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玉楼春》与初三习俗“小年朝”之间的关联

  

  柳永《玉楼春》五首,前两首咏宫中夜醮,都与真宗时的“天书”、“降圣”事件有关。这首《玉楼春·昭华夜醮连清曙 》就真实地描写了宫中通宵夜醮,真宗亲临道场,迎候圣祖,并恭听了真君的密训的场景:

  昭华夜醮连清曙,金殿霓旌笼瑞雾。

  九枝擎烛灿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缕。

  香罗荐地延真驭,万乘凝旒听秘语。

  卜年无用考灵龟,从此乾坤齐历数。

  译文如下:

  仙曲自夜至晓鸣奏着,在祈祷神仙降临。宫殿四周五色旗飘扬,宫殿笼罩在吉祥的云雾之中。无数的烛光如同天上的繁星,灿烂辉煌,燃着的百和香冒着一缕缕苍郁的烟丝,分外幽香。

  宫殿内铺着芳香的丝绸地毯,敬请的神仙终于降临了。天子屏息静气听着神仙对他传授仙家秘诀。再无须用灵龟去占卜了,从此以后王朝的命运将与天地一样长久。

  

  柳永出于什么目的献《玉楼春》这类谀圣词,本文不做探讨。我们主要围绕着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宋真宗时期的“天书”事件展开,以期解开大年初三“小年朝”,也是“天庆节”的由来。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守门卒涂荣告,有司以闻。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由此天书现世。不日,宋真宗赵恒召集文武百官拜迎天书,礼成后,由赵恒小心翼翼地展开天书,但见二十一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首席宰相当即率领群臣跪拜,山呼万岁:此乃天降祥瑞,实为吾皇尚德天下,功绩卓越,荣获天恩所致。真宗大喜过望,遂下令,赐宴款待在崇政殿致贺的群臣,同时派人祭告祖宗天地,并大赦天下。同时,为了阐述天书事件的重大意义,赵恒决定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并设立“天庆节”,特许京城群臣、百姓放假五天,普天同庆。

  

  宋真宗赵恒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作秀皇帝,当为作秀界的鼻祖。以上其实是他和宰相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大秀。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掩盖其耻辱的痕迹。

  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宋太宗第三子,他于 997年即位。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开战,宋军大败,后与辽签订了每年向辽进贡大量“岁币”的澶渊之盟。为了遮掩军事上的失败,由王钦若、丁谓二相牵头与真宗策划,假说天书符瑞说,荧惑朝野。以“天书”来降转移注意力,并于大中祥符元年正月(1008年)设立了“天庆节”,后世也将这一庆节称作“天书初降日”。此后又分别于大中祥符二年、五年设立了天贶节和先天节、降圣节,天禧元年设置了天琪节,理由均大

  同小异。

  公元1008年10月,因各地祥瑞频出,圣祖托梦等原因,在举朝上下的呼声中,宋真宗率群臣登泰山封禅,也登上了这场闹剧的巅峰。由此,这场长达十四年的祥瑞闹剧,导致全国上下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可笑的是,宋真宗竟然借祥瑞遍生来满足自己是一代英主的幻想,真是旷代奇人,作秀高手,让人无话可说。

  

  公元 1022 年,在人们歌功颂德的狂热中,真宗在镇服四夷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后,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病逝于开封,

  享年五十五岁。半年后,重要的祥瑞道具--天书,遵照真宗的遗嘱作为殉葬品与他的遗体一起下葬在永定陵,天书闹剧至此在北宋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据《宋史》卷 112 明确记载:“诸庆节,古无是也,真宗以后始有之”。这说明了宋真宗本人在对传统节日重视的基础上开创了不少新的节日,对于完善中国古代节日系统结构方面具有着开创之功。从此,中国历史上的节日,除广大士庶参与的民间传统节日之外,新增了由官府各级机构大小官吏们参与的官方节日,对后世乃至我国当代节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伊始所举的柳永词,就是“天书”事件在北宋词中留下的点滴痕迹。但他并不是唯一,为之祥瑞盛世献词的还有钱惟演的《祥符颂》,晏殊献《河清颂》,等等文人骚客,附和者无可计数。由此可见当时之庆祝活动盛况空前。根据文献记载,宋代庆节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庆节前后官员有五天的节假日:

  第二,庆节之时朝廷建立道场七天,并由重要官员依照时段进行轮值,最后一天所有官员都应集中在道场处并举行宴飨;

  第三,天庆节当天的晚上京城张灯结彩,营造欢乐气氛;

  第四,天庆节前后各五天之内,禁止行刑和宰杀动物。(后改为前后各七天);

  第五,各级地方政府应效仿朝廷建立道场三天,并举办宴飨。

  

  综上所述,“小年朝”也就是“天庆节”的由来,读者可熟知一二。大年期间,闲来无事,了解一下历史,也算是一道文化大餐吧。感谢您熬时费神地看到这里,真挚的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