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活着“华夏后裔”?他们和中国人很像,拒绝与当地人通婚
作为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印度人有复杂的肤色和五官,常常让人对于印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种产生着诸多质疑,事实上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在4000多年里,自然环境影响下,本来为白色人种的印度居民,逐渐演化成今天看到的棕黑色起肤色,甚至才会让人给予了一种印度是黑色人种的影响。

一、多元化的印度人种
大部分印度人的祖先是格利陀人,其次是原始澳大利亚人,也有一部分是达罗毗荼人,有一部分与中国华民族情况类似的是印度的人种色系极为复杂,各有其不同的祖先和人种,多样的血统混在一起,才在千百年当中衍生成现在的印度这个国家和多元化的印度人。
至今为止,在印度有着多达2000多个部族,而且每个部族内部的人种语言文化都有着极明显的差异。

更令人诧异的是,在印度的东北部还有着一支吉奇特的族群,五官外貌看上去和东亚人、中国人差异极小,而且在群族内部居然使用的是汉藏语系,这一支奇特的黄种人族群,在过去多年里一直坚称自己是中国人,是华夏的后代。
甚至曾经多次想要与印度政府割裂,寻求独立。只是在数次镇压之下未果,至今为止,却依然拒绝与印度人通婚,这支奇特的族群,就是印度的曼尼普尔人。

二、曼尼普尔邦
在印度独立建国之后,一直都以“邦”来区分自己国内的地区。曼尼普尔邦就是其中的一个邦,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其中一个省份,位于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曼尼普尔邦成立于1972年,曾经作为阿萨姆邦的一部分,曼尼普尔邦东部与缅甸相邻西部与阿萨姆邦相连,南部与米佐拉姆邦相邻。
根据最近一次的人口数据调查,曼尼普尔邦生活着239万人,大概占据着印度人口的第24位,人口密集度并不高,以梅泰人为主,居住在曼尼普尔邦的英派尔平原,也是历史上一直占据马尼普尔地区的统治民族。

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这里的民族文化和印度的主流社会相距极远。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话。100多年前,曼尼普尔邦正式摆脱了英军的控制,宣布独立。
直到1949年,以后曼尼普尔邦又被并入印度联邦,成为了印度的一个直辖区域,在这个2.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曼尼普尔邦可以说是印度最为独一无二的一个区域,因为这里生活的大多数居民肤色都是。典型的黄皮肤人种,甚至大部分人的五官看上去和中国人相差无几。

三、坚持不学印度语,不与印度人通婚,使用“六星红旗”
事实上,过去多年以来,曼尼普尔邦一直坚称自己是华夏的后代,因为在历史上古代中国的秦朝国王与中药王朝的公主通婚所建立了这一区域,曾经在隋唐时期有汉人在这里建制,所以现在的居民都是当时汉人的后代。
至今为止这一这里的族群的生活习惯和我们的中国株洲传统文化都极为相近,例如龙的图腾,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诸多传统与文化,与中国国内的风俗文化几无差异。

对于曼尼普尔邦人来说,一方面源于坚信自己是华夏汉人的后代,经由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祖先的谆谆教诲,生怕自己的子漂亮的子孙后代“忘却根本”,告诫后代始终坚信自己是华夏后裔。

另外一方面,这一区域当中历年来对在英军英国殖民和的割据之下,与印度的政府割据状态,历史沿袭下对于印度的态度一直极不友善,多年里坚持不与印度人通婚,在族群内家庭片部不讲印度语,不学习印度的文化,坚持在族群内部不被印度所同化。
作为一个印度高度自治的邦,就连曼尼普尔邦的邦徽,也仅比中国多出了一颗星星,是一个是一面鲜红的“六星红旗”。

在至今为止曼尼普尔邦的很多年轻女性,坚决拒绝嫁给印度人。为了保证自己的民族血统的纯正。所以也因此活成了一只在印度特立独行的族群,面对这样的强悍,印度政府多年里也较为头疼,最终只有在边境官要上设置极严厉的关卡来制约和禁锢曼尼普尔邦的坚持独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