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从盛开就决定了归于尘泥,至于内心独白你看懂了吗

  

  《花束般的恋爱》在“世另我”的概念先行下,编剧团队贴满一墙便签的梗,让编剧出身的导演把它缝合成行活电影。姑且套进陈旧的类型,尽可能掌控高密度信息量下,与当代都市文青生活产生共鸣叙事的节奏。

  开放人物内心独白,视角随时平行、交叉切换剪辑算灵活交互,以人物形象的相对丰满来执行一次精神上的恋爱,走向算计好的被现实击败。糖水清新三板斧,报菜名式的把文艺当成灵魂伴侣梗的输出,竟然成为男女主全片从头到尾的恋情核心?在伍迪艾伦那是放开讽刺的小资取向、短浅与自恋,编一堆看似高大上的文艺梗不还是成了奇观堆砌吗?

  

  日剧级的视听不提,毕竟交叉剪辑掌控节奏不是多高级的技法,更多恋情上的互动太依赖文本,几个正反打还行,结尾呼应还行,其他阅后即忘。

  真实、细腻、且残忍。爱情是不是其实并不存在呢?以前我的恋爱观是“有共同兴趣、聊得来”,现在逐渐不是了,互联网带来了很多趣缘空间,得以让我找到书籍、电影、游戏、漫画的同好。

  

  诚然恋人间“我也是”的瞬间让人心动,但人是会变的,会不会因为期待回应所以产生失望呢?也会不会兴趣淡去而假意附和呢?所以可能找到“有一两个点聊得来”的人就好。——当我意识到我有这种想法时,这也是一种无趣又现实的妥协吧。

  但其实如果被overrated的不是书影音不是脏了的白色帆布鞋不是“怎么用完护手霜还擦手”这些,我想不出可以overrate点什么东西。大学毕业的时候花上几个月想清楚了自己要的就是快乐,是现在快乐而不是为快乐做准备,是花束般的人生,是朝生暮死把上一束倒挂着晒干同时换上新的一瓶花。

  

  绢想得很明白,我们都会继续在书影音里浪费干净自己的人生,我放弃不了最初和最后的那种夜晚,开始的结束和结束的开始,快乐后的心碎和心碎后的快乐。我早就放弃去考虑自己是不是相信爱情或者婚姻,它们都比快乐更容易消散,我懒得考虑。

  我始终不明白一个问题,同样题材的现实打败爱情的电影,国内为什么就拍不好?日本拍起来简直游刃有余,物质富足之后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足,否则一旦踏入了社会漩涡,被消费主义等价值观毒打之后,根本就爬不出来,你也不太可能会回到过去。

  

  恋爱的100%合拍都会被琐碎的日常和工作消磨殆尽,所以不忘初心这四个字要真正地践行起来,太难了,珍惜身边所有带有少年感的朋友,珍惜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朋友。

  花束般的恋爱,从盛开就决定了归于尘泥。很有意思的是,在两个人遇见之前,各自都有大量的内心独白。因为没有找到真正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在两个人遇见之后,独白就消失了。但在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的那个时刻开始,独白又出现了。

  

  结束的时刻就像开始那一天一样快乐和灿烂,活在理想里的似乎是女主,但其实一直都是男主,从一开始他就幻想永远。到要结束的时候也依然不敢直接面对,背对背挥手的镜头太绝美。

  直到最后他们都是完全共鸣心照不宣的两个灵魂,连决绝都那么有默契,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一切看似都没有问题,但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激情归于平淡,无疾而终。

  

  盛开的花束永远是美的,无数的巧合让人产生“世另我”的错觉,很快沦陷进去,又因为生活很快清醒来。想要抓住的人会从指缝流逝,想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却落得双方都不愉快。网友说:惊异两人沦落于探讨浅显的爱好。

  可世界上鲜有能够深入交流艺术的人,更鲜有能因此契合的人,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合拍,哪有什么完全共情 做个懂点文字、艺术并热爱的人好了。以至于恋爱或是生活,做自在的选择吧,不要想得太过美好或是枯燥。

  

  很多时候我们都期望有一个这样的另一半,喜欢一样的电影,喜欢一样的漫画,喜欢一样的音乐,甚至连穿衣风格都一样。总之就是性转版的自己,但是想遇到这样的人何其困难,这样的人只有自己。

  所以对我来说这不像是一部爱情电影,倒像是一部自我审视的电影,心中理想的自己和受迫于现实越来越走远的自己之间的矛盾。电影最后的两个主角在餐厅看到热恋中的情侣的情节更让我这种想法加固。平时两种自我也许能相安无事,但是当往日的情形重现,一切便是那么的痛苦。

  

  爱情总是会消逝的,对吧,尽管没有大风大浪的波折。年轻的时候,我可以陪你看恐怖的木乃伊展览,陪你看冗长的储蓄罐电影,变成成年人之后,哪怕你可以一股脑说出“我们之间虽然已经没有了爱情”这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你给出的解决办法仍是“我们结婚吧”。

  是啊,我们结婚吧,再要个小孩,没有了爱情还可以幸福生活下去啊,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影片结尾出现的另一对少年少女,在同样的位置上,重复着同样的情节,似乎在说花束般的年龄,才有花束般的恋爱。

  

  但是哪怕花束是速朽的,也要勇敢去拥有。“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有些明白《爱在黎明破晓前》好在哪里了。

  或许这就是在一段关系里两人的成长没有同步,从最初合拍到后来没话说。可怕的是你要说谁错了吗,没有,只是时间改变了一些东西。男生说我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这样跟你过一辈子,工作后他忘记了吗?他没忘,他没能刻意坚持的是维持吸引双方连接双方的本质,即两人趣味相投无话不谈。

  

  工作有时候真可怕,没有足够的决心和自我意识,不留心就会被洗脑,被夺去一些东西,说好听点是成长,说难听点就是剥夺兴趣剥夺灵魂。进入工业社会下的你和我,为了生活而拼命奔跑,却最后在奔跑中失去了生活本身。这些情节对于过来人来说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一路弄丢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