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王多鱼,从名字上来说他就是个多余的人
《西虹市首富》的原型是1985年的电影《布鲁斯的百万横财》,而它们的前身都是来自乔治·巴尔·麦卡奇翁同名小说。电影讲述了混迹于丙(菜)级(鸟)球队的守门员王多鱼因为比赛失利而被踢出球队,正处在人生低谷的他接受了一个月内花光十亿才能得到300亿巨额遗产的挑战,开始了自己花钱“之旅”的故事。
王多鱼,王多余。从名字上来说他就是个多余的人。“大翔”足球队(这名字起的好)十一个人,而有了王多鱼,这个球队就变成了十个人,自家球员不仅要防着对方球员进攻,还要防着王多鱼把球放进去。他的二爷为了让他继承百亿遗产,给他留了三个考验,这第一个就是考验他是否答应踢假球。
在他与“二奶”对峙的档口,却透出了满屏的尴尬。这种尴尬既是我们知道的,他能力不足也要装作很强的尴尬(王多余),也是他努力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尴尬(王多欲)。
这种尴尬带来的是演员表演上的尴尬,王多鱼在地板上不断的像一条咸鱼一样试着“扑腾”起来,也没有成功,而见钱腿脚好的他在看到钱之后一跃而起(我只想说,只靠臀大肌是腾不起来的,还得靠脚),这种夸张式的舞台动作重复多了也就了然无趣了。
电影开场是不利的,虽然他给我们展现了王多鱼此时的窘境,但这也让电影在开始就被烙上了“三观不正”的标签。
好在,导演在违法的边缘把王多鱼给拽了回来,让这个“老妖精”通过了考验。毕竟,王多鱼的球技就算不踢假球,也能让对方球员顺利进球。
考验通过了,自然就到了影片真正的精彩阶段——花钱。这赚钱要集结精英,花钱嘛,找一堆跟自己一样的傻瓜就好了。所以王多鱼的兄弟庄强(装强)、银行门口的保安都成了王多鱼手下的一员干将酱。
最精彩的部分往往也是口碑分化最严重的阶段。一个月花光10亿的时间线走向不明确是被观众诟病的第一点。只看得到他一直在花钱却看不到什么时候花了什么钱,导致他的爱情线设定也变得很迷。为了花钱放的烟花、为了炫富请的明星到最后成了撩妹的新手段,而不知道因为什么爱上王多鱼的夏竹(瞎猪)却成了他的老婆。这难道是转角遇到钱爱?
第二点很迷、很被人诟病的则是反派。
两个基金大亨为了争夺那300亿,买通柳建南(柳贱男)做回扣这没错,但是到头来被人识破后的柳建南却成为了帮助考验王多鱼的人物,那你做这回扣是干嘛的?直接绑了夏竹不就好了?而反派太弱这一点我倒觉得没什么好讲的,毕竟这是喜剧又不是动作片,反派强了还怎么喜,那是《复联3》。
第三点是结局,为了救夏竹的王多鱼拿出了1000万,就在他以为自己又要回到穷光蛋的生活时,大家恭喜他挑战成功,这样圆满的结局当然是观众爱看的,谁愿意看一个折腾了半天的穷小子再回到穷小子呢?但众多影评人们认为这简直就是“三观不正”。
“三观”正不正经我不知道,但是主题挺正经的我可看出来了。
《西虹市》比其他开心麻花的喜剧更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王多鱼就算再多余,也是个有梦想的咸鱼。他拿到钱之后第一件事是干嘛呢?包了整个球队,让他们去练球。花钱的第一件正经事是什么呢?实现梦想。
没有能力的他有让自己和最佳球队厂州恒太打一局的梦想,有了钱的他实现了;他也带着球队守住了没让敌对踢进两位数的“底线”,虽然刻意煽情还致敬了《少林足球》。但是没有梦想,咸鱼只能是咸鱼,它不能翻身。
实现了梦想的他还有着善良的心。
虽然嘴上喊着、找着无数借口不拿1000万出来,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钱,选择了人。这样的他不算“三观不正”,他是个有人性的人。虽然能够月花10亿,但是晚上做梦都能被二爷惊醒,他也是惶恐不安的。他是个纯真的人。
他最终也还是没有逃脱出一个小人物的“命运”。
不想花钱的时候有一堆需要花钱的事,想要花光钱的时候它反倒越来越多。买了全绿的股票,被股民跟风,股票大涨赚了1个亿;投资烂尾楼,结果变成学区房,赚了20亿;看到十亿腿打哆嗦、抱着红酒对瓶吹、一把人参全塞嘴里...这些戏剧化的事与愿违给影片带来了无尽的笑料。
在笑料之下,屌丝突变暴发户的出丑才是最好笑的。他的好笑来自影片本身,也来自我们心里的嘲笑,更是来自我们看着眼红嫉妒、甚至还诋毁人家,但又希望自己也是一样有钱的心态。
最终就在他要把钱都裸捐给慈善机构时,想起来还要养活孩子,算了一天一夜帐的时候,观众就知道了,他呀还是那个王多鱼,仍然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仍为这一“点”钱斤斤计较。这也是为什么观众没那么讨厌他的原因。
除了这些优点,相信电影也告诉了我们,应该要舍得花钱、舍得去为自己爱的人花钱。
而钱嘛,再赚就好,舍得去花钱才能有更多的钱,死守着怀里的那一点钱却不做任何事,钱是不会生钱的。
影片在制作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想开怀大笑那就放心去看吧,还能听到王力宏的动听歌声。至于那些想看点高端电影的,左转《邪不压正》欢迎你呀。
如果下次再有花光10个亿的这种好事时,记得投资电影吧,一部就赔没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