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子君唐晶从未决裂,她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的前半生#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的最真实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标注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无论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原著里,唐晶都是子君最好的朋友。

  

  电视剧里,陈俊生要与子君离婚时,是唐晶第一个站出来替子君撑腰,给了她支持和鼓励,并帮她一点一点地走出困境;而在原著里,史涓生向子君提出离婚时,亦是唐晶冷静的帮助她分析得失利弊,让她学会争取应得的利益。

  然而,在剧里,子君竟变成了一个事事只会靠别人的菟丝花,甚至还撬了唐晶的男朋友。

  与电视剧截然不同的是,在《我的前半生》原著里,子君与唐晶并未决裂。

  

  唐晶把前半生用在打拼事业,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远嫁海外,去过她安安稳稳的后半生;而子君在与史涓生离婚后,亦开始学会独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原著里,史涓生出轨这件事,任谁都是知道的,唯独子君一人,还沉浸在“我的家幸福美满”的幻想中。

  

  当史涓生向子君提出离婚时,子君一下子崩溃了。

  唐晶赶上门来,第一反应不是安慰子君,而是先向她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

  史涓生已于半年前出轨,他是铁了心的要与你离婚的,现在你应该想的,不是在这里伤春悲秋做无谓的挣扎,而是想应该如何为自己争取相应的利益。

  并且,她还劝慰子君,做事不要冲动,一定要冷静,因为,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坚强。

  

  子君恼恨于涓生的抛弃,并向唐晶解释自己没做错什么,可唐晶却开始了她的客观冷静:

  错是一定有的,世上有几个人原因认错呢,自然都是挑剔别人的不是。

  唐晶作为好友,并没有给她做无谓的安慰,却是来负责摇醒她的:

  “我当然帮你,就是为了要帮你,所以才要你认清事实真相,你的生命长得很,没有人为离婚而死,你还要为将来的日子打算。”

  “子君,你若不认清过去,对将来就一筹莫展了。”

  子君不肯相信这话,并为唐晶的直言不讳表示愤怒。

  

  唐晶也不客气,她直接拎包走人,并不理子君这种在愤恨之下做出的行为——因为她相信,在不久之后,子君便会自己找上门去。

  这想法果真应验了。

  后来,当子君寄希望于自己的亲人,于自己的公婆,却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变了。

  子君的母亲得知子君离婚了,毫不犹豫地选择斥责他,并显出了自己功利的一幕;妹妹子君则整天嫉妒她嫁了个好男人,甚至不惜暗地里诅咒;她的公婆上门来,她以为他们是来替她主持公道的,却没想到,这两位平时看起来面慈心软的老人竟是来跟她抢孩子的……

  

  连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

  每个人都变了,除了唐晶,每个人都除下面具,露出原形,我受不了。

  身边的每个人都变了,唯独除了唐晶。

  子君这才开始醒悟:

  真正的好友,都是会向自己说出“诛心之论”的。

  于她而言,唐晶永远是公正的。

  她总是站在最客观理智的方面去评判事情,并指出双方的问题,以便进行反思。

  她明白,如果不是真正为她好的好友,根本就是说不出这话来的。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子君渐渐醒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计划。

  她说:

  “日子该过的时候还是得过。”

  子君离婚后,在唐晶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站了起来。

  

  不同于剧里的事事依靠,这里的唐晶与子君之间的距离保持的甚至微妙,却也甚是恰当。

  她没有说愿意为了子君随时抛弃自己的工作,更不会意气用事,她只会在最关键的地方来帮助子君,来让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就给了她结果。

  那句话怎么说得来着?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做朋友还是保持些距离得好。

  

  愚钝若子君,亦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我暗暗也明白三分,虽说朋友之交要淡如水才能长久,但我实在忍不住,自恃与她交情非同小可。

  可见“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话说的是不错的。

  原著里,若是当初唐晶没有刻意地保持距离,那她们之间的关系也说不定很快就会像剧中的一般破裂。

  在子君成长的这段日子里,唐晶总是很清醒的地一语道破子君在这其中的错误,哪怕子君此时不接受,她日后也总会体会到她这话的妙处。

  

  在拿到史涓生给的三十万现款后,唐晶即刻帮助子君找好了地段,给她找好了房子,并为她伪造一份履历,让她入职,告诉她要在其中多学一点东西。

  子君刚开始进入职场,觉得自己好歹是本科毕业,月薪一万倒也不是问题,可唐晶的无情地戳破了她的幻想,并告诉她,像个这个级别的人一个月累死累活也才几万块,她舒舒服服十几年什么也没付出就想和她平级了?

  这可一点都不公平,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这点道理,她还是希望子君能够懂的。

  

  而子君在进入职场后认识了老陈,他们相约在酒吧喝酒,唐晶看到后,亦告诉她不要与此人多接触:

  “子君,你就算是再离十次婚都不必与这种人来往。”

  因为,唐晶在刚入职场的时候,亦曾见过这样的男人,知道他们心中到底有多龌龊的想法。

  子君独立这条路上虽然走得艰难,却有唐晶的指点和陪伴,必不至走太多弯路。

  

  子君在未曾离婚前曾经劝唐晶早早结婚,不必吃生活的苦,可是,唐晶对此表示拒绝。

  何况,在结婚这件事上,唐晶比子君精明多了。

  

  她说:

  对我来说,丈夫简直就是钻石表——我现在什么都有,衣食住行自给自足,且不愁没有人陪,天天换个男伴都行,要嫁的话,自然嫁个理想的男人,断断不可以滥竽充数,最要紧带(戴)得出去。

  于她而言,自己足够优秀,也去过人事场,更知道这世间的险恶,选择放弃事业去结婚——那也得要对方值得才行。

  

  子君奉劝唐晶早早结婚,最终却被唐晶反劝过来独立。

  她们的心里,都是真心为了对方好的——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方式。

  要说唐晶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罗子君做朋友?

  

  电视剧里是这么回答的:

  因为她比某些人要单纯。

  然而,在原著里,作者用了更自然的手法阐释了当初她们二人为什么会成为了好朋友的原因:

  她们是朋友,更是自己时时提醒的“镜子。”

  《旧唐书》有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子君与唐晶,如蒋南孙与朱锁锁,她们之间的性格虽然迥异,却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各有不同的——要知道,有时候能成为好朋友却也不只是要做到“臭味相投”的。

  她们就是彼此最好的镜子。

  于子君而言,唐晶就是她的避难所。

  当初自己要与史涓生离婚无处可去的时候,去唐晶为其提供了住所,甚至还让她学会了“清醒。”

  

  “我要找个清静的地方。”唐晶二话不说掏出一串锁匙,交给女友,“假如你认为因此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还告诉子君,自己的家虽然冷清,但是相当舒服,什么也不用带,一切都现成。

  唐晶陪着罗子君见到夺走史涓生的女人,在快要失去体面时,她又及时拉走了好友,不至于让她在对方面前失态。

  真正的朋友,都是“互补型”的。

  有些时候,看似是唐晶一直在帮着子君,没有血缘、不怎么相干的两个人,如果只有一方付出,为什么要成为朋友呢?

  

  何况,留存住一份友情,不是只需要单方面毫不求回报的付出就可以的。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那个人是值得的。

  唐晶是个独立而自省的女强人,她大学毕业进入职场打拼,在事业上挣得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而罗子君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成为了全职主妇,过着优渥的生活,不知人间疾苦。

  唐晶有次和罗子君打趣,“你这个幸福的、麻木不仁的女人。”

  她一个坚硬顽强的人,又何尝不羡慕温室里的花朵?当花朵要开始经历风雨,便选择了并肩。

  

  唐晶能从子君身上看到自己所缺失的温暖和柔软,而子君从唐晶那里学会了坚强和独立。

  她们,才是故事里最大的主角。

  原著的结局,罗子君有了一番自己的事业,找了适合自己的男人翟有道,而唐晶则跟着律师莫家谦去了澳洲,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远赴海外。

  子君把前半生用来结婚生子,唐晶则把时间用来奋斗创业,然后下半生互相调转,各适其适。

  

  在故事的结局里,她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亦为对方完美的后半生感到开心。

  这样的结局,于她们彼此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一个欢脱爱吃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