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品牌丨南京人,吃鸭子我们是认真的!

  纵横华媒国际推出“城市文化品牌计划”,助力城市打造专属的文化品牌、进行产业升级!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

  不,是连跳下江的机会都没有。

  

  盐水鸭、烤鸭包、鸭架汤、鸭油酥烧饼……

  南京人把对鸭子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人一天至少能吃掉8万只鸭子,

  也难怪,鸭子见了南京人腿都要抖三抖,更别提游出南京了。

  

  所谓“三天不吃鸭,走路要打滑”!

  无鸭不成席,鸭肴的美味早已深深刻在了南京人的基因里。

  在南京人的心目中,吃什么都不如斩只鸭子最补。

  南京人出去买菜时,还差一个荤菜,很自然地就去斩只鸭子,

  吃鸭子不需要特别的原因,像是已经刻在基因里的习惯,隔几天就要吃一次。

  

  要说认识到南京人爱吃鸭子的程度,还是从南京人的一项技能说起,

  他们可以在一堆吃的里面,快速的、准确无误地分辨出鸭子,

  然后无视其他一切吃的,仅凭本能似的,直接将魔爪伸向鸭子。

  对于吃鸭子,南京人之间形成了惊人的一致,至于不爱吃鸭子的南京人,大概算是濒危群体了。

  

  据北京各烤鸭店老师傅们比较一致的说法,北京烤鸭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其烤制方法最早始于金陵(南京),

  不过,那时所用的鸭子多是黑色羽毛、体型瘦小的南京湖鸭,

  烤出的鸭子称作“金陵片皮烤鸭”。

  以后,成为明宫御膳房里的佳肴。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喜食烤鸭,日食一只,乐此不疲。

  明成祖朱棣受此影响,亦嗜食之。

  他迁都北京的时候,便带走了许多御膳房烤鸭高手。

  美食的诱惑力总是巨大的,后来,北京烤鸭渐渐传至民间,

  连用的鸭材也是“南京湖鸭”,便先有了“便宜坊”,再有了“全聚德”,

  近年又有了“大董”烤鸭店,于北京三足鼎立。

  

  南京的鸭子有三种做法:盐水鸭、板鸭、金陵烤鸭。

  盐水鸭

  盐浴、按摩、过卤、最后在开水里烹出灵魂喜剧片——每一只盐水鸭,都经过手与火漫长的洗礼。

  咸香的肉质背后,是一点火候也不可缺少的稳妥工序。

  而这些步骤,则是在漫长时间的洗礼下进阶而成。

  

  板鸭

  相比当代现做现卖的盐水鸭,板鸭才是上古嫡传的,名正言顺的盐水鸭。

  古法里的板鸭,由于超长制作时间,以及为了保存而不得不降低口感的必须工艺,的确比现在的盐水鸭的名气低了一些。

  

  金陵烤鸭

  相比于北京烤鸭这种那种各种意义,深入小区门口的南京烤鸭亲民而硬核,别具一番江湖气概。

  从塑料盒里把齐齐整整的烤鸭肉放进自家碗(这时塑料盒就变成了垃圾盒),

  再浇一袋卤子——烤鸭于这一刻被注入了灵魂,你也破解了关于鸭都的文化密码。

  

  “城市文化品牌计划”致力于全方位助力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和产业升级,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加入“城市文化品牌计划”,为您的建设发展注入第一动力!关注公众号:纵横华媒国际,了解更多精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