们的受教育年限,自然开始晚婚晚育,甚至不婚的人变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发达的国家,结婚率和生育率就越低。
比如美国每千人中新婚人士所占比例已经开始逐年下滑。欧洲、日本也是如此。
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我们国家经济上升阶段,也确实会带来结婚率和生育率双双下降的现象。
目前,我国结婚率的降低在发达地区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比如上海、浙江、山东,这仨地方过去的结婚率在全国位列倒数前三位,北京的结婚率也很低,晚婚都很严重。
欠发达的贵州、青海、宁夏等地方人们往往有早婚现象,结婚率会比较高。
这和发达地区节奏快、房价高、老龄化、城镇化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适婚的年轻人变少了,年轻人也渐渐不那么早结婚了,但是咱们往好处想一想,至少晚一点结婚,思想会更为成熟,经济也更为宽裕些,更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感。
至少等到结婚的那一天,这群年轻人一定是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的。那样不是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