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求生欲有多强?苏联:再打我按不住苏军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被称为赎罪日战争。1973年,阿拉伯国家组成的联军在赎罪日当天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突袭,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如果不是阿拉伯联军那边自己出了问题,以色列极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亡国。

  

  嚣张的以色列

  以色列的建立是犹太复国主义和欧美国家刻意操纵的,犹太国家在中东的建立直接得罪了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从以色列出现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阿拉伯国家就想方设法的要除掉以色列。

  

  在赎罪日战争之前,阿拉伯国家已经发动了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凭借欧美先进武器的装备和强大的战斗力,以寡敌众将阿拉伯联军打的大败而归,尤其是第三次中东战争更是被阿拉伯国家视作国家和宗教上的双重耻辱。

  第三次中东战争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星期,却让所有的阿拉伯国家脸上无光了十年。埃及,约旦,叙利亚花费巨资打造的现代化军队被以军摧枯拉朽的击败,阿拉伯联军不但没能压缩以色列的生存空间,反倒丢掉了面积巨大的土地。

  

  为了重振阿拉伯国家的雄风和夺回丢失的土地,阿拉伯国家在韬光养晦一番后重新制定了针对以色列的战争计划。埃及和叙利亚出人出力,剩下的沙特,伊拉克等10个国家出钱出武器,誓要将以色列彻底赶出中东。

  尤其是作为战争主力的叙利亚和埃及,为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更是把家底都掏空了。准备了50万大军,4000多辆坦克。1000架战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并将进攻发起的时间定在了当年的犹太赎罪日。

  

  而此时的以色列还沉浸在幻想中,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让以色列领导集体疯狂,自信的认为阿拉伯联军在数十年都不会卷土重来,以军也转入战略防御阶段,以军没想到,阿拉伯联军会在赎罪日当天发起进攻。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前,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就已经发现战争爆发的蛛丝马迹,但以军高级将领却认为,以色列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阿拉伯国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防止被以色列吞并,而不是主动攻击以色列。

  

  赎罪日战争始末

  由于这种思想在以色列军中的盛行,很多士兵都是这样认为的,于是一到赎罪日,便纷纷告假回家,以色列正面防线出现了兵力空缺,埃及的战机将整个西奈半岛狠狠轰炸一遍,成功掩护地面部队登陆西奈半岛。

  

  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打的火热,叙利亚不甘人后,对以军控制的戈兰高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突袭。埃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依靠大部队的兵力优势,将以色列一分为二,彻底瓦解以色列的抵抗。

  这下轮到以色列慌神了,为了避免灭国的命运,以色列向美国发出求救,希望美国可以为其提供急需的武器弹药。美国此时还陷在越南战争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一听中东后院还起火了,立即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将24000吨物资无偿送给了以色列,以色列人终于得以缓口气。

  

  在美国武器的帮助下,阿拉伯联军节节败退,不但丢失了好不容易收复的失地,还一直没能止住部队溃败的颓势。以军那么一点兵力,究竟是如何打成这样,完成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军的态势感知能力优势了,当时美军已经在近地轨道上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军用间谍卫星系统,并靠着卫星指出阿拉伯联军在防守上的空缺位置,以色列再度将胜利的天平掌握在自己手中。

  

  苏联的想法

  早在中东战争爆发以前,苏联就站在阿拉伯人的背后,战争打响后,苏联继续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事态随着以军部队跨过苏伊士运河而升级,此举已经触碰到苏联的红线。

  

  时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警告西方,以色列如果再向阿拉伯国家首都推进,将遭受最严厉的惩罚,要求西方不得再为以色列提供先进武器,并警告以色列:再打下去,就按不住数百万蓄势待发的苏军了。美国人看出勃列日涅夫开始玩真的,只能向联合国发起了停战要求,第四次中东战争宣告终结。

  苏联之所以对中东局势如此上心,本质上还是为美苏争霸服务。当时的美国因为国力衰退,尤其是军事上已经对苏联不构成威胁。苏联想靠着中东趁热打铁,一举拔除以色列这个钉子,成为中东地区的唯一实控人。

  

  同时苏联也希望通过军事援助,在阿拉伯国家积累下深厚的信任基础,以保证自己未来能源的充足够用。但苏联怎么也没想到,以色列竟然这么能打,明明都要被推下海了,竟然自己打了回来,还越过边境与联军继续作战。

  赎罪日战争以后,全世界都知道以色列不好惹,阿拉伯国家见军事遏制不顶用,便开始策划从能源,经济等方面遏制以色列发展。没想到此举反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阿拉伯国家通过OPEC组织操控国际原油价格,狠狠反击了那些在战争中帮助过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并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OPEC组织的这番操作,不但让欧美国家开始投鼠忌器,以色列自己也被石油掐住了喉咙。于是以色列开始在和阿拉伯代表的对话中放低姿态,最终以主动归还西奈半岛的条件和埃及达成了和平条约,中东战争至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