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万世师表吗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用的地位各有不同,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造人,影响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就是“礼”。孔子所谓的“礼”,主要是讲为人之道。在他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具有教化性质,即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我约束,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孔子丰富了“仁”的内涵,升华了“仁”的意义,明确提出了“仁”即“爱人”。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贯穿于孔子的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使“仁”的精神得到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
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就是“中庸”。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的一是“中”,二是“和”,就是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其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但片面地认为“中庸”思想就是“和事老”“和稀泥”,是极端错误的。
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与“学”。孔子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开创了平民也能受教育的先河。总之,孔子的教育实践和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孔子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总之,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还漂洋过海,跨越时代和国界,对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它们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