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拍的是《地狱公使》,还是“大大和它的腿毛们”?

  

  一口气看完6集《地狱公使》,我感觉需要用一句话糙理不糙的评价发泄一下:看出来了想装X的心,但是没装明白。

  

  点开《地狱公使》的预告,比起剧集亮点,更显眼的反而是Netflix靠杂糅《大逃杀》《饥饿游戏》《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等等神作,打造出火遍全球的《鱿鱼游戏》之后不断膨胀的“自信心”,简称“飘了”。

  凡是互联网企业似乎都有这个通病,就是觉得自己可以用算法或者大数据掌握影视创作的规律,只要出现一个爆款,他们就总想彻底拆解开来,算出里面的规律然后无限复制,希冀继续赚得盆满钵满,进而成为影视行业霸主。

  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是没有办法被摁进工业流水线的“盒子”的,剧集天然各花入各眼,观众天然喜新厌旧。明明上一次备受追捧的惊悚暴力,换个外壳再来一次,很可能台下连盖碗都扔上来。

  更不用说《地狱公使》这种披着cult风外衣,实则藏头露尾地试图跟观众讨论十分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社会问题的剧。喜欢硬核惊悚奇幻恐怖暴力题材的观众会被剧集整体上平得宛如飞机场的节奏和冗长枯燥、四处兜圈的对话劝退,而那些愿意看能引起深入思考和讨论的片子的观众根本就不会来,看到预告片里丑陋凶残的怪物当街杀人还搞得血肉横飞就直接“下一个更乖”了。

  

  简单粗暴地总结一下,《地狱公使》讲的是一群愚蠢的人类狐假虎威的故事。

  在这部打着惊悚奇幻旗号实则“含沙射影”的剧集中,演技发挥得相当到位、然而受限于剧本角色塑造得颇为单薄的刘亚仁饰演第一个接到神秘力量死亡宣告的人类。为了给自己剩余的人生找到“深刻意义”,他将本来是随机的死亡宣告宣扬为“神”对罪人的惩罚,试图凭借“天罚”的震慑让人们只做善事,属实把圣经lite版+“替天行道”玩了个明白。

  

  至于所谓“罪人”是罪有应得还是无辜,他们的家人会遭受怎样的排挤,那就不在他范围内了,让全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大义”面前,个体命运有什么重要呢?

  不过总体而言,郑晋守做的事仍然是出于。然而,“神”随机进行死亡宣告并且不会给出任何指示,自然就有了人为操作的空间。

  于是郑晋守死后,他创立的团体愈加疯狂,利用死亡宣告的威慑对信众大肆洗脑、收敛钱财、攫取权力、豢养打手,直到他们编出来的所谓教义被一个无可辩驳的实锤砸破,上演了一场“陷入疯狂,必然塌房”的闹剧。

  电影蜜蜂

  与其叫《地狱公使》,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应该叫“邪神和它的腿毛们”。而值得引起深思的,是剥开覆盖在剧集表面的各种花里胡哨,故事内核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学校的各种学生组织里,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堪称查寝“张美玉”学姐前辈般的存在;

  在工作单位,跟领导走得特别近,经常帮忙传达各种明里暗里的指示,到最后分不清出自ta口的是领导的意思还是ta的意思,也是常规操作;

  还有之前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近日来随着治理饭圈行动的深入,不断曝光的那些饭圈中的所谓“大粉”们。时常能从ta们口中听到据说来自爱豆的消息和来自经纪公司的种种要求,于是一群忠心耿耿、缺乏判断能力的粉丝将“大粉”们的话奉为圭臬、坚决执行,疯狂控评,四处出警。

  幸运的状况下,人们最终还能够发现自己只是羊群效应中的一只羊,之前被“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整个羊群都不再看路,也不再思考,一味跟着“领头羊”奔跑。

  

  那么,如果剧中的婴儿没有出现呢,如果奔跑中的羊对“领头羊”逐渐产生了斯德哥尔摩般的情感,觉得它们是真正的伐木累呢?最简单易得的例子,打开微博搜索一个明星的毒唯大粉,看看ta的评论区就行了。

  从“觉醒”的层面来说,《地狱公使》以之前被打为“罪人”的死者以初生婴儿般的状态原地复活作为结局,可以说象征的是人们的思辨能力再次回归,尖锐一点就是重新拥有了脑子。

  因此,在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上,《地狱公使》是颇具创意和深度的。但是,没错,但是来了,作为拍出来给观众们看的影视作品,艺术表达和表达内容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地狱公使》过分沉迷惊悚题材红利,将现实主义的题材硬套上了奇幻和神秘学的外壳,还没能做到自洽,导致外在形式喧宾夺主,冲淡了核心主题的讽刺性和讨论度。

  

  红花还需绿叶衬,立意本有中上,奈何故事性和节奏平平,瞬间泯然众人,豆瓣目前7.0分感觉已经给了面子,就算有第二季也追不动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