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描写关于中国2300万单身男性为什么不能结婚的现状
日本媒体这样报道中国农村结婚现状,以下是日本纪实文学作家青树明子描写的关于中国农村地区结婚现状题材的内容。看看符合你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吗?有没有夸张或虚假的描述?
据了解,中国大约有2300万单身男性。为什么他们结不了婚?纪实文学作家青树明子说:“似乎是高额的彩礼导致的,新郎一方需要向新娘一方支付数百万日元。因彩礼导致的纠纷也在增加,甚至还发生了杀人案件。”
据说在中国农村,结婚的彩礼从10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最少估计也需要十几万元,这就是“天价彩礼”问题。希望中国能够严惩这种坏习俗!
像山东省各地没有所谓的“天价彩礼”,大概也就是在6.8万元到8.8万元之间。但男方必须给女方准备“4金”:“耳环、项链、戒指、手镯”。这些部分绝对不能吝啬,也就是说最终的竞争其实也相当地激烈。

而一般家庭的彩礼在15万元以上,有车有房是结婚的前提条件。没有车和房,就要加100万元左右,不管什么形式的彩礼,最终都会走向“天价”。
对于这样的天文数字,政府方面虽然严加管制,但相反如果不这么做,男人就娶不到媳妇,而女人也很难结婚,人的世界真的是困难重重。。。

说到彩礼,要提一下“三斤三两”和“万紫千红一片绿”,这到底是多少钱?新中国建国以来,彩礼是作为旧社会的陋习正在被摒弃,并朝着简化的方向在发展。
在50年代,结婚需要的东西大概是“暖壶、洗脸盆、床上用品、痰盂”,当时是14元左右。
但是进入60年代,被称为“结婚的条件是36条腿”:“床、桌子、洋服、椅子”等结婚所必须的家具,如果这些家具的腿合计不到36条,就达不到结婚的条件,总共费用是177元。

70年代,需要四大神器而不是三种神器: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费用也涨到了500元。
进入80年代,高档家电像冰箱、洗衣机、电视、VCD(视频CD)等成为标配,费用也一下子涨到了2300元。

到现在怎么样了?现在已经没有上限了,彩礼已经上升到了“天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三斤三两”和“万紫千红一片绿”。
“三斤三两”是指:一斤500g×3、一两50g×3、合计1650g,这可不是说的肉或者蔬菜,而是100元钞票的数量要达到1650g。金额大概是13万6000元(约合258万日元)左右。
“万紫千红一片绿”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货币的颜色。紫色是5元纸币1万张,红色是100元纸币1000张,再加上尽可能多的绿色50元纸币。总共少说也有15万元(约285万日元)。
除现金外,不可缺少的就是“一动不动”。“一动”是指一辆车,“不动”是一栋房子。从金银的饰品,到新房和新车,这些在结婚时都是“一个都不可缺少”的。再加上现金,真让人受不了啊。

彩礼在城市里虽然形同虚设,但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越来越高。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中男性遭遇结婚难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给中国人社会带来了很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男女出生比例的不平衡。

1980年开始正式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一个孩子,这是史无前例的不可思议的政策。

如果只能生一个,那一般的中国家庭都会选择男孩子。因为中国的习惯是如果不是男孩的话,家就会断代。而且男孩还是“劳动力”,是“晚年的保障”。
因此,如果家庭中事前知道是女孩子,就会选择堕胎。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基础上,人们也抱着“以最佳状态生孩子”的想法,这就更加导致堕胎的情况多得惊人。

中国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在2014年时,相对于女性100,男性为115.88。国际上的正常比例为103~107,男孩比女孩多的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2021年发布的中国版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统计)显示,2020年总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相对于100名女性)为105.07,男性人口超出女性3490多万。相当于结婚适龄期的20~40岁当中,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人口性别比例为108.9。

而对于未来的预测前景也很暗淡。2015年到2025年,“无法结婚的男人”(剩男)预计每年增加15%,平均120万男性无法找到另一半。
几年前,一起惨痛的事件发生在河南省农村地区。新婚初夜,新郎杀死了新娘。据说双方因为彩礼问题发生口角,新郎一时冲动。。。据报道新娘不是初婚,结过很多次,每次都要求对方支付高额的彩礼。

虽然男方可能知道这是婚姻欺诈行为,但如果眼前出现了结婚机会,只能去想办法把握住。
不止是单身人士,已婚人士如果传出夫妻双方关系不合的传闻,家门口就会出现扮演“中介角色”的中年女性(以赚钱为目的的婚姻介绍行业)等待着女主人出现,然后悄悄地与其交谈:
“你不离婚吗?我给你介绍一个再婚对象,可以准备几万块钱作为彩礼。”
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单身女性,但到了大城市单身女性数量庞大。大城市的单身女性,收入普遍比较高,自己还买了房子。如果把她们和农村的单身男性联系起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假如你想在日本购买住房的话,房价约为平均年收入433万日元的8倍,而在北京是平均年收入263万日元的31倍!深圳则达到平均年收入132万日元的48倍!
因此,说推高中国房价的是急于结婚的单身男性们一点儿不为过。剩男们都不论自己的生活如何艰难,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必须要具备最低限度的条件,而选择对方正确与否另当别论。农村的高额彩礼以及购房问题,无疑折射出现代社会的矛盾。

在2021年底,四川一座城市的司法裁决在中国社会引发热议。男方支付了超过24万元(约456万日元)的彩礼,但45天后双方离婚,男性提起了审判要求返还。当地人民法院在一审中作出判决:女方返还男方订金24万元。
女方因使用24万元办理了购房手续为由,不服从判决并提起了上诉。这也是以获取彩礼为目的结婚欺诈行为,还与金钱无关还是夫妇感情之间牵强附会的结果,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了。
根据2021年公布的中国版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统计)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按男女构成比例上看,男性约为7.233亿人,女性约为6.8843亿人,总人口男女比例为105.07人(女性100人)。单纯比较的话,男性比女性多约3490万人。

据Record China的报道,2014年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人,可以说与比较的结果基本持平。问题是增加的那些单身男性的数量该怎么办?
截至到2015年,福建省统计局人口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表示,中国单身男性人数将在2020年逼近澳大利亚总人口,其中大多数人将终生独身(Record China,2015年9月2日)。澳大利亚的总人口超过了2500万人,但他的担忧已成为现实。

根据中国国家民政局的调查显示,中国有近2亿单身汉,比1990年上升6%,比2013年上升14.6%。单身人士与日俱增,现在已经迎来了第四次单身热潮(温州财经,2015年11月28日)。

据2018年统计,中国的单身人口为2.4亿,这与英国和俄罗斯的全部人口加起来的人口数量相当(《中国统计年鉴》)。
单身者不仅仅是男性,单身女性仅在北京就有50万人,其中90%是高学历女性。“剩男剩女们”成为中国社会一大群体。
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