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斯普特尼克1号,又译1号卫星,发射地点是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之前事先毫无征兆,因而伴随的影响也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在科学上,也在经济上例如引起华尔街小股灾,更重要的是政治上激起了美苏两国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主要竞争点。如果再倒退62年或许苏联会放弃发射这颗卫星吧?谁也没料到起因是一颗卫星,然后一系列的对抗也成为拖垮苏联的重要原因。
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在科学上的意义,在于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为于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史泼尼克1号的表面,导致其内压泄漏,此亦为陨石之极端高温提供证据。斯普特尼克计划也是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组成部分,比较遗憾我们因为历史原因未能参与。
斯普特尼克计划可缘溯苏联火箭设计师向上提出计划并最终向苏维埃反映获得重视。吉洪腊沃夫强调,发展绕地球之人造卫星,是掌握无地域限制全球快速通讯之唯一途径,亦是令火箭技术得以更进一步的必经之路。很快决定便得到通过最终以三节捆绑式R-7火箭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计划的目标确立为:量度大气层的密度和其离子物质结构,并探究太阳辐射、地球磁场和宇宙射线的第一手资料,为发展更长远的人造卫星计划,是次发射亦具备实验性及标志性的作用。卫星的地面观测系统,如为监察卫星轨道和发送控制指令,苏联于地面建筑了15座观测站,此等举措自此确立,广为后进者模仿学习。
有一点要提一下,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在1944年,纳粹德国在佩内明德火箭发射场垂直发射了一枚V2导弹用于测试亚轨道弹道。
由于恐防美国会先于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第一颗卫星不应迟于1957年7月国际地球观测年开始前发射,更精确来说应是当年的4或5月,由于时间已所剩无几,因此设计被大幅简化,发射成功之后,在外层空间它可以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可由业余无线电用户所接收。其发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斯普特尼克1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并坠入大气层,其工作寿命中,共围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公里。如果是和平年代或许它会运行的更久一些也未尝不可呢。
为纪念史泼尼克系列任务的伟大成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5年新视野号飞越冥王星首度取得其地表地貌特征之后,将冥王星地表上的显著心型区域命名为史泼尼克平原。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公众号:青春学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