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口碑塌房,为什么我们还这么喜欢看

  

  近日,年度献礼大戏《县委大院》上映,开播之初便迎来超高收视率。

  正午阳光出品、孔笙执导、胡歌主演,三杆大旗极大地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一度让收视率冲至电视剧排行榜榜首。

  但网民热情追剧的同时,差评也不断出现。大家不光是对主演胡歌、黄磊等人的表演方式提出质疑,更是对剧情不贴合实际表示失望。

  很多人担心,编剧是不是已经江郎才尽,县委大院会不会到后面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流于表面。

  尽管有诸多担心,尽管吐槽不断,我们依然爱看,这是为什么呢?

  演技在线

  《县委大院》中虽然影视大腕不多,但给人众星云集的感觉,这是因为很多熟脸实力派演员都聚集于此。

  

  像一直人气很高的剧抛脸王骁,去年因电视剧《山海情》斩获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的尤勇智,以及刚在《风吹半夏》赚足人眼球和眼泪的李光洁和黄澄澄等等,都让人翘首跂踵。

  很多明星都只能靠边站,刘涛甚至没几句台词,包贝尔也只能露几次脸演个搬水工人。

  不过有一说一,包贝尔这次出演还是很给力的,脏兮兮、汗哒哒的背心往身上一套,脖子上挂条毛巾,扛水桶时动作干净利落,对县委各部门办公室熟门熟路的机灵劲儿,都让人眼前一亮。

  那些实力派演员更不用说了,不管戏份多不多,但每出一场,都能精准演绎。

  相比之下,大家反而觉得黄磊和胡歌饰演的两个主角扯后腿。

  黄磊饰演的是光明县县委书记吕青山,胡歌饰演的则是他的新搭档县长梅晓歌。

  观众之所以觉得他俩太出戏,是因为对他们的既定印象太深刻。

  一个是嘴碎爱下厨的居家小男人,一个是文质彬彬满腹谋略的麒麟之才,他俩咋能搭伙到一块儿去嘛!

  可他们就是站到一起了,不仅一起开会,还一起遛弯散步,到小吃店吃早点。

  

  大家嫌黄磊气场太弱,更担心他下一步会不会画风突变,开启婆婆妈妈模式,和街坊邻居大讲美食、唠起闲嗑。

  还好,他没有。

  其实黄磊出场时气势拿捏得挺好,虽然少点气场,但挺稳重,毕竟不是每个核心官员都咄咄逼人,令人望而生畏。

  胡歌的颠覆性也很强,他七年前在《琅琊榜》中搅动风云、经纬天地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大家习惯了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超能力,如今当了县长却举步维艰,任谁看都不习惯。

  以至于,大家觉得他们演技也跟不上,一个眉头紧锁,一天到晚愁容满面;一个拘谨客气,全身上下都是书生气。

  其实,反过来想想,他们选择这种表演也不是没道理。

  他们俩一个是搭档刚落马,虽未被牵连仕途也难免受影响;一个是刚刚履职,接手一个连下届政府都不可能整治好的烂摊子,哪有心思谈笑风生啊!

  

  至少,黄磊一改往日形象,将一个稳重、肯干实事的干部展现了出来,而胡歌也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又肯务实,还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的县长塑造得十分到位。

  唯一没法自圆其说的大概就是太帅了,但是,谁规定长得帅的不能当干部、当县长呢?

  剧情合理

  《县委大院》第二个让人诟病的莫过于剧情悬浮了。

  很多人都说《县委大院》演得过于理想化,太不接地气。

  

  的确,光一项老城区拆迁就有太多理想化的事儿:

  钉子户不肯搬,镇党委书记天天往人家跑,低三下气地求爷爷告奶奶;听说有人喝农药,县委书记带着一群干部前去查看安抚,得知被骗也丝毫没脾气;动员拆迁铺垫得如此艰难,妇联主席出马,包顿饺子攀攀关系就大功告成……

  

  说实话,这处理得确实有点简单化。但是不这样处理能行吗?

  毕竟这是献礼“二十大”的作品,凸显的就是干部的人文素养和和谐的干群关系。

  有些作品目的在于针砭时弊,有些则在于讴歌正义。

  我们了解的坏干部或者不作为的干部的确有,但是像剧中吕青山、梅晓歌、乔胜利这样有担当、愿意干实事的干部也有。

  而剧中就是凸显的这样的好干部,至少,它在教给一些人应该怎样当干部。

  部分观众不领情,觉得这没有反映实事。可是,实事是想反映就能反映的吗?

  在剧中开常务会,县委书记说句“关起门来的话”,大家就得纷纷放下笔;想说句不该说的话,还要先请媒体朋友休息休息。

  

  内部员工都不能记录的,媒体朋友都不能外传的,你能听得到?

  这已经是光明正大告诉你,你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听到的、看到的。

  还有比这更现实、更接地气的吗?

  还有名场面梅晓歌动员村民迁坟。多少干部完不成的事儿,梅晓歌讲了讲话、鞠了鞠躬就解决了。

  戏剧吗?一点儿也不。

  毕竟你们村拆迁,你连县长长啥样都没见过。

  人家县长来了,不仅来了,还鞠了躬,还让前三届村书记和现任信访局局长一起带头迁坟。换做你,你干不干?

  

  我们没有这样的县长,但丝毫不妨碍我们想要一个这样的县长。

  那些当干部的人,不会因一部电视剧针砭时弊或者讴歌正义就痛定思痛革新除弊。文化对他们只能潜移默化影响,法律准则才能对他们有牵制。

  牵制不了的,电视剧也没辙。

  满足了大众的窥视欲

  观众所说的剧情不合理、不接地气,从本质上说是觉得演得不真实,没有反映出实际官场生态。

  这其实是大众预期心理出现落差的问题。

  《县委大院》本来讲述的就不是官场生态,它既不像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那样聚焦云波诡谲的政治环境,也不像扫黑剧《扫黑风暴》那样致力于揭露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而只是简简单单地讲述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日常。

  

  所以,期待看到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会感到落空,以至于觉得这太美化现实。

  可事实上,有人忙碌有人偷闲,有人佛系躺平有人奋发图强,有人乐于钻营有人踏实苦干才是我们生活的日常。

  县委大院的人也是如此,没有谁能一眼看出大奸大恶,不管目标是啥,在一个常态化运营的政府机构中就得正常干活。

  但就算是正常干活,体制内的人是怎样干的呢?多少年轻人挤破头进的机构到底是如何运转的?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这是我们想知道的。

  而《县委大院》就充分满足了大众的窥视欲。

  

  比如梅县长的电话通讯录中居然给老婆备注的是官职名,当官后私人空间竟会变得如此逼仄;

  大企业家给县长发信息也是媚态尽显,想套近乎也得投其所好;

  财政局长也不都是财大气粗,有的居然像过街老鼠;

  信访局局长阻止人上访办法只有围追堵截盯,无能残暴的才靠关押拘留;

  镇党委书记的车胎也会被人偷偷扎爆,工作太忙了媳妇也会离家出走;

  刚入职的小萌新也跟我们一样拘谨窘迫手脚没处放,到处帮忙打杂……

  看看这些大院干部的琐碎日常,再看看他们每天面对问题的殚精竭虑。怎么说呢,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四个字——众生皆苦!

  

  在以往,我们印象里的干部都是读书喝茶看报纸,务虚远远多于务实。

  可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当官不仅需要脑力劳动,也是一种体力活。

  他们不再是一天到晚坐办公室,而是整天下乡访民密切联系群众,稍有差池不是被民众骂娘,就是要向上一级做检讨。

  虽说把这叫做苦有点矫情,但是看着他们也很忙,也到处装孙子,心里是不是会平衡很多?

  在剧中,县委副书记艾鲜枝说,群众不怕吃亏,但怕别人占便宜。

  群众是谁?就是你我。

  EN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