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理性至上的时代,我选择了拥抱欲望
他们在远离工业文明的地方体验着自然淳朴的爱情,体验着创造的神奇,双双获得了灵与肉的再生。浪漫而美丽,不乏乌托邦色彩,简直是一部成人童话。
1928年7月,劳伦斯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首次出版,并引起巨大反响。
公正地说,劳伦斯受益无穷但也深受其害的,都是这本毁誉不一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是因了这本“黄书”,劳伦斯才闻名于世。如果说许多人最终读了他的多数作品后承认他是文学大师,那引玉之“砖”则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图源网络,非原创《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一故事发生在一战后,主要人物有康妮(查泰莱夫人)、克利福德(查泰莱先生)、梅勒斯(查泰莱夫人最后的情人)和米凯利斯(一个被工业文明侵蚀同化的人)。
故事梗概如下:康妮与克利福德于1917年结为夫妻,婚后克利福德便回到战场参与战争。不幸的是,不久克利福德的身体便被战争摧残,且永远无法生育。因克利福德无法生育,他便鼓励康妮和他人发生关系以怀有子嗣来继承财产。康妮在经历一系列打击后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并且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与丈夫克利福德离婚并与梅勒斯在一起。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而今天我要和各位谈一谈康妮的自我意识觉醒之路,而这条路和康妮的性爱觉醒之路密不可分。
无关的话不说,接下来用四个阶段来解析康妮的觉醒之路。
一. 懵懂期——初尝欢愉,自由从容。
书中对康妮的外貌介绍为:脸色红润得像个乡下姑娘。她生着柔顺的棕色头发,身体健壮,动作悠缓,身上蕴藏着过剩的精力。她那双蓝色大眼睛里露着好奇的目光,声音柔和,活脱儿一个乍离乡村的女子。
虽然康妮的外貌看起来像是一位乡村女子,但她并不土气。她的父亲老马尔科姆·里德爵士曾经是著名的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母亲则在拉斐尔前派术盛行时期是修养甚高的费边社成员。她从小在艺术家和有教养的社会主义者中间耳濡目染,可以说是受着反传统的美学观念影响长大成人的。一方面她被家长带着去过巴黎、佛罗伦萨和罗马接受艺术熏陶;另一方面,她还被带去海牙和柏林参加社会主义者大会,会上发言的人们言谈文明,举止大度。
图源网络,非原创康妮15岁曾被送到德国德累斯顿去学音乐等科目。那段日子很是愉快。她在当地学生中间毫无拘束地生活,同男人们争论哲学、社会学和艺术问题,并在18岁初涉爱河。
结婚前,康妮表现得像一位女王,任意的将自己当作礼物赠与了与自己争论最透彻、最亲密无间的青年。虽然在情动之时她会以性爱来结束谈话,但她仍认为女子生命的意义在于摆脱那种古已有之的肮脏的交媾和支配—服从的关系。
无疑,这一时期的康妮虽然对自我的认识是懵懵懂懂的,但自由从容。
图源网络,非原创二.约束期——自我劝诫,忠于家庭。
新婚后不久康妮的丈夫克利福德便返回战场,可六个月后他就伤残了,运回英国时浑身几乎支离破碎。但他的生命力极强,不但没死,破碎的身体似乎还复原了。一连两年他都在接受医生的治疗,两年后医生宣布他痊愈,但腰部以下半截却是永久地瘫了。
图源网络,非原创克利福德伤愈之后醉心于写小说故事,康妮的主要任务便是陪伴与照顾克利福德。日子一天天过去,平平无奇,直到康妮父亲的到来,这样的生活才得以有一丝波澜。
康妮父亲来到拉格比暗示康妮不必要一直为了克利福德守活寡,父亲的话语让康妮感到吃惊与难以置信。但与此同时,一粒小小的种子已经在康妮的心里种了下去。
父亲到来前,康妮一直在自我约束,把自己定位为查泰莱夫人,认为自己不应该因为丈夫性能力的丧失而背叛他。父亲走后,康妮对克利福德的态度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她开始意识到丈夫的小说只是在无病呻吟,充满了华丽词藻的堆砌,她开始怀疑自己现有的生活。
因为对现有生活的怀疑,康妮走上了自己的觉醒之路。
三.怀疑期——再享欢愉,幻想破灭,初步觉醒。
正在康妮对现有的生活开始怀疑时,家里来了一位新的客人。这位新客人是我们的主人公之一,名叫米凯利斯。米凯利斯是个臭名昭著的剧作家,被克利福德有目的的邀请到家中。初见米凯利斯,康妮发现了他身上有着与克利福德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恰恰吸引着康妮。
康妮因为米凯利斯的到来进一步自我觉醒。然而,这一觉醒要得益于父亲的话。如果父亲没有用一番话打开康妮的心扉,康妮此时见到米凯利斯内心是不会有所波澜的,反而会因为自己查泰莱夫人的身份而与米凯利斯疏离。
图源网络,非原创和米凯利斯熟识后,康妮不再使用查泰莱夫人这一头衔来遏制自己的欲望。她不再因为对丈夫的同情而过着清规教徒的生活,她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心意。康妮最终与米凯利斯有了性关系,这一行为标志着康妮将性行为与社会规则区分开来的改变。
然而,康妮在内心深深的明白虽然自己与其他人发生了性行为,但自己还是查泰莱夫人,还需要受到世俗规则的束缚。
这时,康妮的丈夫亲手将康妮向前推了一大步。
一次康妮与克利福德在谈话,已经失去生育能力的克利福德望着即将荒芜的老英格兰感慨万千,他向康妮表达了想要有一个儿子的愿望。康妮被他的言语所震惊, 她难以想象一个丈夫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深爱的妻子与别人有孩子。但克利福德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这个孩子由他抚养长大,与他有没有血缘联系没有什么关系。克利福德的自私自利使一直以来支持着康妮的想法幻灭了,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对克利福德而言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使他有面子,家庭完整,有生儿育女的工具。
面对丈夫的自私冷漠,面对这处处是水泥钢筋的世界,康妮眼前尽是灰色。
从此刻开始,康妮真正的选择了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图源网络,非原创但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妮在发现克利福德自私冷漠的本质后,发现米凯利斯同样也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他们都把女人当做了男人的附庸,没有自己的自主意识。
在这工业文明冲击的世界,康妮的刚刚开始重建的世界观崩塌了。似乎康妮的感性是多余且无用的,于是她变得死气沉沉,日益消瘦。但她不再因为欲望与米凯利斯有性行为,也不会再因为责任答应丈夫提出的建议。
四.重塑期——快速觉醒,焕发动力。
因为对现代工业的厌恶,康妮爱上了在自然中寻找慰藉。在自然中,梅勒斯出现了,他是猎场看守,但不属于工人阶级;他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语言,但却坚持用方言俚语;他举止从容得体,但却躲避上流社会而栖身田园。梅勒斯有着天然的纯洁和野性之美,与克利福德的冷漠空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梅勒斯的身材迷人,谈吐幽默,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康妮不可避免地被他吸引。
康妮看到刚出生的雏鸡,因为鲜活的生命落泪。
因为无意间看到梅勒斯的裸体,康妮怦然心动。
最终,康妮在与梅勒斯雨中发生性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觉醒。
她选择了与地位崇高的克里福德离婚,并且与地位低微的梅勒斯在一起。这一选择不仅象征着康妮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而且象征着人们开始正视自己合理的欲望。
图源网络,非原创总结
康妮与梅勒斯二人共同追求和享受的性高潮体验,是人类天性的合理欲求,无可厚非。这是被战争、被疯狂的现代性致残的克利福德无法体验到的。
查泰莱夫人是幸运的,在遭受了丈夫的自私与冷漠,“性伴侣”的嘲笑等各个方面的失望之后,她遇见了能够和她感同身受的爱人梅勒斯。
在劳伦斯眼中,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是完整的,身体和精神结合而成的。
这点,在现在仍然适用。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拥有快乐。
港澳剧图源网络,非原创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