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隐藏着陈凯歌的秘密,李白和杨玉环是他的化身
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取得票房极大胜利的影片。一定是覆盖最普罗大众的文娱消费需求的产品。
《战狼2》的爱国主义军事动作片如是,
《美人鱼》的喜剧爱情片如是,
《捉妖记》的奇幻喜剧亦如此,
尤其明显的,就是国产片前20里面,带有喜剧元素的影片占了大半,尤其是前10部里,8部是带有喜剧标签的。
如此看来,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如今的两极评价,或许注定电影不会是超级卖座的影片。
翻看一下网友或影评人的评价,夸奖的、打五星的有之,
认为普普通通,一般的有之,
还有观众认为其故弄玄虚,实则《无极》第二,
这种两极化的评价与陈凯歌这个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在大众眼里的形象一致。
从1984年,32岁的陈凯歌导演电影处女作《黄土地》一鸣惊人,到1993年其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成为首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
陈凯歌就此成为中国导演塔尖上的人物,之后被大众认定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等一起成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领军者。
作为中国个人气质最为浓郁的大导演,张艺谋都认为陈凯歌是一名深受人文古典气息影响,有着文人古典气息的导演。
冯小刚则称凯爷是文以载道的那种,是该思考人类、民族性的精神问题的艺术家。在中国电影导演里,厚重这个词唯他接得住。
30多年来,陈凯歌仅执导了17部电影,他始终将自己对历史文化、东方民族性的思考化为创作动力,将思考所得探索投射到大银幕,留下一部部具有鲜明气质的“作者电影”。(《搜索》除外)。
只是,这些思考并不会为大众全盘接受,尤其是“爱讲道理、好为人师”的特点,令陈凯歌在新千年后,总是饱受质疑和批评。
▼
《道士下山》之后,陈凯歌瞄上了日本作家梦枕貘80年代创作的魔幻悬疑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这部写作历时了17年的小说让陈凯歌叹为观止,夜不能寐。
陈凯歌找来《卧虎藏龙》编剧王慧玲,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将一部充满日式怪谈气息的“魔幻、悬疑、历史、伦理”诡谲小说,简化成一段“爱与复仇”的故事。
为了重塑大唐长安的恢弘气象,陈凯歌坚持搭建实景长安城,并种下众多树苗。花费巨资,历时六年。只为在电影中重现往日气势。
影片以日本驱邪沙门空海到大唐驱邪,求解无上密作为引子,长安城此时正逢妖猫作乱,使得帝王驾崩、官员死伤、百姓惶恐。
而白居易为写作“杨玉环李隆基的爱情长诗”侍奉宫闱,结识空海。两人为解决妖猫危机、探寻背后与杨玉环的关系,开始走访长安城。
在金吾卫陈云樵家的事情最为离奇,两人在妖猫指引下,一步步梦回玄宗朝代。
最终揭开隐蔽幽暗的历史背后龌龊的真相。
《妖猫传》所展示的气质,令很多观众想起12年前的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
一样的奇幻外衣,一样的人性哲学思考,连秋千、大树那种意象都像是搬运过来的一般。
只是,比起《无极》,这部电影的野心小了,故事相对更易于被观众所接受。
影片的优点和缺点在不同观众眼里必然是不同的,但至少这部电影比起半部好片的《赵氏孤儿》要有意趣。或许可以说,《妖猫传》是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后最有品质的电影。
影片所呈现的大唐盛世景象,那瑰丽的场景、开明包容的气象万千,穷尽奢华的极乐之宴,都是对于那个时代梦幻般的想象。
在花萼相辉楼,有幻术变化万千的表演,有李白的肆意狂放纵酒吟诗、有万国来宾欢聚一堂,也有唐玄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花萼相辉楼就是那个开元盛世辉煌的化身,也是盛唐极致的晚霞。由此之后,奢靡不再。
比起以往的“大唐题材”电影,这部电影或许不是最还原忠实历史的,但一定是最有意蕴和指摘的。
▼
生在中唐的白居易和倭国游学而来的空海,都对那个年代仰慕已久。
而中唐探案的两人,一动一静,一开一合。白居易的张狂潇洒,无情无义,空海的时刻沉思,迷之微笑。两种气质,或许是对于“世相人间”看待尺度所致。
重要的是,影片所揭示的真相,与我们惯常的所学所知极为不同。
一个女人,盛世时,是盛唐的象征,受亿万臣民的膜拜。
衰败时,是王朝的红颜祸水,始作俑者,遭爱人欺骗,万民唾弃。
韩国剧其对于历史虚无的探讨和对于极权主义的虚伪批判,比起某些电影的模棱两可,颇为明确。
当然,影片的缺憾也极为明显。
叙事节奏的失控和平铺直叙,走入平庸是最大的遗憾。
前面对于妖猫作祟的刻画,用时许久,尤其是春琴和陈云樵这两个人物的戏份较多,很多戏都是浪费时间。
本来前半段悬疑感和惊悚感铺的还行,可惜镜头一转,一篇日记,流水账式就把真相揭开了。
而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刻画与最后真相揭露的“粉丝为爱豆”复仇的言情套路,则有点为很多观众所无法接受。
于我而言,是愿意接受这样的真相的,只是白龙对杨贵妃的深情比起丹龙对白龙的久伴显得说服力和交代不足。才显得有点违和。
而在群星云集的演员表里,这些大咖、鲜肉、实力派,表演的完成度也有高有低,在入戏时状态上也就有变化。
杨玉环的表演纯粹简单,反而显示出影片中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
辛柏青的李白初看不太符合,但接下来的举止言行立刻让李白活了,是真正的盛唐象征,所谓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妖猫传》继续了陈凯歌“影以载道,影以咏志”的传统,其借由盛唐兼容并包表达一种知识分子生于美好时代的怀想。
同时,陈凯歌在片中设置了两个自己的化身。
一个是被驱赶出长安,永不得回的李白,一个是被“尸解大法”欺骗,怀着爱和希望躺入棺冢的杨玉环。
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才气纵横,胸有万象。却郁郁不得志,最终被赶出长安,盛唐也就此衰败。
杨玉环,和平时众星捧月,李隆基、阿部、安禄山等等,一堆有地位的权势男人都喜欢她。但一旦祸起,便只能被抛弃,只剩一个少年,纯真挚爱,牵挂陪伴。
而陈凯歌曾像李白一样被大众追捧,被知识分子和媒体花式夸奖。一个文青,有此待遇,何其满足!
但电影市场化后,文娱消费日渐挑剔,大众审美快速更迭。陈凯歌跟不上这个时代了,被更多普通人评头论足,甚至恶评如潮。他很受伤。
但在《妖猫传》,他则给出自己的答案,以佛法为哲学之基,万物皆空,唯有情真。
陈凯歌,还是最会装逼的那个导演,他游离在观众之外,时代之边缘,往往剩下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EN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