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与春娇》,你的爱情,会和他们一样吗?

  只要你看过《志明与春娇》,一定会被他们温馨又有些怪异的爱影响到,但正因为这种爱情太过独特,所以你可能要么爱上它,要么对此嗤之以鼻。

  《志明与春娇》的魔力就在于对爱情话题的处理方式上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人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果断,但很多人也是因为这点而讨厌这部电影。

  像是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很有趣,一起逛街过的春娇和志明又聚在一起抽烟,志明对春娇有了微妙的好感,试探性的问她今晚有没有空?

  春娇一眼就看出了志明的心思,直白的问:你约我咯?

  如果这样的片段还不够有力说明的话,那么在他们相遇的第四天发生的故事,才让人震惊。

  2月22号的那天晚上,春娇离开了自己拍拖五年的男友的家,带着行李坐上了志明的车,彻底离开了男友的世界。也是直到离开的那一晚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看重这份感情,这五年来和男友的爱情,有时候其实只是不愿意放弃当下的生活而已。

  直到春娇上了车之后,她才开始对之前的种种大胆的做法担忧,春娇对志明的好感,有种赌博的性质,但爱的本身,其实也是种赌博。

  但最终,答案是圆满的,志明没有嫌弃春娇的年龄,春娇也没有嫌弃志明的孩子气,这场爱情的赌博,赌赢了第一步。

  我们对于爱情的看法,往往都是妥协性质的,所以有时候遇到像是春娇与志明这样闪电般的爱情时,往往会措手不及。

  无论是爱情中的哪一方,在维系爱情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维系这段情感,还是在努力的脱离独自的生活状态,而脱离情感关系,适应另一段情感关系,就连做事果断大胆的春娇,在和自己的同事谈论起这个话题时,也表现出保守的态度。

  关于一个人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永远没有标准的答案,毕竟这个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一段短暂的好感打败了五年的恋情,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微乎其微,志明和春娇从相识到互生好感,谈不上是命中注定的恋情,只是相对于这场短暂的邂逅而言,五年的平淡恋爱在春娇的生命里,如同白开水一样无色无味,毫无波澜。

  我们为什么会期望着在生命寻找一位灵魂伴侣呢?

  或者换个说法,我们是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人产生情感?

  可以想象的是,爱情绝对不是白开水,它更可能被比喻成彩虹糖或者棉花糖,颜色多样,甜蜜柔软的,在志明与春娇的第一次相遇里,地点是一场烟民的小聚会,为了躲避禁烟条例而自发设立起来的吸烟区域,而就是在这里,春娇和志明故事才正式开始。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当别人对我们产生好奇的时候,我们也会对他人产生好奇,当角色公公在电影的一开始谈到张志明的女朋友出轨的故事的时候,春娇开始对志明产生了好奇,除了一部分同情因素外,春娇对志明的印象还来自于一次偶然的相遇。

  在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春娇遇到了喝得烂醉的志明,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有人喝得这么醉,醉的不省人事,令人印象深刻。

  春娇对于志明的好感,也是因为这种好奇而逐渐萌发的,起初因为禁烟条例的施行,不同行业的吸烟人士得以通过这种烟民聚会而互相认识,就像公公所说的那样,人们得以遇到更多圈子外的人,结识更多的女生。

  但是后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突然之间,这场聚会里的某些人就走到了一起,从一开始的短信的频繁交流,再到后来约会的机会逐渐增多,好奇转变成了暧昧,而暧昧的情感又逐渐得到了证实,很多人往往只是到了暧昧的那一步就结束了,一来我们缺乏勇气,二来则是不合适。

  确实,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孤独是我们最原始的形象,我们因为孤独的感受而更加孤独,也因为孤独的拒绝去寻找爱情,寻找爱情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归属的过程,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则多数都是出自于对他人孤独的好奇。

  如果这样来理解的话,你其实可以将孤独视为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所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孤独,维持这份孤独,你的孤独需要和对方的孤独相匹配,才会形成归属感,否则,只会带来更强烈的孤独。

  口说无凭,在志明与春娇相遇的第二天,2月20号的晚上,在吃火锅的志明和唱K的春娇不想忍受大环境下的压抑感,想脱离人群出来走走,这场约会是由张志明发起的。

  假如春娇拒绝了这次邀约,那么志明和春娇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不过正因为他们对于两人之间暧昧情感的不确定,也为了脱离压抑的环境重新适应习惯中的孤独感,春娇选择接受了志明的邀约,两人的关系得以强化。

  爱情往往都是细节上的组合体,两个人在相同的环境中,寻找相同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包括孤独本身,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我们忽略了两个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尴尬境遇的话,可能也会对最终志明和春娇的爱情产生质疑。

  境遇如何尴尬的呢?

  志明的女朋友离他而去,生活不温不火,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

  而春娇的爱情如同白开水一样,毫无进展,生活也同样毫无起色。

  他们需要一种调和生活的东西,可以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正如现在所看到的那样,一种能够让生活变得五彩缤纷的人。

  同样是在工作中,春娇的同事也有暗示过,如果没有沟通的感情,始终无法修成正果,你不可能将情感付诸于一场没有灵魂的爱情中,倘若爱情本身没有灵魂,我们又怎么能够体会到快乐呢?

  但是,有时候,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我们总希望能够维护一段感情,期望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在电影里,patty和公公的两年恋爱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一生中,我们很难找到那个爱你的人或者你爱的人,所以无论你现在是否有这样的人,或者正在寻找这样的人,TA对你而言都意义非常,所以其实我能理解为什么春娇在选择离开前男友的时候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去确定自己爱不爱他,以及他爱不爱自己。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当春娇的朋友选择去见网友的时候,志明也有提到过关于真诚的问题。

  春娇的朋友把自己美化的照片放在网上,骗了网友,而网友反过来又欺骗了她,爽了约,如果没有欺骗在先,感情其实是可以经营的,爱本身很盲目,处于爱情中的我们很难发现这种盲目性,但是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但是讽刺的是,我们时常相信自己大于相信别人。

  所以,有时候你会认同爱情的规则,选择诚实的对待他人,但有时候,这种诚实或许只是迫不得已而做出的妥协,比如他们第一次在宾馆住宿的那一晚。

  而事实上,期望的事情没有发生是有原因的......

  但是仔细想来,志明并没有春娇隐瞒任何事情,无论是对她的感情还是其他的方面都是如此,只不过相比于春娇的直接而言,志明更保守一点,志明与春娇的爱情,只不过是万千爱情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只不过它实在发展的太快而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过于开放的情感态度也让我们很难对这种情感报以一种相对东方式的保守情感。

  它不是那种生活中常见的隐晦的,温和的爱,而是充满了可能性的快餐爱情,因为纯粹的好奇而互相吸引,又因为进一步的好感而越发有趣,志明的前女友评价志明时,说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在一起的原因未知,但是分开时则是因为三观不合。

  其实仔细想想,电影中出现几段爱情都有很有趣,前面提到的公公和patty 的爱情,以及志明和前女友的恋情,还有志明和春娇的爱情,以及中间春娇朋友的恋情,描述了四种情感状况,四种爱情观念的人的爱情,正因为爱情观的差异,才使得我们谈论爱情时有了合适和不合适的区别,一种孤独只有匹配上另一种孤独,孤独的本身才可以被消解。

  细节是生命的全部,而细节也是爱情的全部,看完《志明与春娇》之前,我始终被如何经营一种爱情所困扰,但是当电影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仿佛也进入了场景中,亲身经历了和一个女孩相爱相知,最终分道扬镳的故事,爱情真的有真理,有准则吗?

  我想,答案是没有,志明和春娇因为好奇而相爱,这种爱的开始实在太过平淡,但他的过程却一点都不平淡,甚至要比大部分爱情要有趣得多。

  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爱情,没有人能许诺什么东西,正如生活的细水长流一样,爱需要的,是永恒的好奇。

  愿你抱着这份好奇,能一直走下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