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是本土化成功的韩式炸鸡,《半岛》成了标准化的炸鸡腿
原标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畏手畏脚的《釜山行2:半岛》到底是败给了创意肆意的《釜山行》
万众期待的韩国丧尸电影《釜山行2:半岛》终究还是成为一部令人失望的烂片。
亚洲地区缺少丧尸类题材电影,主要是丧尸这种“生物”——还是用“死物”来定义吧。丧尸这种死物虽然早已没有了生命,但依然具有个体和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作为最早来自《弗莱肯斯坦》一脉衍生出来的电影元素,在后续的原子危机和冷战思维的重塑下,丧尸成为核辐射或是生化感染后、被“制造”出来的怪物。或是猎奇性质的巫毒教丧尸。
现代的丧尸文化,是在原子危机、冷战思维,以及后续的环保因素,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怪物,其生存土壤只适合欧美。即便是工业文明对人性摧残背景下产生的弗莱肯斯坦,也依然扎根于欧洲。
所以,丧尸电影在欧美有着自然熨贴的存在条件。早期的《活死人归来》,后来的《生化危机》,其丧尸的诞生都没有逃脱这样的背景。
而亚洲的僵尸总是和轮回宿命相关。《僵尸道长》、东南亚的古曼童之类的电影,就具有如此特征。
所以,当年韩国的《釜山行》,日本的《摄像机不要停》的标新立异才令我们眼前一亮:亚洲人拍丧尸片还能这么拍?
先简单说说日本的《摄像机不要停》,这部电影本身主要拍的不是丧尸,而是小导演小演员为了完成不可能的拍摄任务而手忙脚乱频繁出丑的社畜人生,是非常狡猾但奇兵制胜的路子。
重点说说《釜山行》,这部电影博采两家所长。丧尸爆发的背景源自科研,而电影描述的重点又回到韩国——或是亚洲,擅长的脉脉温情,丧尸爆发下的社会各阶层间的全景人性关系的描绘。
父女关系间的、老姐妹间的、同学间的、母子间的、员工领导间的、夫妻间的,基本上这些在韩国电影中最为擅长的社会关系间的情感元素,被非常创新的放置到了“尸杀列车”和孤寂的“朝鲜半岛”这个也不大的“封闭空间”。
孔侑饰演的男主是股票经纪唯利是图,为了女儿最终赴死。老姐妹近在咫尺生丧相隔。爆裂大叔为了妻子腹中胎儿独臂对殴丧尸如群。都是熟悉的韩式脉脉温情,对抗着欧美范的如潮丧尸。
然后如潮汹涌的丧尸成为刺激荷尔蒙的加分元素。
美国同样有一部类似的《僵尸世界大战》,同样是丧尸电影,同样有家庭温情。但不同于《釜山行》,《僵尸世界大战》的元素突出了“世界”,布拉德皮特作为主演,简单的行动目标指使下血战世界各地狙击僵尸。《僵尸世界大战》是另一种风格和方向的丧尸电影。
《釜山行》的成功胜在了亚洲丧尸题材的新颖,以及突出了自己擅长的温情和亚洲人厄运当前的牺牲精神,还有重要一点是朝鲜半岛的幽闭感。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而续集《釜山行2:半岛》只剩下了丧尸。
朝鲜半岛现在彻底成了丧尸之地。姜栋元饰演的男主大兵为了巨额赏金率三姑六婆重回半岛,除了丧尸之外,遇上的是偷生的母子,以及圈养同类为乐的匪兵。
韩国电影最为擅长的伦理关系,在这部剧集里被烂大街的“末世泯灭的人性”这一元素所取代,驱动角色绞杀丧尸的唯一动因就是为了保命。这就是把能够感动自己的那份韩式唧唧歪歪温情都抛弃了。
丧尸电影最普遍的模式就是“丧尸来袭下的人性泯灭和逃亡”。《釜山行》胜在了韩式温情的打底和强化,《摄影机不要停》胜在了跳出窠臼玩的是社畜惨状,《僵尸世界大战》跳出孤立环境玩的是全球猎杀。
而《釜山行2:半岛》选择了最为传统的普遍模式,“人性泯灭和本能的逃亡”,没有了创造性的设计。这一点,就难免让这部电影滑向了平庸的深渊。
还有一点原因,或许来自于前作的成功,让这部续集电影只求平稳,而懈怠于创新。
《釜山行》就好像韩国市井热卖的炸鸡,扎根老百姓的口味,作出惊天酸不辣鸡腿。最后转型开起了麦当劳,《釜山行2:半岛》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