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8个催眠语法,避免被套路

  

  催眠语法,也叫米尔顿语言模式。在开始解释催眠语法之前,我们说说人的大脑吧。人的大脑有一种完型的倾向,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段残缺的信息,你的大脑会自动去填充你看到听到的部分信息。请看下面的图

  

  请问你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看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嵌着三个黑色的实心圆。但实际上这就是三个缺了一角的圆,只是你用你的感官经验去完型你看到的东西,所以你会看到一个三角形。

  那这个跟催眠语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催眠语法也是一样,用大量“技巧性含糊”的方法,让你用自己的感官经验去完型具体的内容。就好像是挖了很多的洞,让你自动地去填补每一个洞。这跟我们之前学习的语言的后设模式相反,后设模式是还原被扭曲、删减、一般化的信息。而催眠语法则是运用扭曲、删减、一般化,让信息含糊,从而绕开意识的防卫而进入潜意识。当信息进入潜意识之后,意识会自动对发生的事情产生合理化的解释,也是前面说的自动去填补那些坑洞。

  佛洛依德在研究梦时曾经对意识与潜意识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把人的意识比喻为在城门口盘查各路人马的守卫,而盘查的对象就是潜意识。而潜意识则会千方百计地想混进城里,于是便经过各种伪装、扭曲,让意识层看不出潜意识所带来的信息。催眠也是从意识状态进入潜意识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自由游走。要进入潜意识,就必须先让意识放下防备。意识在什么情况下会放下防备呢?那就是我们催眠语法研究的内容了,当意识陷入混乱、无法精确判断、没有检测到对意识有害的内容时,就会放松警戒......

  在NLP专业执行师的课程里面,我们会学习到18种的语法技巧,这18种语法技巧都是遵从删减、扭曲、一般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伪装改造,让信息上归类,模糊化,从而去降低意识的防备。因为篇幅有限,我们这次就挑选前面的几个语法来阐述,另外的会简单带过。

  NO.1猜臆

  猜臆就是没有说出获得数据的方法,而主观臆断一个人的思想或感觉。

  例如:“我知道你在想......”、“我知道你来这里是为了一个目的”、“我知道你喜欢....”

  这种主观猜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算命。如果你去算命,有些算命先生可能会故作为难地告诉你,“我算到了你有一个劫,但是天机不可泄露,我只能说这么多了”,于是乎从那一刻开始,你就会留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你自己就会把它填充为你的“劫”。算命先生是用猜臆这方面的高手,他不会告诉你具体的事件,但他会很肯定的告诉你一些比较大的概念,让你自己去填充这个概念的内容。

  NO.2因果

  一件事情引起另一件事情(包括将事情的起因归咎于自己以外的因素),语法有

  A、X引发Y

  B、如果......那么......

  C、当你.....便会.......

  D、........因为........

  例如:“假如你参加这个课程的话,你准会学会这些”、“当你留心听的时候,你就会学得更快”、“多读这些句子,你就会越来越熟练”

  NO.3复合等同

  把两件不一定相同的事看成等同

  “.....就是说......”,X=Y

  例如:“你已放松,所以你必定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你来这里,就表示你想改变”、“你想学就表示你会学到”

  NO.4预设

  言语上的一些预设

  例如:“你学了很多东西.....”、“你能够做得更好”、“你随时随地都在改变”

  注意,预设的时候一定要上归类,越上归类越能达成一致。虽然他不知道他学了什么,哪方面好,改变了什么,但是你的语言让他相信,一定是有事情发生了的,这就是让他自己去填补内心的坑洞。

  NO.5虚泛词

  被名词化的过程用语

  例如:“沟通”、“关系”、“理解”等等、“只要你相信其中的过程”、“容许你的直觉”

  NO.6以偏概全

  一般有以下特征的句子:

  A.一个整体性的数量值,如“全部的”、“所有的”

  B.没有指示词的,如“可以的”

  例如:“没有人是对的”、“你知道的一切”、“我们全都会进入催眠状态”、“所有人都会催眠语法的”

  NO.7可能性与必须性的用词

  指所有暗示可能性与必需性的用词,通常成为生活的规条。

  例如:“可以”、“不可以”、“必定”、“应该”等等,“你应该已进入催眠状态”、“你可能会听到智慧的话”

  NO.8遗失行动者

  表述价值判断时并没有指出是谁及他何以做出这个判断。

  例如:“这样想实在是一件好事.....”、“这是不好的”、“简直是完美”

  NO.9比较删减

  句子里只有比较而没有说明比较的对象

  例如:“他比较成熟”、“更加放松”、“你会享受到更多”、“你现在做得好多了”

  NO.10主词/说话者不明确

  句子中只引用说话而不指出谁是说话者

  例如:“你知道每一个人都可以....”、“谁都可以学习”、“说谎是不好的”

  NO.11

  当动词并未带有形容词或副词将它的动作确切说明。

  例如:“你可以......”、“不知你是否知道”、“当你感觉可以”

  NO.12附加问句

  附加在句子后的问句,用以排除抗拒

  例如:“你可以的,不是吗?”、“我没有吗?”、“这不是吗?”

  NO.13同步现在的经历

  用一个无可否认的方法描述当事人现时的经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立亲和感及催眠方法。

  例如:“你听到我的声音”、“我在同一组别”、“你正坐在这里、看着我、听着我说的话.......”

  NO.14双重束缚

  说话的方式是为了使当事人无论如何选择,都必须跟从说话者的指示。在双重约束中通常隐藏着一个预设目的。

  例如:“你想现在开始还是稍后才开始?”、“你想今天还是明天讨论?”、“你想以现金或是信用卡付款?”

  NO.15延伸引述

  引述某人说某人说......的说话,用意在降低抵抗

  “Richard告诉我他在法国见到David时,他对他说他以前的老师陈Sir说很久以前以为智者说过......”

  NO.16选择性违反限制

  一种违反常理的描述。将动物和其他死物用拟法赋予生命、感受。

  “这张椅子觉得.....”、“记着,隔墙有耳!”

  NO.17含糊

  a.语音:同音不同义,如:星星、猩猩

  b.句法:不能在句子中决定某些字的真正含义

  例如:“他是训练师”(训练什么?)

  NO.18利用

  利用当时的环境或对方所说的话

  例如:顾客说:“我没有兴趣”

  销售员说:“你说得对,你没有兴趣是因为我仍未说出令你最感兴趣的产品特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