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是个怎样的年纪?
吹完今天的生日蜡烛,我就20岁了。
20岁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如花似玉,花季年华,这是中年人们给20的定义:这个年纪,我们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最佳状态;这个年纪,也展现着我们一生中最美的样子。
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小时候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拆开圣诞老人的礼物。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褪去稚嫩的外衣,也仍然憧憬着未来所有的未知。
同时我们也迷茫着,在这个最狂傲不羁的年纪,除了年轻我们一无所有。
等待着我们的成人世界,有些怎样的规则与条例?年纪再也不能是我们可以犯错的保护伞了,成人世界里的丛林法大概是我们最先撞到的一堵南墙。
就像夏日里吃了一半的冰激凌不小心掉在地上了,我们就算有再多的不甘和懊恼,除了重新来过,别无他法。
我们被人羡慕,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一边跌跌撞撞的想要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一边努力的学会做一个大写的人。
突然有一天看到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的街道上正值高中的小妹妹小弟弟们,我也会想青春真的好短暂,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溜走了。
都说长大是从学会离别开始的,我们也慢慢有了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咖啡店,跟人道一声“好久不见”的经历了。也大概就是那一刻,我们才终于意识到,原来少时所谓的“永远”不过一个青春罢了。
就像每场酒宴过后,有些人我们就再也没见过一样,说散就散。
20岁的我们终于开始为了除了懵懂年代的那些友情,爱情等等之外的事情担心了,譬如生存。
我们会发现我们终于有了小时候一心想要的碧海蓝天,却还是常常焦虑着。
我们常常思考,一旦出了那道叫做学校的门,一旦告别了那个陪伴了我们十几年的“学生”身份,又该拿什么养活自己呢?我们甚至没有资本考虑要过怎样的生活,大多数人都只能考虑我们该怎样活着。
有天回家,我说:“妈,我谈恋爱了。”
妈妈说:“你这个年纪也该谈恋爱了。”
我听得一愣,想起高中时,我有一次带回去一把陌生的雨伞,她都要问我是跟男生借的还是跟女生借的。而现在,她终于不再阻拦了,我却也永远失去了早恋的机会。
在这一方面中国的父母总是出奇的相似,大学之前甚至连我们跟异性多说几句话都要管。一踏出高考那道关卡,突然就不闻不问了,等到大学一毕业,又开始着急我们怎么还不结婚。
想起之前我对我爸说:“我否定了之前的想法,不打算考研了。”
爸爸却说:“你也大了,自己决定就好。”
可之前文理分科时,我要选文,他明明据理力争的要求我选理。美名其曰,我还小,有些事儿,还想不明白。
他终于不再干涉我的决定了,可是长大啊,哪里又是一朝一夕的呢。
快乐永远跟年龄成反比,我们懂得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
也许因为某个奖学金的名额,也许因为某次面试的经历,也许因为某个实习工作,我们终于体会到被生活抽了两个大大耳光的感受了,原来长大后的世界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光鲜亮丽。
20岁大概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穷”的年纪,当然,不止经济上的匮乏,还有人生阅历上的匮乏。
我们会突然发现好像哪里都需要钱,甚至常常觉得钱不够花,我们终于看清了人民币的本质。而自己好像真的什么都不会,不知道的太多了,比自己优秀的人也太多了。
我们拼了命拼了命的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在这个世界找存在感,想要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拼了命拼了命的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更害怕一眼看到头的日子。
这个年纪的我们,总是理想的不够纯粹又现实的不够彻底。
我们总希望自己是鲜明的个体,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在活着的前提上,我们还想要活的肆意,活的精彩。
于是很多人说我们无知幼稚,说我们异想天开,说我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但也正是20岁的轻狂桀骜,才促使我们不肯投降,不肯妥协。哪怕以最狼狈的姿态迎接未来,但只要能看到希望,那就什么都值得了。
面对所有的冷眼、嘲笑、不理解,我们不想解释也无从解释,我们要的不过是生活向我们缴械投降。
这个年纪的我们,做不到任其方圆。
当新世界的大门向我们打开,迎面而来的未知总有让我们绝望的一项,总有那么一瞬间我们突然就情绪崩溃了。
我们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幻灭的时刻,总是记忆深刻。
这是第一次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恶意,我们开始质疑,质疑别人,质疑自己,可最后总能找到一个理由坚持下去。
我很喜欢老王乐队的那首歌叫《我还年轻,我还年轻》:“给我一瓶酒再给我一支烟,说走就走,我有的是明天。”
也许就是这样的浪漫,让我们觉得未来可期。而坚信这种浪漫的我们,大都有一颗充满力量又满怀热枕的心。
愿每个人都不会辜负这个一无所有又好像拥有全世界的20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