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被无数顶级大佬翻烂的奇书,怎么现在才红?

  作者:爱读书的人是会发光的

  “幸好没烂尾!”

  追更整个春节的《狂飙》铁粉,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除了高家6大恶人、安欣的白发、大嫂的美貌...

  最让人意犹未尽的,还得是被网友们反复拆解的“启强上位心法”。

  从一个卖鱼的摊贩,一路走到集团老板;

  什么样的神书,能让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拥有铤而走险的能力和胆量?

  所有的秘密都藏在这本《孙子兵法》里!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它是一本讲军事谋略古籍。

  但步入职场后,再次翻开这本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与收获!

  有书友在N刷这本书后,感叹道:

  “《孙子兵法》放在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里也是千古绝唱。

  甚至还能,炒股票!学做人!”

  《孙子兵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无数武将把它捧上神坛。

  但如果说背会读通了就能技高一筹,那这千百年来所有的将军们岂非都成了“开卷考”。

  事实上,能否“活用”其中的心法,才是其中的关键!

  历史上有白起,还有赵括;有曹操,还有孙权。

  成功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是,读懂了还要“因地制宜”。

  “择人任势”——《孙子兵法·势篇》

  香港有个公司叫“亨达”,曾经靠经营股票在香港经济圈雄霸一方。

  亨达的老总陈志刚自诩没有别的能力,就是知人善用。

  在亨达如日中天是,陈志刚发现,现任经理莫辉爱耍小聪明,且经常不听指挥擅作主张。

  陈志刚向董事会提议,换掉莫辉。

  可董事会觉得,莫辉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在工商界有很高声誉。

  但陈志刚坚持此人不堪大用,于是亲自与莫辉谈话多次后终于将其辞退。

  莫辉离开了亨达,就收到了爱德华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成为总经理后的莫辉准备大干一场,那年黄金势头正好,莫辉就大手笔买入囤货。

  可公司董事局经过调查,认定这种涨势不会持久,莫辉却固执己见。

  当黄金有跌势时,莫辉不但没有遵从公司指令抛售,而是加大金额购买,几乎堵上了公司老本。

  最后爱德华公司被莫辉搞得元气大伤。隔壁的陈志刚却长吁一口气……

  这个商战故事,放在《孙子兵法》里,就是《势篇》所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简单说,知人善任,是一个军队指挥的基本素养。

  一个人在事业上,成熟与否的标志,就是对待他人的眼光。

  25岁的人,看到一个高难度任务,先想自己能不能做好。

  35岁成熟后,看到一个高难度任务,就该想,谁能做好这港台动漫件事。这就是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思维区别。

  《狂飙》高启强,你别看他是个卖鱼的,在用人这点上可比许多管理者眼光好多了。

  他弟弟,你们懂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对哥哥很好,能扛事儿。

  但是吧,这种人,做个亲戚已经是极限,千万不能交给他重要任务。

  当他弟弟几次三番提议引开警察时,高启强直接用巴掌扇醒他。

  在高启强心里清楚知道——这个弟弟,不能成事儿!

  面对赵立冬,高启强更清醒!

  姓赵的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没啥真心可言。

  所以,高启强在为赵立冬做事时,凡事留一手。

  比如,留个录音笔,当初他就知道,早晚要跟这个姓赵的翻脸。

  这在《孙子兵法》里可以说是“知己知彼”,也可以说是“正奇相生”。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有一个典故。

  吴王不太信孙武能练好兵,就给他布置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KPI:

  把后宫妃子们训练成精兵!

  孙武第二天就点将台集合,妃子们早起个个哈欠连天,不仅不配合还对孙武满肚子怨言。

  为首的两个妃子是大王最宠爱的,平时撒娇卖萌是一流,面对孙武的发令直接视而不见,像极了摆烂的员工。

  孙武大怒,立即下令斩杀那俩妃子!

  大王听到了赶紧求情,但孙武毫不理会。

  两个妃子被斩了,其他妃子一看居然来真的!也都害怕起来,瞬间对孙武的发令重视异常。

  巧合的是,春秋时比孙武成就更高的司马穰苴也有类似典故。

  大王派了个监军去视察司马穰苴,结果那监军直接骑马奔驰入帐。司马穰苴大怒,言明军中不可骑马入帐,要斩之。

  大王求饶,司马穰苴就说了一句此后广为流传的名言:

  他们二人这点,正如《孙子兵法·九变篇》所写: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作为军队管理者,将帅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形势作出最有利的判断。

  在这些判断中,将帅不可以犹豫。

  孙武和司马穰苴在典故里判断就很精准,有些人则判断错误,并酿成严重后果。

  明末,袁崇焕到了辽东,为了确立威信,擅自用尚方宝剑杀了主将毛文龙。

  在此之前,毛文龙以极其微弱的兵力,打得努尔哈赤束手无策,后金无法突破锦州。

  后果是,在辽东再也没人能与后金掰腕子,袁崇焕更没有。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谋攻》

  《孙子兵法》最大奥义便是这句「不战而屈人之兵」。

  面对紧急情况时,用隔山打牛的手段让对方自乱阵脚,这就是上兵伐谋。

  《狂飙》唐小龙被捕那段就是他和高启强的博弈。

  安欣要抓捕唐小龙,唐小龙就表示要跳下去寻死。

  他口里喊着“绝不会透露高启强的秘密”,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就是在刻意提醒高启强——

  “如果我被抓了,你的秘密我都捅出来!”

  此时,赵立冬慌了。

  他的惯用做法自然是干掉唐小龙,就连高启强给他威胁时,他甚至想黑吃黑干掉高启强。

  可高启强对唐小龙,就用起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法。

  他只给唐小龙四个字:一切安好。

  这话是提醒他,你在里面肯定没事;

  还有,你的弟弟唐小虎还在外面,他的安好,我说了算。

  直击要害,抓住关键问题威胁,这招隔山打牛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手法,高启强太狠了。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孙子.军事篇》

  电视剧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高启强究竟是如何在建工集团一步步走到人生巅峰?

  要知道一开始,陈泰和程程就没把高启强当自己人,明里暗里没少算计。

  高启强虽然是建工集团的总经理,但他最初并不敢明着叫板陈泰。

  就连陈泰让他和程程和解,高启强也只是故作姿态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悦,但随后就大度表示:只要程程以后不招惹他,他就既往不咎。

  陈泰原本以为这事儿就水过地皮湿了,可是他还是小看了高启强。

  高启强来了一招借刀杀人,把消息放给安欣。扳倒程程,拿下陆涛,人赃并获。

  就此,程程在建工集团大势已去,不得已辞职了。整个集团顺理成章成了高启强的囊中之物。

  安欣以为自己进了一大步,却不知被高启强狠狠利用一把。

  如此步步为营,你觉得历史上有谁能和高启强媲美吗?

  我觉得,即便是厚黑学鼻祖司马懿都要甘拜下风。

  司马懿的人生够曲折了,年轻时给曹操打工,一直不被放在一线。

  在魏国遭遇诸葛亮连番攻势后,老骥伏枥的司马懿出山,结果被诸葛亮打到乱窜。

  终于熬死了诸葛亮,司马懿也遭遇了政敌曹爽的刁难。

  晚年的司马懿东征西讨,如果早几年过世,估计历史给他的评价就是第二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即便曹爽处处排挤,司马懿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也只能装病避其锋芒。

  好在曹爽见司马懿喝粥都能撒一身,放松警惕,便开始针对自己的弟兄们。

  此时司马懿瞄准他们内斗的心态,一击必中!拿下曹爽一族。

  为了彻底除掉曹爽,司马懿曾发誓不会伤害他。

  可事后他就出尔反尔,这件事历来被誉为道德耻辱。

  而对比起来,高启强比司马懿更厉害的是,他始终在台面上脸面过得去。

  当然,他的所作所为不值得赞扬。

  任何聪明,都不能凌驾于法律和正义之上。

  写在文末

  有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任何的知识,学会了还得融会贯通。

  很多时候,现实情况是什么兵法都无法解释的。

  例如长平之战时,赵括对秦军穷追不舍,副将提醒他,深入河谷可能被包围。

  赵括却坚信《孙子兵法》说的「十则围之」。

  秦军兵力还不如赵军,不可能形成合围之势。就算被包围,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能冲出去。

  可现实是,秦军主将白起,愣是用相等的兵力,切断了赵军的粮道,将数十万赵军包围在河谷之中,任凭赵括突击,秦军死守。

  就这样,用时间耗死了赵军。

  换作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孙武若在世,看到白起的打法,也必然佩服。

  影视作品中的白起

  《孙子兵法》固然值得反复琢磨,但阅读门槛却不低。

  不仅因为古籍中的故事生涩难懂,更难克服的是即便读完了也好像也没记住什么。

  更别说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类的微言大义运用到生活中了。

  如果你也有这一问题,这本《华衫讲透孙子兵法》强烈推荐!

  《华衫讲透孙子兵法》

  作者:华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