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交通站》这部情景搞笑剧,真的很值得看吗?

  一次餐桌上闲聊,一个中年人朋友有腔有调地模仿了一段台词:

  “皇军没来,你TM欺负我,皇军来了,还TM欺负我, TM皇军不是白来了吗?”

  这段经典台词,引起众人兴致,他说:这是一部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可惜生不逢时!

  听了这席话,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就找到这部老剧看了一遍。

  剧情讲的是1940年前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冀中小镇安邱城发生的故事。剧中不涉及男女爱情故事,所以跳出了漂亮女演员的套路,全靠戏剧本身,以实力吸引人。导演编剧是英氏兄弟,当年他们算是一只奇特的团队,这部剧以一种令人捧腹大笑的风格演绎出来,但同时又可以感受到革命的熏陶和乐观主义精神。

  剧集一共28集,那个时候拍情景剧搞笑喜剧,而且是抗战题材,属于第一波创新了吧!虽然基本上是刷嘴皮子的戏,虽然剧情发展有一点点慢,但是要充分结合当时背景来看待,该交代的东西还是不能丢的,我觉得称之为情景剧巅峰之作,并不为过,可为何当年没有特别火爆呢?可能有很多历史原因吧。

  第一,时间原因。剧本无疑是好剧本,喜剧元素有很多,而且用现在喜剧人的话说就是喜剧的背后其实有悲剧。只可惜生的有点早,在2004年当年那个条件下,剧务、服装、色彩等等都难免偏劣质,缺乏更多的喜剧色彩,基本全靠演员实力去演绎。试想一下,当年能输出这样的作品,已实属难得。

  第二,播放原因。当时由于出品方是山东电视台,属于独家播放,受众面不太大,当年不像现在这样网络平台发达,又因为剧本台词很多口语中出现粗口,导致电视台只能把它安排到深夜剧场。这样重重受限,收视率不高也是能理解了。

  第三,观众原因。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情景喜剧的魅力,都还没有现在这个敏感度,而且战争题材的观众,一般是中年人为主,当时的中年人并不太懂得搞笑幽默的东西,觉得很古怪,觉得有点胡闹吧。

  现在再看了这部剧,不由得感叹英氏出品是极有创意、对观众对社会是极有诚意的,难道我就是长尾效应里面的长尾?我来说说这部剧。

  首先,摆脱了抗战题材一贯的 “枪林弹雨也打不死的英雄”这种表现手法,而是变成喜剧的表现手法,通过喜剧手法讽刺当年的日本人和汉奸走狗,让大家感受到当年革命的熏陶和革命精神。

  其次,这部剧没有“男女爱情”和“漂亮女演员”的套路,满满的都是干货和实力贡献。

  再有,剧情跳出了“大英雄、大人物”的角色定位,而是以再普通不过的群众老百姓为主角,以普通人每天栩栩如生的日常行为语言为戏码,生动又深刻地体现他们身上珍贵的人民精神,抗战胜利离不开当时所有人的努力,包括每一个普通人民一点一滴的积累贡献,即使剧中没有围绕伟大的英雄人物去演,但同样给观众塑造出革命英雄的精神和气概,谁说非要大英雄、大人物才有看头?

  另外,这部剧台词处处是梗,完全符合喜剧搞笑特点,其中“贾贵”这个角色是一个十足的地痞汉奸走狗,对日本人谄媚,对老百姓蛮横,他的台词金句密集,处处是包袱,一股地痞无赖的劲,满嘴糊弄和蛮横,演员对此人物角色刻画得深入骨髓,他一个人几乎承包了全剧一半的搞笑,直到现在观众对这部剧流传最多的流量明星也是他,本文开头在朋友饭桌模仿的就是他的台词。

  但是喜剧最大的特点是讽刺、和喜中有悲。喜剧人说过,喜剧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喜剧的背后往往反射出来的是悲剧的领悟。

  比如剧中有一个人物角色叫“白翻译”,他本来是当地平民,性格贪财胆小,为了发财谋生去给日本人“野尻正川”当翻译,他本来只是想在乱世中求安稳生存,他却没想到,当日本人到乡下清剿,乡下老家全村所有亲人都被杀害,只剩下母亲和三叔三婶在八路军帮助下从侥幸逃脱,当他母亲给他讲述这些遭遇,他在剧中痛哭不已,他和母亲在剧中精湛的演绎,给这部喜剧留下了最煽情的一幕。用喜剧演出的悲剧,何其难,何其辛酸!

  这部剧并不算长,但每一集都与明星演员来客串,比如陶虹、李琦、于谦、郭德纲、梁天等等,全都是实力明星,打造了这么一部经典好戏。

  总之,这部用心良剧当年由于种种原因不温不火,真心为之感到遗憾,如果作品出生现在这个条件下,想不火都不行啊!值得一看。

  最后说一句,片头曲有也很搞笑好听哦,名字叫《八路军拉大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