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为何大爆?
![]()
![]()
文/陈佳俊
编辑/西西弗斯
意犹未尽。
记得之前追《隐秘的角落》,有过这种感觉,后来找到原著小说又读了一遍。
这一次,同样觉得不过瘾。
我特别喜欢这部《沉默的真相》的地方,在于它的独特。
就像小说的作者紫金陈在微博上所说的:“这部剧在国产剧里没有对标品,属于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
《沉默的真相》
![]()
在介绍剧情之前,我想先简单对比一下前面提到的两部剧。
如果只看评分的话,《沉默的真相》似乎更高一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隐秘的角落》凭借秦昊的爬山梗在前几集积累了大量的关注,顺利破圈,评价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也在所难免。
![]()
两部剧的创作思路非常接近。
一个强调隐秘,一个重在沉默,只不过表达的手法稍有不同。
我们先看《隐秘的角落》,首先是一段倒叙,到第一集快结束的时候,不仅重复了一遍犯罪过程,而且以三个小孩拍到的视频收尾。
案件的来龙去脉,包括张东升的作案动机,交代得清清楚楚。
![]()
反观《沉默的真相》的开场。
一个男子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进地铁站,只见他过安检的时候神色慌张,东张西望,在和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后,先是逃走,紧接着扬言自己准备引爆箱子里的炸弹。
事发突然,警方开始疏散人群,并迅速控制住局面。
随后,拆弹专家打开箱子,发现压根就没有炸弹,取而代之的是一具成年男性的尸体。

拖着行李箱的男人是张超(宁理 饰),当地的一名刑事律师,而箱子里的尸体叫江阳(白宇 饰),之前在平康县当过检察官。
张超被抓之后,很快被确定为杀人凶手,结果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法院的庭审现场,案情发生了意外反转。
法庭上,张超直接翻案,并且拿出了十分有力的不在场证明。
![]()
如果把《隐秘的角落》的“爬山案”比作一张扰乱暑假的多米诺骨牌的话,那么《沉默的真相》里的“地铁抛尸案”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段即将被忘记的记忆。
为什么很多人说这部剧高开高走,甚至是高开炸走?
因为它不仅拍出了沉默的对象,而且讲清楚了沉默的原因,以及想要真正做到不沉默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随着剧情的深入,迷雾一点点散开,真相就像是一颗洋葱,剥得越深,越直击人心。
这是一个坚守正义的故事。
![]()
时间线一共分成三条:
2000年,到苗高乡支教的大学生侯贵平(陆思宇 饰),在调查女学生翁美香自杀原因的时候意外身亡。
![]()
2003年,侯贵平的大学同学,也就是年轻的检察官江阳决定挖出侯贵平案背后的秘密,结果线索一次次中断。
![]()
2010年,江阳的尸体出现在地铁站,刑警严良(廖凡 饰)重新开始面对一连串的谜团。
![]()
这几件事一环套着一环,相隔数十年,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并非找不到凶手,而是即便知道了真相,依然做不到将其绳之以法
说到底,就是剧中黄毛面对审讯吐出来的那句话:
上面有人。
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侯贵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或许是太年轻了,还没有看清这个世界,便早早带着一腔热血倒在了漆黑危险的丛林。
晚自习的黑板上,他写下过这样一段英文,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如果一直不放弃?这样能带来希望吗?”
这个疑问,侯贵平没有得到答案,却继续传给了江阳。
![]()
面对李静的求助,如果不是女友吴爱可的坚持,理智的江阳可能不会蹚这趟浑水。
他拿着一个月的工资找到法医陈明章,结果对方警告他,决定这个案子走到哪一步的不是证据,而是官位的大小。
一旁的吴爱可听完,比谁都自信,因为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副检察长,官职不小。
结果到了后面,江阳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他一次次触碰到真相,却一次次被掐住了喉咙。
从犹豫到坚持,再到无悔,江阳就像一根被射出去的利箭,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靶子才能停下。
他原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检察官,有着大好的前途,结果为了那一句“我尽力吧”付出了一切,不仅放弃了前途,丢掉了爱情,甚至伤害了好不容易组成的家庭。
![]()
这么做有意义吗?值得吗?
这个问题侯贵平问过自己,朱伟问过躺在病床上的江阳,严良同样问过矿泉水桶旁的朱伟。
最终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原著小说的名字是《长夜难明》,意指漫长的黑夜难以找到光明,正是因为还有像江阳这样一群不愿意沉默、不畏惧黑暗的人,才得以看到黎明的曙光。
![]()
接下来,主要聊聊这部剧和原著的一些对比。
总的来说,剧本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剧情的推进,除了一些细节,比较大的改动主要集中在记者张晓倩的身上,通过这部分的原创剧情,延展出另外几条故事线。
第一点,不断在报纸上拼凑的九宫格照片。
这张侯贵平在酒店门口偷拍到的照片,在原著小说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证物。
网剧在改编的过程中,结合张晓倩的身份运用了这种戏剧性较强的讲述方式,增加案件悬疑感的同时,也让剧情推进的节奏更加紧凑。
![]()
第二点,朱伟的提前登场以及最后关键人证的反转。
老实说,通过在全市制造爆炸恐慌的计划,有些偏激,不过一开始张超手上的那个“引爆器”变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道具。
严良找到陈明章谈生意,两个人握手,严良悄悄把遥控器还给了陈明章,这里暗示他已经猜到了江阳自杀的方式以及自杀的原因。
十二集的结尾,两个人在墓地握手告别。
这一次,陈明章又把遥控器交到了严良手上,我觉得这应该是感谢和认可,感谢他没有让计划失败,认可他同样有着江阳和侯贵平那样追求正义的精神。
![]()
至于张晓倩身份的揭露,也是一个亮点。
原著《长夜难明》到最后主要是凭借葛丽孩子的亲子鉴定作为证据,而剧中的李雪作为当年的性侵受害者,不愿意继续沉默下去,并且以这样的方式站出来揭露真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
她让这场正义的胜利变得更有意义,与此同时,也对人生的选电影先生择做出了进一步的拷问。
![]()
第三点,则是在剧中不止一次出场,被关在精神病院的刑警刘明洋(原型 宋名扬)。
很多人觉得这个角色对剧情没什么影响,有点多余。
在我看来,他其实是一种象征。
一方面,我们在严良和张晓倩的对话中得知,当年执行卧底任务的原本应该是严良,后来刘明洋代替了他。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严良追求正义的动力时,他手上送给儿子的礼物以及住在医院的刘明洋都是很好的对象。
![]()
另一方面,刘明洋在剧中反复提到一样东西,就是奖章。
作为卧底,他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了很多。这一点和江阳很像,为了争取心中的正义,采取了一些不符合程序的手段,最终只能成为光明背后的英雄。
为了呼应这一段,剧情在严良被嘉奖之后,还插入了一小段看望刘明洋的镜头。
注意看刘明洋的胸口,多了一块奖章。
很明显,这块奖章既是严良答应给好朋友的,也是给江阳的。
![]()
除此以外,小说里印象比较深的,也有几个地方。
比如小说的开头。张超拖着行李箱还没有进入地铁站的时候,有一段关于等红绿灯的心理描写:“人们已经想不起来第一次闯红灯的时间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回过头来看,这一段就是紫金陈对故事主题的第一次呼应。
大家之所以敢闯红灯,是因为人群的力量,随波逐流,反观拖着尸体的张超,成为了那个独自等待的行人。
![]()
比如小说里,侯贵平教的都是小学生,并且着重突出了留守儿童这个标签。
这一点剧集改成了高中生,不过最后一集李雪信息档案中的出生日期依然在暗示,侯贵平案发的时候,她应该还是未成年(十四岁左右)。
![]()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断提到,幕后黑手的身份。
网剧当中,当照片露出全貌的时候,我们知道大佬的名字是曾祥东,副市长的女婿。
原著《长夜难明》里的大人物则叫夏立平,职位不仅很高,结尾也暗示他背后还有更大的靠山。
这么改,自然是妥协的结果,不过我觉得影响不大。
为什么?
因为不管多大的官,最致命的都是权力的滥用。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即便是曾祥东这样的角色,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只手遮天,可见权力的层层递进所导致的腐败,才是真正让人胆战心惊的关键。

如果你问我,看这部剧什么地方觉得最难受?
无疑是江阳在饭桌上发现钱包丢了的那一刻。
尽管他的嘴上不断念叨着钱包,但我们都知道真正让他觉得不甘的,是此前一次次的徒劳无功。
一点也不开玩笑,看着他留下的泪水,我的心里甚至产生了一种念头——
都这么惨了,要不就别查了。
很难具体表达出这种感觉,近乎于窒息,即便最后看到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依然没有立马消散。
但我想,或许这就是一部好剧的力量吧。
![]()
![]()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