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赵章成:带兵打仗不行,仅一架迫击炮被冠以“炮神”称号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出现了许多开国将军,在他们身上都有着超乎寻人的本事。有带兵打仗方面特别厉害的、有军事部署能力很强以及眼光毒辣的,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但,不是所有的开国将军带兵打仗都在行的,在这些开国将军之中就有一个“奇葩”,为什么说他是奇葩呢?他没有什么本事,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草根出身,家境贫寒的他也没有接触过什么知识,不仅带兵打仗不行,大字也不识几个,那么他凭什么当上开国少将呢?

  他就是开国少将赵章成,什么都不在行,唯一拿手的就是“迫击炮”,前无古人的迫击炮技巧让他一炮成名,一架小小的迫击炮被他玩出了许多的新花样,立着开炮、躺着开炮、直角开炮,只要他想那就不是大问题,最关键的是他几乎不需要瞄准,靠手感就可以百发百中。

  大字不识几个的开国少将——赵章成

  

  就这样,仅借着一架迫击炮赵章成被军中的人冠以“炮神”的称号,迫击炮看起来有点小,但它的杀伤力是不容小觑的。赵章成控制迫击炮从红军时期打到了抗日时期,之后又从抗日时期打到了解放战争,赵章成这个人物也慢慢地成为了敌军最忌惮的存在。

  那么,赵章成究竟有多么的“神”呢?能让骄傲自大的敌军都有所忌惮,甚至还将他当成了“噩梦”,一切事情的起因还有从1905年说起……

  1905年,赵章成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贫困家庭,因此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连饭有时候都吃不上,更别说要供他读书了。赵章成小时候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说白了就是一个“文盲”。

  年少时的赵章成很早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了,因为父亲是贩卖生鸡的,经常会从村民的手中收鸡,再集中卖到城里去,赵章成也会去帮忙在城里卖生鸡。别看赵章成家是卖生鸡的,其实他们自己是很少吃鸡肉的,毕竟是做生意要是自己吃了就会赔本。

  

  年少时的赵章成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本以为会一直这么生活下去,可是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根本就没有安生的日子可以过,一会闹革命,一会又闹起义,想要过平静的生活是很难实现的。这样一想还不如去当兵,最起码饭还是可以吃饱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赵章成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往省城跑去,好不容易到了省城却又遇到了一个难题,自己不识字不知道该怎么去征兵的地方。一会之后,他就一个劲地问城里人,终于找到了招兵的地点。

  恰好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城里招兵,而且当时街上排了很长的队伍,赵章成看到后惊喜道:“巧了!这不正好!”赵章成从小的时候就做过许多农活,因此他在同龄人中就显得牛高马大的,负责征兵的军官看了他一眼便记录下了他的名字。

  过了一会儿,赵章成和其他人被领到了城外的一个军营里,刚刚进军营的赵章成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自己什么都不会便只能和大伙一起经历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到了军营之后,赵章成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的他在军营能做的事一点都不多。

  举个例子:迫击炮,这不是简单地将炮弹射出去就可以了,其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弹道的轨迹、风速、装弹量等,因为迫击炮是属于曲线炮,这些因素都需要计算到精确。甚至连水平高低以及炮体的维护都要非常的清楚。

  赵章成天赋初显,参加起义加入红军

  

  这些东西赵章成一听就头疼,自己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一天,教官讲得这么的繁琐,他真的一点都听不懂,他只知道不就是一个炮,射出去不就好了,有必要说这么多吗?赵章成一个不小心直接将心里话说了出来,教官听后只是瞪了赵章成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

  等到实操的时候,教官把赵章成拉了出来,指着地上的炮机炮说:“我给你两发炮弹,你要射不中你今晚没饭吃!”赵章成看了那两百米外的草人连忙开口道:“不中,可不能让我不吃饭,我来当兵就是来吃饭的。”

  教官听后被气笑了:“你给我打中了就有饭吃!”没有办法赵章成只能赶鸭子上架,走到迫击炮旁,摸了摸它,赵章成感受着迫击炮的触感,并且有按照教官教得来,反而扭着脖子对着两百米外的草人左瞧瞧右瞧瞧。

  教官看见赵章成的操作之后表情难看得很,居然不按照自己的步骤来,那怎么可能打中?“轰——”教官还没有思考完,只听一声炮响赵章成已经射完一炮了。炮弹落在了草人的脚边半米的位置,一下子炸开把草人都掀翻了。

  对此,不仅赵章成看懵了,就连刚刚一直在吐槽赵章成的教官也懵了。这人真的是第一次打炮吗?虽然距离稻草人差半米的位置,但这点位置和打中没什么区别啊。教官立即走到赵章成身边问:“你是第一次?”

  赵章成从地上站了起来说:“那当然了!”教官很显然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追问道:“你是怎么瞄到的?”“就这么瞄的啊,我以前在田里的时候,会用石头打兔子赶鸡,随便看看就知道有多远了!”

  赵章成此时并没有注意到教官的脸色,他心里想的是今天晚上的晚饭有着落了。教官表情非常的高兴,没想到让自己找到了一个天才。就这样,赵章成一炮成名,大家都知道军营里有个天赋很高的迫击炮手,于是他很快就被调到了炮兵营。

  

  因为知道赵章成的天赋,他受到了更加严格的训练,而赵章成自己也肯努力。在这里,他很快就掌握了更加有效的测距测角的方法,发射炮弹的精准度也越来越精准了,还没等他在部队里大显身手,1931年军队在我党的感化下发动起义,赵章也加入了起义后来加入了红军。

  在红军的部队里赵章成当起了红三军九师跑步连连长,那时是红军领导还不知道赵章成打炮的天赋,毕竟谁也不曾想到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怎么可能会有这么高打炮的天赋呢?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赵章成,是在长征开始之后。

  红军的部队不像是在之前军营里,这里物资匮乏弹药不足,因此赵章成要想练习迫击炮也是不易的事情,甚至因为炮弹稀缺的原因,每个战士手中的炮弹都是格外珍贵的,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赵章成射炮的技术越来越高超,射中的几率有八成左右。

  不仅如此,赵章成还会利用当地的天气训练自己测距、眼力的能力。一有时间他就会观察周边的环境,任何东西都可以做成参照物,锻炼自己的眼力。要是碰上大风的天气,赵章成会更加欣喜,他会站在风口上,瞪大双眼,乐此不疲。

  正是因为他平常刻苦地练习,让他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直到1935年,红军因为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开启长征,一路上非常的艰苦。同年5月25日,红军部队来到大渡河,面对湍急的河水红军毫无办法。

  而对面国民党反动派已经修建好了堡垒,身后又有追兵步步紧逼。当时红军的状况好比是“前有狼后有虎”,形势非常的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方胜利的几率并不大,但也不能坐以待毙。刘伯承和聂荣臻商量之后决定“抢渡”。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赵章成三炮过大河

  

  经历过湘江之战的红军部队,从十万人减少到三万人,如果此时还坐以待毙的话,红军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全军覆没了。在大渡河的安顺场距离河岸有30米,赵章成被安排在这里等待上级的命令。剩下的红军战士则找到了一条小船,船上载着17名红军战士,准备就绪红军开始抢占对面河岸。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不敢有一刻的放松,顿时河对岸这边的战火响起,掩护小船上的战士们。

  刘伯承首长这边在指挥着战斗,他拿着望远镜观察对面的情况,突然刘伯承转过身对赵章成说:“赵章成,南岸两个炮楼打掉!”得到命令的赵章成二话不说,靠着手感和眼力观察了一会后,确定目标“轰轰”两声,河对岸的炮楼命中。

  有了赵章成的这两炮,让敌人短暂的慌张,这边在渡河的勇士也已经到达了渡口的石梯上,在他们准备上爬的时候,刘伯承首长发现对岸冲过来几百号的敌军,他大喊:“赵章成,快!打!快打!”面对首长如此紧张的命令,赵章成并没有一丝慌张,他继续之前的那个姿势,抬起手指测算河对岸的角度,之后手里托着一颗炮弹,“轰”一颗炮弹不偏不倚地落下,随后第二颗、第三颗发射。

  

  三颗炮弹接连而至,刚刚乌泱泱的敌军被炸飞了一大片,到处都是哀嚎声,甚至还有一些敌军直接被打懵了,不知所措。很快我军顺利渡河,并且成功地占领了河对面,消灭了一百多人,俘虏了八十余人。赵章成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毕竟这次没有他红军真的就危险了。

  毕竟那个时候的装备很差,迫击炮上没有安装瞄准装置,只能用自己的眼睛来完成射击,非常考验这个人的技术。最关键的是当时红军只有三枚炮弹,打一发就少一发,非常的珍贵,赵章成将仅有的三枚炮弹命中目标,摧毁敌人的三个机枪火力点。

  要知道,当时那三枚炮弹只要有一枚没有命中,红军就无法掌握当时的主要形势,也不可能顺利地渡过大渡河。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赵章成百发百中,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事后伟人亲自签署命令授予他“神炮手”的称号。

  这一仗打得不仅顺利还非常的刺激,大家都非常的开心,战士们纷纷为他鼓掌,甚至还有战士说:“戏里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今天红军队伍里也有赵章成三炮过大河。”在这次大战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赵章成这名“炮神”的存在,只要有赵章成在战士们都会非常的安心。

  天降“毒气弹”,赵章成智夺管头据点

  

  赵章成的封神操作不仅仅是在“大渡河”,在大渡河的三炮对于他而言还是常规工作,接下来赵章成在抗日战争时的这场战斗才是真正的“封神”操作。当时赵章成被上级赏识,担任129师炮兵主任,在一次战争中红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弹药,可是部队没有一个人会使用。

  只有一个赵章成是有经验的人,于是他挑选了六名战士参与战斗。这六名战士在赵章成的指挥下为不同的目标改装不同的弹药包。看到这里,大家不难猜到的是赵章成是一个掌管着所有的迫击炮。赵章成一人同时操作三门迫击炮,迫击炮来回不间断的射击,对于赵章成而言是很大的工作量,就连迫击炮的身管都打红了。可想而知,赵章成的效率有多高,他的这波操作大家都表示非常的震撼,果然“炮神”不是白叫的。

  赵章成的一举一动不仅被战士们关注着,上级领导对这名战士也是非常的关注,就连基本上不夸人的林彪都说:“赵章成是将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要知道,能够得到林彪夸奖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足以证明赵章成有多优秀。

  他的技术不仅得到了林帅的认可,就连敌军都非常地佩服赵章成的能力。从敌军俘虏的口中得知,赵章成一个人操作的三门迫击炮轰炸了敌人一个炮击排。精准度、发射速度以及火力速度都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情况。

  赵章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还会一如往常那样,一有时间就会锻炼自己的眼力,他打炮的技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传神,那个炮弹就像是安装了GPS一样,追着敌人的屁股后面跑,敌人跑到哪,炮弹就打到哪。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处于著名|“百团大战”第二阶段,赵章成身处八路军129师386旅,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拿下日军盘踞在辽县附近的据点,分别是管头和石匣这两个据点。经过分析之后石匣这个据点还好,我方有把握把它打下来,可是管头据点就有点麻烦了。

  

  管头据点的位置非常的巧妙,因为地形的原因易守难攻,再加上日军的火力比较猛,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就是打不下来,一连三日大家都在不停地攻打管头据点,可是依旧没有作用,反而我军的人员在减少,这样一来我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任务进度而言是极大的不利。

  为了改变现在的恶性循环,赵章成带领着炮兵转移到管头据点的东面高地上,居高临下正好可以化解易守难攻。但是唯一不好的就是不方便射击,很容易被山石壁垒挡住,那就相当于是敌军“天然的盾牌”了。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赵章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很简单既然你们躲着不出来,那就逼你们出来好了,多大点事啊!回到部队之后赵章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上级,在经过上级的同意之后赵章成开始施行自己的计划了。

  赵章成带着几个战士到附近的村庄收集辣椒面,百姓都非常的热情地将辣椒面拿给战士们,后来赵章成将炮弹里的炸药倒出来一部分,然后装进辣椒面和引信,这就是赵章成的计划,利用炮弹将辣椒面射进管头据点,将敌军从营地里熏出来。

  像这样的辣椒弹一共做了二十发,由赵章成亲自动手发射,就需要一发接着一发的辣椒弹精准地打进了敌军的营地,敌军都被辛辣的气味逼了出来,他们叫骂着跑到外面。就是现在,赵章成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将敌人一举歼灭,很快这个据点就被八路军拿下了。

  赵章成的“妙计”一下子就在部队传开了,不少的俘虏还以为是我方发明的“毒气弹”,对此战士们只是大笑。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nǎo)战役,赵章成的打炮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八路军已经将日军的冈崎大队包围了,但敌人依旧不愿意投降。

  百团大战遭日军围剿,大字不识搞发明

  

  他们占据了一个高地,十几挺机枪组成了密集的火力,战士们根本就无法向前。敌军选择的高地下面不好架炮,而且攻击的角度也很难确保精准。于是,赵章成采取了一个比较危险的方法,他带领着战士们来到一侧的断崖下,准备就在这个地方发起进攻。

  断崖下投掷炮弹,就好比是我们往天上扔石头一样,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但赵章成压根就不担心这些事情,他调整好角度,战士们帮忙递炮,然后就是赵章成的主场了。就这样,炮声一直没有间断过,每分钟45发的速度,六分钟的时间里发射了240发炮弹。

  毫不夸张地说,一秒半一发,赵章成的这一波操作让当场的战士们都惊呆了。不到一会的功夫,日军占领的高地就被战士们拿下了。

  就这样,赵章成的精彩操作又创下了部队的纪录,他“炮神”的威名也愈发高大。

  百团大战结束之后,日军不甘心失败,开始了疯狂的反击,日军开始在八路军根据地周围建立大量的碉楼,其目的就是将这些碉楼组建成一个“笼子”,企图将八路军的生活物资断掉,让我方军队困死在太行山中。

  八路军怎么可能会看不穿日军的这点把戏呢,但我军面对敌军的碉楼压根就没有办法,只能用人命去破这招。随着八路军战士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多,时任太行山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也开始有些着急了,得赶快寻找一个突破点不能再加大伤亡了。

  于是,二人找来赵章成,让他想尽办法一定要将日军的碉楼端了,战士们不能再伤亡了。在当时无疑是个大难题,首先八路军的装备比较落后,很难和敌军正面对抗;其次,迫击炮很难对碉楼产生大规模的破坏;最后,迫击炮的发射角度是最大的问题。

  

  迫击炮大多数的时候只能“曲射”,需要按照一定的角度才能炸到目标。但是,迫击炮的射程也是有范围了,日军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将碉楼建立在曲射无法打击到的地方,即便是赵章成在也很难对碉楼造成威胁。而且我军缺少重武器,只有几门射程不远的迫击炮,要想炸掉敌军的碉楼谈何容易?

  但是迫击炮如果可以平射的话,或许还有一丝希望。可赵章成现在就面临一个最难的问题,炮弹必须由迫击炮炮筒的前端装入,如果将炮管放平,炮弹无法滑入底部雷管进行发射。赵章成想了很多办法,先是采用擦炮的洗把杆,再到高粱杆,最后赵章成决定在迫击炮的尾部加装一个400mm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炮弹的方式,使得炮筒和地平线的角度能保持在五度以下依旧能击发。

  经过改进后的迫击炮既能平射也能曲射,平射问题解决后,赵章成又想到迫击炮的威力不足, 于是他们在用迫击炮轰炸鬼子炮楼时,第一发炮弹不装炸药,这样能将敌军的碉楼打出一个 大窟窿。打出窟窿后,后面的炮弹才能打进碉堡内部,一举消灭躲在里面的日军。

  就这样,我方改良的迫击炮给日军造成大量的伤亡,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弥补了八路军重武器匮乏的问题,而且大量地减少了八路军的伤亡情况。赵章成“炮神”的威名响彻敌我部队,甚至于他还将“炮神”的威名带到了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

  

  威力大不大不要紧,打得准才是硬道理!虽然赵章成不识字也不会带兵,但他就是凭着一手迫击炮的贡献,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少将。而赵章成并没有因此端着架子,1965年时还下到基层连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教导他们射炮的技术。

  1969年,赵章成因为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病逝。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在他的灵前还摆着两架迫击炮模型,这是作为他“炮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