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洞房夜,新娘嫌自己年老,新郎笑着说:我喜欢半老徐娘
早年间,宿州城外有个镇子,镇东头住着户姓江的人家,家主名叫江大年,其妻王氏。
江家开着豆腐坊,因夫妻俩做人实诚、善良正直,买卖很是不错,日子也算富足。
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江家也不例外,夫妻俩成婚都十年了,却没有子嗣,为了这香火之事,不知看了多少郎中,求了多少寺庙。
有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王氏三十二岁这年,终于生下一子,江大年喜出望外,请遍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同庆贺。
宴席间,江大年请邻居郭先生给儿子取个名字,郭先生是个相士,他说此子五行缺木,故而取名江林。
江林很聪明,也比较懂事,只是性子有些野,没事就和小伙伴儿们四处乱窜,有时候还爬山钻林子,若玩儿的兴起,一整天都不回来。
担心儿子出意外夫妻俩严禁他出门,郭先生得知后规劝道:“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也能强身健体,关着他不是办法,不如规定玩乐时间,以及叮嘱危险区域,若不听从,就严厉惩罚。”夫妻俩很信郭先生的话,按此要求,江林也能听从。
江林十岁这年,突然生了病,昏迷不醒、高烧不退,郎中悉心诊治后,烧是退了,可仍然昏迷,只能每日强灌些米粥鸡汤等,维持生命。
转眼过去两个月,依旧没有起色,接连请了几个郎中,都束手无策,中年得子,又是江家唯一血脉,夫妇俩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天,王氏的娘家哥哥来看望外甥,他对夫妻俩说:“妹妹、妹夫,外甥这样下去可不行,不如给他娶个媳妇冲冲喜,我们那有家大户的少爷,十岁时得了重病,郎中也是束手无策,后来娶了个十八岁的姑娘冲喜,第二年就病愈了,现在已经十七八岁,身体健朗,那家主人现在正给他物色亲事呢。”
江大年听完疑惑道:“他不是娶了媳妇了吗,怎么还要成亲?”
王氏哥哥说:“哎呀,那叫童养媳,就是冲喜的,少爷长大了自然要娶正妻,那姑娘要是命好,也能做个妾,若命不好,或许被赶出家门呢。”
“那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吗?这种事我们不能做,再说了,林儿万一有个好歹,那姑娘不是守一辈子活寡?”江大年虽然担心儿子,但这种事儿,他是做不到的。
王氏抹着眼泪说道:“当家的,你就听哥哥的话吧,给林儿娶了媳妇,我们不勉强,需要人家同意才行,多给些聘礼,若是林儿真的命薄,就给姑娘找户好人家改嫁。”
“妹妹说得对,我们不做强人所难之事,但求自愿,妹夫你就别固执了,林儿的病要紧啊!”王氏哥哥很疼爱这个外甥,说到这里也流了泪。
爱子心切,又要延续江家香火,在妻子和舅兄的劝说下,江大年也同意了。
江家儿子娶妻冲喜的事,很快在周围传开,虽说彩礼丰厚,可哪家愿将女儿嫁给一个将死之人呢?结果消息放出去一个月,无人问津。
就在夫妇俩心急如焚之时,有个叫杨胜的人登门而来,愿将十八岁的女儿秀岚嫁给江林为妻,而且不要彩礼。
原来这个杨胜是十里外杨家沟人,五十来岁年纪,秀岚是他的小女儿,十多年前,江大年去他们村子收黄豆,当时杨胜得了重病,无钱看大夫,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
江大年心善,就给了杨家三吊钱,就是靠着这三吊钱,杨胜得以病愈,他感恩戴德,每年都带着礼物来江家几次,江大年施恩不图报,从不收受。
得人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再生之恩?当杨胜得知恩人的儿子重病,需要娶妻冲喜时,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将小女儿秀岚嫁给江林,他能够报答恩情的,也就是这个了。
江大年知道杨胜的心思,不肯同意,但杨胜铁了心如此,在妻子和舅兄的劝说下,勉强答应,他对杨胜说:“若我儿病愈,秀岚就是他唯一的妻子,若是不幸,那我就把秀岚当成女儿,给她择户好人家。”
杨胜道:“秀岚嫁过来,就是你江家的人,将来之事全由您做主。”
话说到这里,亲事算是成了,为了儿子的病,宜早不宜迟,简单筹备一下,五日后就操办了婚事。
因为儿子还在昏迷之中,无法拜堂,在邻居的建议下,捉了只大公鸡顶替新郎拜了天地。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江林命大,就在成婚半个月后,他竟然醒了过来,夫妇二人欣喜若狂。
江大年对秀岚说:“等林儿到了十八岁,我要给你俩重新办喜事,到时候再圆房。”
秀岚脸红道:“一切由爹爹做主。”
毕竟在床上昏迷了四个多月,江林的身体非常虚弱,在郎中的建议下,王氏慢慢给儿子进补,悉心照料。
江林恢复得很快,两个月后彻底痊愈,得知自己已经成了婚,家里新来的女人是自己的妻子,他有些茫然,但见这个姐姐样貌漂亮、温柔体贴,虽不懂夫妻之事,但心里挺开心。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江林十八岁了,按照江大年早前的计划,再过半年,就给他俩重新办婚礼,然后圆房,自己都五十岁年纪了,早盼着抱孙子呢。
三个月后的一天,邻居春生约江林去城里进货,春生与江林自小玩儿到大,他爹是个货郎,每次进货,都是春生去,都会叫上江林做伴儿。
镇子离县城三十多里,日头落山前就能回来,谁知晌午时分,北街陈老蔫风风火火来到江家,进门大喊:“大年,不好了,江林被抓了丁,跟着大军南下平叛去了。”
听到此话,王氏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江大年惊道:“陈大叔,我们家不是军户啊,怎么会被征召呢?”
陈老蔫喘了口气,说道:“哎呀!南方大乱,朝廷着了急,管你是不是军户啊,除了你家江林,咱们镇上的胡春生和杜贵也被抓走了,我上前理论,还被军爷踢了两脚呢。”
就在众人惊讶之时,镇上来了两个差役,他们找到江、胡、杜三家家主,每人给了一吊钱,说是衙门给的补偿,差役还说,平叛大军早已出发,恐怕行出百里了。
事到如今无法挽回,江家和胡杜两家,欲哭无泪,军户人家的命运,以及战场的残酷,三家人还是知道的,现如今,也只有盼望着孩子逢凶化吉,早日回来。
离圆房还有三个月,江林走了,这一走九死一生,可秀岚已经二十六岁,对她来说,这得有多残酷啊!
江大年与妻子商量后,把杨胜叫来,对他说:“我儿命里坎坷,此去九死一生,秀岚不能这样一直等着,我的意思是,给她物色户好人家,不能再耽误青春了。”
杨胜既顾念江家的恩情,又心疼女儿的命运,他说:“当初我说过,秀岚进了门,就是江家人,何去何从由您决定,不必在乎我的想法。”
江大年道:“既如此,那我就找个媒人,物色人家吧。”
这时,秀岚从外面走进来,她跪在江大年面前,流泪道:“我生是江家人,死是江家鬼,绝不改嫁,相公福大命大,我在家里照顾爹和娘,等着他回来。”
江大年叹气道:“上了战场,有几个人能回得来啊,我儿命薄,我江家注定香火不济,这是天意,不要固执了,还是听爹的话,再走一步吧。”
秀岚哭泣道:“不,我哪里也不去,若爹娘赶我出门,我就死在这里。”
“傻闺女,这是何苦啊!爹娘也是为了你好,听话吧。”王氏拉起秀岚,说完这话后,已经泪流满面,既挂念儿子,又心疼媳妇。
秀岚突然甩开王氏的手,进屋拿了把剪刀抵在胸口,哭道:“若再说改嫁之事,我现在就自尽。”
这一下,江家夫妇和杨胜都慌了神儿,赶紧劝阻,并答应了秀岚。
儿子是爹娘的心头肉,此事过后,江大年夫妇都生了一场病,亏得秀岚忙里忙外,照看豆腐坊,日子得以延续。
半年后,江氏夫妇病愈,但身体大不如前,公婆干不得重活,秀岚撑起了这个家,除了下乡收豆子托邻居去办,磨豆浆、做豆腐、卖豆腐,她一力承担。
江大年和妻子不忍儿媳如此辛苦,撑着身体帮忙,日子就这样过下来,虽说衣食无忧,但心理上的创伤,岂能一时痊愈?
从江林被征召那天开始,江大年最关心的,莫过于朝廷与叛军的战事,盼望着朝廷早日平叛成功,儿子能够活生生回来。
两年后,胡家先收到噩耗,春生死在战场,朝廷给了胡老爹五十两银子,这是抚恤金,以后每月都能领半份军饷和一些粮米。
虽说有了这些钱,胡老爹一家就算不做事,也能温饱,但儿子的命没了,要这些又有何用呢?
又过了两年多,杜家也收到噩耗,待遇与胡家一样,不用说,杜贵也战死了。
从这日开始,江大年最害怕的,就是衙门来人,他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上: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说明儿子还活着。
这五年来,江氏夫妇的身体每况愈下,亏得秀岚照顾的好,夫妻俩才没有倒下,街坊邻居说起杨秀岚,无不称赞。
江大年夫妇从未放弃让秀岚改嫁的念头,碍于她的性子刚烈,不敢明说,只有旁敲侧击,秀岚心里明白,但她拿定主意不改嫁,对这些话装傻充愣,搞得公婆没有办法。
独守空房很悲凉,更何况秀岚这种活寡的守法?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总会想起自己的小丈夫,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次年秋,秀岚的父亲杨胜过世,临终前叮嘱女儿,若江林不在了,要给公婆养老送终。
转眼又是两年,喜讯传来,朝廷平叛成功,一些军队陆续北反,可江林仍然没有下落,江大年多次打听,无人知晓。
胡春生和杜贵的父亲,经常来找江大年聊天,三家都是苦命人,有共同语言,胡杜二人安慰江大年,说没有领到朝廷的抚恤,说明江林还活着,让他不要着急,慢慢等。
次年春上的一天,有匹快马来到江家门前,马上下来一个小兵,上前叩门。
江大年开门一看是个官家人,当场坐在地上,以为带来的是噩耗,这小兵连忙扶起他,客气问道:“请问这位老丈,可是江老爷?”
江大年哆嗦着说道:“小老儿是姓江,可不敢称老爷。”
小兵高兴道:“那就对了,我家江大人说,贵府就在镇东,门前有豆腐坊招牌,看来我没有找错。”
“江大人?哪个江大人?”江大年有些诧异。
小兵道:“江大人就是您的公子啊,大人平叛有功,现在已是游击将军,派驻凤阳,正从南方赶回,他命小的提前回来,向老爷报平安。”
小兵的话刚刚落下,后面的王氏不由的脱口而出:“天呐!我儿还活着,老天有眼,菩萨保佑啊,老天有眼,菩萨保佑......”
得知儿子不仅活着,还做了官,江大年从地上爬起来,拉着小兵进了屋,问长问短,又让秀岚准备饭菜,热情招待。
在小兵口中得知,平叛成功后,儿子被上司暂时留下,等边疆平稳后,这才北反,期间也给家里写过书信,无奈叛军刚刚平复,许多驿站还未成形,没有送达。
小兵吃过饭后,起身告辞,说自己要先去凤阳,安排事情,江大人应该在三个月后,才能到达。
送走小兵,一家人欢喜万分,秀岚躲在屋里不停流泪,八年了,终于有了丈夫的消息,得知他出人头地,心里欢喜,可看了看镜中自己的容貌,又有些失落。
不出小兵所说,三个月后,江林回了家,这次回来能呆一个月,过后就回凤阳,那里还有许多公务处理。
江大年夫妇拉着儿子不放,问他这些年都经历什么,江林详细道来。
当年与胡春生和杜贵被抓丁后,本来是作为民夫,负责运送粮草,有一天叛军前来劫粮,三人自小一起长大,都是顽劣的孩子,性情刚烈,抄起家伙与叛军打了起来。
押粮军官见这三人勇武,就推荐给了上司,上司就将他们编入绿营,冲锋陷阵,三人敢打敢拼,崭露头角,分别编入其他军队。
自从离开后,各自失去联系,江林随军一路南征,立下无数功劳,职位也一再提升,平叛成功后已官至游击,直到回了家,才得知胡春生和杜贵早已阵亡。
儿子有了大出息,江大年高兴异常,但他没有忘记当年所说,要给儿子和儿媳重新办婚礼,江林尊重父亲决定,一切听从安排。
其实平叛成功后,上司曾经给江林撮合过亲事,但都被他回绝了,说家中有个妻子,已等了自己八年,不能辜负,上司非常欣赏他的人品,通过关系将其调去凤阳,那里离家近。
江大年得知儿子拒婚,很是欣慰,做人不能忘本,这是他的原则,事情宜早不宜迟,三日后就举行了婚礼,江林现在是官,身份高贵,不仅附近乡绅,就连知县和其他官员也来道贺。
日落西山,宾客散去,半醉的江林进了洞房,揭开盖头看着妻子秀岚,满眼都是温柔。此时的江林二十六岁,战场的磨练让他英气十足,额头那道疤痕,更显男子气概。
秀岚已经三十四岁,几年的操劳让她双手粗糙、面有皱纹,她惭愧道:“相公英武,如此年轻,又做了官家老爷,奴家已经老了,风烛残年,配不上你了。”说完此话,不由得落下眼泪。
江林能够想得到,自己不在的这些年,妻子吃了多少苦,父母康健不就是她的功劳吗?
江林把妻子拥在怀中,温柔道:“这样正好,我喜欢半老徐娘。”
这话把秀岚逗乐了,她紧紧依偎着丈夫,这一刻,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后续】
一个月后,江林返回凤阳,不久后,将父母妻子接了过去,一同生活。
次年秋,秀岚生下一对龙凤胎,江家又添了丁,全家欢喜不已。
江林没有辜负秀岚,终身未纳妾,在他心里,有秀岚这个妻子,就足够了。
我不在时,你替我奉养父母,我回来了,就要呵护你一生。
【写在最后】
富贵不忘贫贱友,身荣休弃糟糠妻,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当我们大富大贵的时候,不要忘了贫贱时的友人,有了功名之后,也不要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生命中应该有的终究会有,但是命里注定没有的东西我们也不要强求。
简短之话,意思明显,但许多人却做不到,曾经一段时间,功成名就的人,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换妻,有的人甚至换了好几个,还给这种行为包装上高大尚的理由:叫做抛却旧社会父母包办婚姻,或者说与原配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理想。这理由听了,总觉得有些扎耳,哎!
民间故事:色欲熏心
民间故事:夫妻失散,互娶对方妻子,他日相逢,留下一段传世佳话
民间故事:新婚丈夫,夜夜外出,妻子跟踪后说:你真的禽兽不如
民间故事:懒汉娶妻,洞房夜被踢下床,新娘问:你身上揣着咸鱼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