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随感

  

  在数以百计庞大的 《红楼梦 》人物群体中,形形色色、贫富悬殊、性格迥异,命运跌宕起伏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刘姥姥、晴雯……如数家珍,还可以罗列出更多让我过目不忘,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香菱就是我钟爱有加的其中之一 。

  孩提时代的香菱唤作英连。父亲甄士隐乡绅出身。将要迈入垂髫之年,不幸便接二连三接踵而至。

  先是元宵节英连失踪,又因“炸供”不慎株连房屋,瞬间化为乌有。乡间遭遇天灾与匪盗,没了安身之地。百般无奈的父母只有投靠岳丈,迎面而来的是骗财,尖酸刻薄的无情羞辱。

  贫病交加的父亲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启。

  时光荏苒,几经辗转,落入拐子掌心,豆蔻年华的英连,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出脱得亭亭玉立。拐子出手将他卖于孤身家有薄产的冯渊。眼看好事临近,财迷心窍的拐子又同时卖给薛蟠。薛蟠乃天下第一霸王,除掉冯渊堪比碾死一只蚂蚁,冯渊命丧黄泉 。

  英连再次落入魔掌 。

  我在心里呐喊 :这个世界是何等的不公允!为什么弱小年幼的英连要承受如此多的劫难?为什么英连的命运苦不堪言?

  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

  一个偶然的机遇,在贾府王夫人的邀请下,薛姨妈、薛宝钗、薛蟠及妾英莲 一同住进了贾府。在陪伴宝钗的同时英连走进了《红楼梦》的青春王国——大观园。英连改名称叫香菱。在大观园耳濡目染公子、小姐们吟诗作画,香菱萌发了学诗的念头,这想法一经出现,就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林黛玉同一位如痴如醉学诗的香菱的故事跃然眼前。

  她懂得了诗歌的起承转合;懂得了诗的结构与节奏感;更加懂得了诗的立意高于技巧。

  

  她如饥似渴地开始吟诵王维的诗,杜甫的诗,李白的诗……仔细揣摩诗的含义 ,体味诗人阅历人生无数后用生命抒发的感慨。

  她开始了创作。只见她茶饭不思,充耳不闻;时常家门不如,踱来踱去;经常或笑或嗔,亦站亦蹲,近乎痴迷的状态。

  经历了三番五次的退稿,从措辞不雅,内容牵强附会,到起五更睡半夜。一日忽听朦胧中的香菱笑喊:“我可有了”。

  原来香菱呕心沥血,日思夜想,精诚所至梦里作诗一首。

  诗云: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我感受到香菱的心声。

  谁能掩盖金子的光辉,掩盖我追求梦想的光彩。凄凉的月光形同哀婉孤寂的我。月光下传来女子们阵阵敲击洗涤的声响,眼望着日光将要更替的残月。月光下秋水波光粼粼,渔民荡舟,笛声贯耳。女子倚栏望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我想借此机会试问月中的嫦娥,为什么离散的亲人不能永久的团圆!

  

  一首没有月亮,却通篇隐喻月光,如泣如诉的月光之曲。读来赏心悦目,满腹酸楚。

  我曾多次阅读《红楼梦》四十八回。每次浏览就会被香菱从小失去双亲, 百般蒙受凌辱心痛怜惜;会被一个卑微的生命不甘沉沦,勇于抗争的勇气赞叹不已;为她忘我的,狂热地学习诗词的精神而自惭形秽。

  这岂止是在学习诗词,是她对生命快乐的执着追求;是对生命锲而不舍力求圆满地诠释。

  在我沮丧的时候,会想起香菱;当我懒惰的时候,会忆起香菱;遇到不公的时候会拜读香菱。

  我在想,假如每个人拿出香菱学习诗作一半的劲头,去对待工作、学业显然成绩斐然。

  一位被那个时代遗弃的微不足道的生命让我肃然起敬 !

  (我是书海徜徉者,在读《红楼梦》。将阅读后的点滴感想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