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的临终忏悔
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儿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么回事儿。当然,故事里的事儿就是真事儿。
话说陕西某地看守所,死刑犯陈三儿眼看大限将至,命不久矣。
话说一连几日,陈三儿闷闷不乐,与往日大不相同。警哥遂与其谈话,大抵是询问一下是否还有需要交代之后事。
没成想,陈三儿一言既出,警哥闻言那是大惊失色!
何事如此惊慌?
却原来,陈三儿说到在某年某月某日曾经在某地拐骗过一个孩子,卖到了河南某地。
警哥闻言,半信半疑。信吧,事情过去十几年余;不信吧,陈三儿说得有鼻子有眼。
早晚必死无疑,还不如早死早超生。啥滋味儿最折磨人?我想大抵是等死吧。
那就找孩子吧。
您想啊,茫茫人海找个人,恰似大海捞针,实在难啊。
好在警哥尽心尽力,多处打听,还真就打探到一点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回到十几年前,老马家丢了一个男孩,三岁多。
咋丢的呢?
打酱油!
这当妈的让孩子去家对面杂货铺去打瓶酱油,没成想,孩子一去不返。
老马一家可毛爪了,四处寻找,奔波多日,始终杳无音信。
老马这个后悔就甭提了,干嘛让孩子去打酱油啊!
这么多年苦苦寻觅,天天做梦想着孩子有朝一日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这一日,警哥忽地找上门来。老马心里的小火苗噗嗤一声,又着了起来。
问明情况,警哥与河南某地警哥取得联系,多方寻找这个被拐儿童。
皇天不负有心人:孩子还真给找到了!
冥冥之中,上仓自有安排。
话题再次回到十几年前,河南某地一户人家,平素以捡破烂为生。话说这一日,家里忽然到来一位多年不走动的远房亲戚。
亲戚不是一个人来得,还带着一个小男孩。
话不用多说,这位亲戚就是陈三儿。
捡破烂这家女主人为人善良,看着孩子怪可怜的。更重要的是,凭着一位母性的直觉,她认定这个孩子来历不明。
没娘的孩子可怜兮兮,这家女主人决定收留这个孩子,当然,收留不是免费的。
在拿到2000元钱之后,陈三儿把孩子交给了这户人家。
要知道,十几年前的2000元可不是小数,尤其是对于这样一户如此困难的家庭。
人性善良如此,老天也为之动容。
好了,大结局来了。老马与儿子相认,皆大欢喜?
No,不是的。
养父母对老马的儿子很好,虽然不是亲生的,但视如己出,所以说老马的儿子对养家的感情很深。
这就难办了。一方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养育之恩深似海;一方虽有血缘关系,但是十几年不见,感情却荡然无存,谁看谁都生疏。
要说这拐卖儿童,实属天下第一罪过。失独家庭痛苦,被拐儿童更痛苦。养父母对他不好还则罢了,若好,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怎能轻易释怀!
一方是养父母,一方亲生父母,又该如何抉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