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米,是阻断疫情的AB门距离,也是他生命最后一段路

  3月30日下午3时许,在四川省绵阳监狱训练场上,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正在进行。没有告别大厅、没有亲朋好友,也没有鲜花哀乐,正在监狱备勤备战的30多名监狱民警面朝西南方向,静静地脱下帽子,低头默哀、敬礼,用这种方式送别他们的杨大哥、杨叔叔、民警杨大成。

  就在2天前的晚上8点多,刚刚结束了监狱AB门值班执勤工作的他,倒在了监狱A门与B门之间短短的16米通道上,生命就此定格于57岁。去世前,他多次主动请缨,要加入值班备勤队伍。去世时,他已经连续备勤和在岗执勤值班16天。

  恪尽职守站好最后一班岗

  “杨叔叔,我们走吧。”绵阳监狱特警队民警尹伟这2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不断地在心里问自己,如果那天下班时,他没有早走一步,而是和杨叔叔一起从监狱AB大门走回宿舍,杨大成病发时,他是不是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但无论他如何反问自己,现实已有了确切的答案。“你先走吧,我等下走。“这成了他和杨大成最后的对话。但当尹伟刚刚回到距离监狱大门几十米外的宿舍楼时,就听到了大门口传来的嘈杂呼救声,还有不久后120急救车的声音。他至今也无法相信,和自己一起值班,几分钟前还在对话的同事、前辈、战友杨大成永远的离开了。

  而和杨大成共事了9年有余的刁显军则是在监控大屏上得知的这一消息。

  16米走完最后一段路

  从监狱A门到B门之间,短短的16米路,就成了杨大成生命最后的一段路。

  就在刁显军转身进入值班室没多久后,出来倒垃圾的李锡武发现,杨大成整个上半身都倚靠在监狱A大门内侧。他丢下垃圾桶跑过去时,发现杨大成已经失去意识。他立刻大声呼救,并请求同在执勤的武警和刁显军拨打电话求助。

  值班室不能没有人,刁显军在监控里密切关注着后来的情况。他看到,没2分钟,监狱医疗队医生就赶到现场,对杨大成进行心肺复苏。5、6分钟后,120急救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就地对杨大成展开救治。但最终,“急救车走了,我知道,杨大哥没救回来。”

  3月28日晚上9时许,杨大成因急性心肌梗塞牺牲在了自己工作了16年的监狱AB门战位上。去世时,他已进入监管区16天,刚刚结束了10余个小时的执勤值班工作。

  16年守住监狱安防之门

  1981年正式进入监狱系统,2005年,随着绵阳监狱迁至新址,杨大成就一直在特警队负责值守监狱AB大门。通过对来往进出车辆、人员的细致检查,坚决查处安全隐患。

  疫情发生后,刚出院居家隔离的他考虑到单位警力紧张,主动向领导多次请战,强烈要求回到战疫一线。监狱领导考虑他年龄大、身体再调养调养,未予批准。他便去医院复查了两次确认病情稳定后再次提出了申请。带上2个月常备药,杨大成来到监狱进入备勤执勤序列。对此,他总是说,“监狱大门很重要,一个萝卜一个坑,多我一个,其他民警也才能有替换得到一些休息。”

  疫情期间,四川监狱系统实行战时封闭管理,在内执勤的民警都已连续坚守40余天。杨大成的回归,不仅减轻了同事的压力,丰富的工作经验也给新民警带来了不少帮助。特殊时期,下班后监狱民警也不能返回自己家中,而是需要统一在隔离宿舍居住。担心自己打呼噜吵到其他同事休息,杨大成还时常抱着被子到自己开到监狱的小轿车上睡觉休息。

  这段特殊时期的朝夕相处,让同事们更难以接受杨大成的突然离开。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情况特殊,不能聚集、也不能违反隔离规定。30日下午,战友们便在监狱训练场上,用自己的方式送别他们的杨大哥、杨叔叔、民警杨大成。

  (封面新闻记者于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