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在沧州劳改,还能扛着长矛转悠:对古代发配的认知误区
有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林冲被高俅陷害之后,发配到沧州劳改,一个劳改犯,凭什么还能自由出入?而且还扛着长矛招摇过市?并且被安排守卫草料场的重任?
能够提出这种问题,显然是对宋朝的刑罚制度和兵役制度不太了解。林冲并没有劳改,而是被发配当兵去了,当兵的拿着长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林冲其实是中了高太尉的计,带着兵刃闯进了白虎节堂,被诬陷图谋不轨,最终落得发配沧州。而高太尉却要斩草除根,派陆谦带人杀掉林冲,这才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

我们先看《水浒传》的原文是怎么说的:
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是没拿那两个承局处。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最后一句“刺配远恶军州”,这是开封府对林冲的处罚决定。
“刺”就是在脸上刺字,刺字的时候会用一些染料,染料渗透入肌肤,无法被洗掉,终生都带着犯人的“标记”,走到哪里都被人嫌弃,这是一种侮辱性的刑罚,现在已经禁止使用。
《水浒传》中,许多梁山好汉都被刺过字,包括杨志、卢俊义等,其目的有三个:一是对人犯的精神和肉体进行“侮辱”,二是对犯人进行“分类”,一日犯罪、终身无法洗脱,从此成为“另类”,三是对犯人进行标记,犯人无法逃跑,无论跑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
“远恶”,就是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例如清朝最让人闻风丧胆的“发配宁古塔”就是这个意思。许多人经受不住折磨,往往死在异乡。
“军州”就是指发配到哪个地方去当兵,去了之后有相应的部门归口管理,或者巡逻、或者戍边,或者搞搞后勤,不一而足。最终,开封府将林冲发配到了沧州。
也就是说,林冲成为大宋驻沧州地方部队的一名兵卒,被分配去看守草料场,并不是劳改。相对而言,看守草料场是个美差,不仅自由,而且不用训练巡逻作战等。

在今天,军人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受到民众和社会的广泛尊重,是每一个热血青年向往的职业,谁不盼望着手握钢枪,守卫祖国的边疆。但是在宋朝,当兵是一项非常低贱的职业。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皇位,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来的,原本就来路不正,所以他特别害怕别人也如他一般发动兵变,对统兵大将异常猜忌。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统兵大将作乱司空见惯,朝代更迭之频繁,为历朝之冠,赵匡胤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所以他玩了一手“杯酒释兵权”,让那些统兵大将交出兵权,享受荣华富贵。
甚至,赵匡胤把全国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到了京城,只在关系紧张的国界边境上保留一部分精锐部队,例如种家军。所以才有了京城八十万禁军的说法。
赵匡胤把全国的精兵集中到京城一带,固然避免了地方武将兴兵作乱,却也导致了境内无兵,只要游牧民族能够突破边防,在大宋境内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要战败就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武将的权力严重被削弱,虽然避免了武将作乱,却导致了文贵武贱,世人以当兵为耻,以文官为清贵,导致了宋朝兵员素质下降、兵员不足,最终,流氓地痞罪犯等都被发配到军队成为士兵,许多失去田地的农民最终也选择了当兵,好歹有一口饭吃,比饿死强啊!
士兵的待遇并不好,地位也不高,宋朝周边小规模战事不断,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人会去投军当兵?
所以,让罪犯去当兵,既是一种惩罚,又扩展了兵源,可谓一举两得。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宋朝军人形象越来越差、素质越来越低、战斗力越来越差,所以梁山才能够屡败朝廷官兵。

宋朝还是讲法律、讲规矩的,至少场面上的事情,一定要把文章作得十足,不给人以口舌之机。
首先,高俅设计陷害林冲,作为军方大佬,高俅并没有、也不敢私自处理林冲,而是把他送到了开封府定罪,可见即使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高俅也不敢胡作非为。
按照高俅的意思,是要给林冲定个死罪,可开封府尹根本没鸟高俅。高俅权重官高,但开封府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说的:
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
意思就是:开封府不是高俅家的,开封府办事,轮不到高俅来指手画脚!
最终,府尹判林冲发配沧州充军,然后将处理结果通报给高俅,高俅是什么反应呢?“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高俅认可了开封府的判决。一来,高俅知道自己理亏,二来,开封府尹不是一般人。
宋初时,能够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宋太宗、周世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其后也多由亲王担任。
孙定只是个小小的幕僚,他的语气中都充满着对高俅的不屑,更不用说是开封府尹了。
开封府尹权力极大,统揽京城汴梁一应行政、司法、民生要务,高俅纵然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和开封府尹比较起来也不够看的。所以,开封府尹的面子,高俅一定要给。

林冲是在酒店碰到了当年的旧人李小二,他于李小二有恩,陆谦等的行径恰好被李小二看见了,报与林冲,林冲这才提高了警惕,不仅每天扛着枪,还藏了把尖刀。
林冲的大半功夫,都在这杆枪上,陆谦自以为功夫高强,觉得自己就算不如林冲,也差不太多,所以才有胆子来沧州杀林冲,直到真正跟林冲生死相搏时,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林冲,最终毙命在枪下。
低估他人,是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自古皆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