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中为啥包拯每次破解案情谜团,公孙策总能突然开窍

  周杰主演的《少年包青天》成为很多80后90后学生时代的必看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在2000年开播的,如今转眼间就20年过去了,但是其中的剧情依然深入人心,尤其是断案的时候,背景音乐响起,观众鸡皮疙瘩条件反射般隆起。作为一部古装探案类型的电视剧节目,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剧中很多案件话题,让观众津津乐道。

  01性格决定两个人的不同,包拯沉稳,公孙策年轻气盛

  电视剧中,少年时期的包拯和公孙策两人是同窗好友。剧中是由任泉饰演。包拯和公孙策两人才智聪明,能力不相上下。

  包拯性格沉着稳重,本身皮肤黝黑,让人看上去更加的成熟,在乡里邻居间,颇受大家的认可。

  电影先生好友公孙策性格则有些相反,同样机智聪明,但是公孙策在被大家认可方面总是差包拯一截,因此心气高傲的公孙策一直不是很服气包拯,常常明着暗着跟他较劲,可谓年轻气盛。

  02不过说起两人的身世,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包拯是穷人家里早当家,家境贫寒,幼年就丧父,由母亲沈大娘做大夫养家糊口。好在沈大娘医术高明,被官府认可,经常请来协助治病验尸破案。包拯从小就跟着娘做帮手,聪明的包拯从小就接触案子,自然见识的更多,掌握推理分析案件的能力,培养出细心观察沉稳的心态。

  公孙策典型的官二代,庐州府尹的儿子,长相又白净,自身起点就很高。也喜欢断案,常常在父亲断案的时候旁听,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公孙策也掌握了一套分析案件的方法。

  03公孙策不服包拯,单独行动,分析案件

  因为两个人年纪相仿,又是同窗,又同时都爱断案,所以包拯和公孙策经常会在一起查案。只是公孙策不服包拯,所以总是想比包拯强那么一点,好在公孙策思维更敏捷,经常提前寻找到更多线索。可唯一的缺点就是,线索太多,公孙策却不能确定最关键的线索,确定案件重点。

  包拯做事沉稳,虽然在找线索方面比公孙策慢,那是因为他总会先在心中排除干扰的线索,最后确定重点,找出真凶。

  两个人的的不同方式,最后,案件总是被包拯查出最后的真相,抓到凶手。公孙策每次都非常遗憾,所以一直心有不甘。

  04各司其职,才能配合得更好,包拯公孙策好CP

  细心的观众肯定会发现一个共性,每当包拯和大家在一起最后确定凶手的时候,当包拯把案件的谜团分析清楚之后,搭档公孙策就会像突然被点了智慧穴一样,面带微笑自信地接着包拯的话,把案件梳理开来,分析给旁听的人听。

  这个细节非常的关键和重要,也是这部电视剧的细心之处。公孙策正是因为这样,才心甘情愿的配合包拯,成为他的破案搭档。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开始也讲了,起初公孙策是非常不服包拯的,毕竟自己的案件线索收集能力也很强,很多案子自己比包拯还先掌握线索。但是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卡壳。而这个时候,包拯恰如其分地解开疑点,然后整个案件就梳理开来。这就是包拯比公孙策强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包拯和公孙策比作一个破案团队,两个人互相配合,收集线索关键,在发挥两个人的专长,公孙策收集线索,包拯确定线索关键,互相配合,完成案件侦破。

  05@酱饼斗牛:性格无好坏,包拯和公孙策性格互补成就最好的CP

  包拯和公孙策两个人在这个破案组合中,缺少了谁都不会有当时的成就。

  包拯虽然稳重,但是往往太固执,容易陷入思维牛角,因此也曾抓着八贤王不放,冤枉过赛中原。

  公孙策则出现官宦之家,官场世故更懂一些,而且从小学习过很多名人书籍,知识渊博,有利于对案件的分析。

  正因为两人的性格不同,性格相互补充,才能成就当时最好的CP。一个团队总要有人当CEO,总要有一个人成为幕后。公孙策就是这样的幕后,他自己曾经说,跟着你包拯,出生入死,功名利禄没有机会考过,破案最后的好名声都是你包拯的,我可能就是这样的命吧。

  没办法,公孙策认命,也成就了这一对好CP。千古留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