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什么无论生活如何捶打我们,我们都要活下去?
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很多人一生都在追问,作家余华把答案写到了代表作《活着》里。
主人公福贵一生充满苦难。年轻时沉迷于赌博,最终输光了家产,从地主变成了佃农,气死了老父亲。

福贵幡然醒悟,承担养家责任,学着做农活。生活才刚有点起色,老母亲又病重,福贵拿着家里仅有的两个银元进城请郎中,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送到了战场上。
2年后,福贵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终于回到家。可家里已经物是人非,老母亲已经病死,女儿凤霞因为一场病而变得又聋又哑。然而毕竟是回到家了,一家人总算是在一起了。
苦难不打算放过福贵,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瘫在床上没钱医治。小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干血,突然离世。更让人意难平的是县长就是福贵在战场上的生死兄弟。

日子还是得继续,凤霞长大了,嫁给了二喜。二喜虽有残疾但很能干,与凤霞夫妻恩爱,很快夫妻俩就有了孩子。可是生活的残忍远超我们的想象,凤霞在生产时大出血死了,紧接着,家珍也病死了。
二喜带着苦根艰难过活,福贵经常去帮把手,日子还算有点盼头。苦难还是步步紧逼,二喜意外死亡,留下的孩子苦根吃豆子吃到撑死。只剩下福贵孤身一人带着一头和他同名的老牛继续活着。
福贵的一生被命运反复碾压,这是人生的缩影,让你明白:这世间人人皆苦,无人不难。来这红尘走一遭,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总要尝一遍。那活着究竟为什么?这些苦难带给受苦的人的,究竟是什么?

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从出生开始每时每刻都在向死亡的终点靠近。活着是起点到终点的历程,这是仅有一次的生命历程。而其间遭遇的种种苦难只是这趟生命历程的部分沿途风景。这些苦难折磨是告诉你,苦难和卑微也许才是常态。忍受苦难折磨,选择用自己的经历把自己变得更豁达,努力品出那些藏在苦难背后的暖与甜。

就像余华所说,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虽然归途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着自己独有的历程。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请你尽兴。

余华的《活着》是人生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它告诉你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到了每一个阶段,活着的目标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年的福贵在沉默和孤独里,和老牛作伴。

这个年龄的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不用为了自己而活,也不用为家人而活,而是为活着而活着。
哪怕历经生死、遇到再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福贵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了好好活着,用坦然的心态,踏踏实实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人生就应该不停地追求一种挑战,生活本是困难的,福贵是平凡生活中的写照,每一次打击,他都坚强地挺过,当徘徊在痛苦的边缘时,不如硬着头皮撑下去,他有过幸福,有过快乐,足以。

《活着》这本书小编读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深有体会,被深深触动。
现在小店做活动,49元,一包烟不到的价格,就能入手精装4套:《百年孤独》+《人间失格》+《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就能让你看清自己、看清人生!人间,苦又如何?“我来人间享爱恋,我来人间享自由”。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