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后再看《金枝欲孽》:才懂玉莹和孙白杨相拥赴死,有何深意

  金枝欲孽》已经播出17年了,第一次看《金枝欲孽》时,我喜欢玉莹的单纯和可爱,讨厌尔淳的心机。玉莹和孙白杨被皇后派人放火烧死时,我还感慨为何尔淳能平安逃出宫,玉莹却落得去世的下场。如今再看《金枝欲孽》才知道玉莹斗不过尔淳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她单纯善良,而是她的恶毒和自私,注定了她的悲惨结局。

  

  初识尔淳时,展露心机。

  玉莹和尔淳是被皇上选进宫的秀女,她们在进宫的路上遭到天理教追杀,无奈躲到了一座破庙里。护送贡品的侍卫孔武和阿爽偶然从天理教人的手中救下她们,但孔武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不愿意护送这群秀女进宫。

  尔淳知道孔武和阿爽不想被她们拖累,所以和其他秀女联手将孔武运送的贡品搬到庙里,威胁孔武要想带贡品走,必须带着她们一起走。孔武为了拿贡品交差,只能认栽。

  进宫的路上路途颠簸,玉莹被马车跌下来,她及时抓住了尔淳的手,却因为力气不足,只能被马车拖在地上走。眼看着玉莹体力不支,没有一个秀女肯帮忙把她拉上车。阿爽看不下去,跳下车救了玉莹。玉莹被救后,忐忑地对尔淳说:尔淳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就没命了。我刚才好怕你会松开手不救我啊!

  正如玉莹所说,如果尔淳松开玉莹的手,玉莹一定会被追赶在后面的天理教人抓住,性命不保,但是尔淳没有这么做。

  玉莹经过这件事,知道这群秀女中没人肯帮她,只有尔淳一个人心地善良,不肯看着她掉下马车。但尔淳不可能次次都救她。为了收买尔淳的心,玉莹将父亲送给她的玉佩送给了尔淳,和她义结金兰。玉莹告诉尔淳,她父亲是湖广总督,地位显赫。玉莹的言外之意是,我身份尊贵,只要你善待我,日后一定少不了你的好处。

  尔淳从未怀疑过玉莹的真心,甚至因为玉莹送给它这块很有份量的玉佩而心生感动。可就在此时,天理教的人追上来了,尔淳逃跑时觉得不对劲,回头时才发现玉莹早已悄悄蹲在地里。

  

  尔淳看了一眼玉莹,再看看追来的天理教和自己,才知道玉莹蹲下不走,是希望尔淳逃跑时的动静能引开天理教的人。

  玉莹刚才还和她义结金兰,说好了要做好姐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今遇到危险,她本可以喊尔淳一起蹲在地上不出声,等天理教的走远了再现身。可她却为了活命,让尔淳一个人引开天理教的人。

  尔淳猜到了玉莹的用意,所以她故意对孔武说,她和玉莹走散了。孔武为了逃命,只能丢下玉莹离开。但尔淳良心未泯,就算玉莹这么对她,她还是不忍心让玉莹被天理教的人抓住。马车颠簸时,孔武看到了尔淳手里的玉佩。孔武问她,玉佩是谁的?尔淳说,这是玉莹送给她的。

  

  尔淳知道孔武私心很重,一心只想奔前途,如果玉莹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孔武一定不会舍命回去救她。只有让孔武知道玉莹身份尊贵,他救了湖广总督的女儿,以后一定会升官发财,才会冒着危险回去救玉莹。

  果不其然,孔武得知玉莹是湖广总督的女儿,立刻调转马车回去救玉莹。其实以尔淳的聪明,如果她想除掉玉莹,只要她谎称这块玉佩不是玉莹的,孔武一定不会回去救她。

  虽然尔淳将玉莹一个人留在危险的地方不地道,可她最后还是间接救了玉莹。相比玉莹遇到天理教的人,为了自保让尔淳陷入险境的做法,孰善孰恶,一目了然。

  姐妹俩反目,玉莹更胜一筹。

  玉莹和尔淳进宫后,依然以好姐妹相称。玉莹多次在尔淳面前表示自己将来要做皇上的宠妃。尔淳是徐公公安插在宫里的眼线,目的是获得皇上的恩宠,保佑徐公公将来飞黄腾达、颐养天年。

  玉莹是这群秀女中美貌最出众的人,她若是得宠了,其他姐妹就面临失宠,为了报答徐公公养育她们的大恩大德,尔淳只能在玉莹还未得宠前,将其赶出宫。尔淳的目的是毁了玉莹的美貌,谁知她还没动手,玉莹的身上突然起了很多疹子,导致她没办法面见皇上。

  

  尔淳故意装病,将她的药和玉莹的药调换,想让玉莹的身体越来越差。谁知玉莹早就知道尔淳和淑宁、沅琪是一伙的,故意将计就计,假装自己陷入尔淳的算计。

  后来孙白杨识破了尔淳换药的事,淑宁嫉妒沅琪被皇上看中,故意算计沅琪,让人误以为沅琪才是给尔淳和玉莹换药的凶手,害得沅琪因为这件事送了命。玉莹故意在尔淳面前说:沅琪为了害我,竟然想出换药的法子,真是太恶毒了。我真巴不得如妃娘娘狠狠惩治沅琪,像她这样狠毒的人,把她赶出宫都是轻的。

  尔淳一直以为玉莹只是脾气差些,其实心地单纯,经过这件事她才知道玉莹的心机颠覆她的想象。因为玉莹早就知道沅琪是尔淳的好姐妹,故意在尔淳面前咒骂沅琪,就是想看尔淳的反应,暗示尔淳别再陷害她,否则只会和沅琪的下场一样。

  比起尔淳的演技,玉莹才是演戏高手。她们表面上互称姐妹,其实都在算计对方。只是尔淳处在明处,玉莹处在暗处。

  对好人没心机是善良,对坏人没心机就是愚蠢。在皇宫中,心思单纯的人注定活不长久,玉莹和尔淳心机颇深,并不是坏事,只是想在皇宫保命,不止需要心机,还需要稳定的心态和做事思虑周全的能力。

  

  情绪不稳定,做事冲动。

  玉莹和尔淳最大的区别是,尔淳无论遇到什么事,哪怕内心风起云涌,表情依然波澜不惊。她说话时声音纤细柔弱,很少动怒。可反观玉莹,每次遇到事情都大呼小叫,沉不住气。

  玉莹的美貌吸引如妃的注意,为了帮助玉莹躲过如妃的算计,安茜故意在她误闯陈妃的宅子时,将她的脸用墨水画花。玉莹不理解安茜的用意,当着众多秀女的面,怒斥安茜只是奴才,竟然敢拿画笔在她脸上乱画,真是活腻歪了。

  玉莹没进宫之前,就因为性格暴躁、说话欠妥,导致身边的人都排斥她,甚至看到她掉下车险些丧命也不愿意伸手相助。如今她这样怒斥安茜,安茜若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以安茜的手段和心机,玉莹恐怕还未侍寝,就已经离开人世了。

  后宫里,如妃的权利比皇后更大,尔淳等人知道女人最讨厌别人和自己撞衫,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如妃。为了让玉莹得罪如妃,她们故意收买如妃的下人,提前得知如妃娘娘穿什么衣服,让玉莹和如妃撞衫。

  

  安茜知道玉莹脾气暴躁,依然不计前嫌,告诉玉莹尔淳和淑宁是一伙的,劝玉莹不要听信尔淳的话,按尔淳的意见选衣服。安茜对玉莹一番好意,宁愿得罪尔淳也要帮助玉莹。

  可玉莹呢,为了得到皇上的宠爱,她把安茜害死鄂公公的事情告诉如妃,要不是皇后出面保住安茜,安茜和孔武都会因为鄂公公的事丧命。

  玉莹把这事告诉如妃之前,就知道安茜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可她不在乎,只要能得到荣华富贵,就算再牺牲几个奴才,她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而尔淳不同,她看似无情,其实最重情义。沅琪被淑宁害死后,尔淳自责好久,为了让良心好过,自愿服毒。要不是孙白杨出手相救,尔淳可能命不久矣。尔淳做事,从未牵扯过无辜之人,而玉莹做事,为达目的可以牺牲其他无辜之人。

  

  尔淳和玉莹闹僵的事,宫里人尽皆知,尔淳得到皇上的宠爱后,孙白杨担心尔淳利用身份上的悬殊打压玉莹,为了保住玉莹的命,谎称她得了病,让她从钟粹宫搬到了偏僻的宫殿居住。玉莹一心想得到皇上的宠爱,如今搬到这偏僻的宫殿,想见皇上一面难如登天。

  玉莹气愤不已,对孙白杨吼道:在这里住,和坐牢有什么区别?墙上有蜘蛛网,下人干活也推三阻四,是不是要我憋疯了你才满意?我有什么病啊,这全都是你说的。

  为了得宠,玉莹跑出宫殿向如妃投诚,如妃扔给她一件尖锐的首饰,让玉莹划破自己的脸再表忠心。玉莹犹豫了,如妃不屑地对玉莹说:六宫之中最令我讨厌的,就是那些妄图和我争夺皇上宠爱的女人,既然你一心向我,不想和我争宠,那就划破你的脸吧!

  

  玉莹做事冲动,若不是孙白杨及时出现,说玉莹有病在身,如妃很可能毁了玉莹的容貌,让她再无资格和其他人争宠。

  孙白杨好心替玉莹解围,玉莹回到房间,却斥责孙白杨多管闲事,如果不是他,她已经是皇上最宠爱的女人。孙白杨就是见不得她好,所以才针对她。

  玉莹做事冲动,言语之间充满自私和趾高气昂的优越感,她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她人的难处。就像安茜知道她担心宫外的母亲,想换些银两给母亲,安茜见他可怜,答应帮她想办法。但皇宫的守门侍卫查得严,没办法把东西换成钱。

  玉莹看到首饰被安茜拿回来,再次怒斥安茜:你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知不知道变卖首饰的钱对我有多重要,我等了这么久,你现在才说帮不了我,你让我怎么办啊?为什么你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啊?

  我曾看过一句话:情绪泛滥就是情绪失控。在情绪完全失控的时候,个体的情绪太强烈,观点太狭隘,思维太混乱,根本无法听进他人的意见或用理性解决问题。情绪泛滥会使个体丧失情绪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使同理心荡然无存。

  

  玉莹情绪反复,遇到事情总是走极端。她看不到别人的善意,做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事情按照她想的方向发展,她就心平气和,如果事情没办法按照她想的方向发展,她就大吵大闹,走极端。

  控制情绪,是成年人的必修课。只有不被情绪激怒,不被情绪左右的人,才不容易被眼前的困境打败。玉莹情绪不稳定,会让自己走很多弯路,不仅容易失去别人对她的信任,还会暴露自己的小心机,为自己树敌。

  如果不是安茜圣母心泛滥,不管玉莹如何对她,她总是无条件帮她,否则以玉莹的心机和能力,恐怕这辈子都难得到皇上的宠爱。

  能力不足,贪心有余。

  孙白杨喜欢玉莹,事事为玉莹筹划,但是在玉莹眼里,只有利益没有真情。尔淳将玉莹和母亲画像拿走后,孙白杨担心玉莹思念母亲,便凭借记忆,画出了和之前毫无差异的画像。尔淳气愤不已,拿着之前偷走的画像告诉玉莹,孙白杨一直在欺骗她。

  尔淳希望玉莹和孙白杨闹僵,玉莹却从尔淳的话语里听出了端倪。她发现尔淳在吃醋,因为孙白杨从不轻易给人画像,他给玉莹画像,说明他喜欢玉莹。

  尔淳喜欢孙白杨,当她得知孙白杨喜欢玉莹时,心里充满愤怒和恨意。她不明白玉莹满腹坏心思,为何能获得孙白杨的宠爱?难道是因为玉莹长得国色天香,孙白杨看中了她的美貌?尔淳她很想毁了玉莹的脸,可考虑到孙白杨的感受,她有很多机会下手,却从未下手过。

  

  但玉莹知道尔淳喜欢孙白杨后,却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抓到了拿捏尔淳的把柄。玉莹为了激怒尔淳,让尔淳的日子不好过,故意当着尔淳的面和孙白杨暧昧。当她得知尔淳怀上了龙种,以后母凭子贵,就把主意打到了孙白杨身上,利用孙白杨对她的感情,成功怀孕。

  尔淳不想和玉莹斗,她针对玉莹只是不甘心孙白杨心里只有玉莹一个人而已。但玉莹不同,她事事争强好胜,总想压尔淳一头。在她眼里,除了她没人配得上皇上的宠爱。

  后来安茜得知皇后杀害了她奶奶,为了给奶奶报仇,安茜利用皇上赐给玉莹的金牌,假扮成太监靠近皇上,安茜得宠后,玉莹知道安茜利用了自己,表面上答应和安茜联手除掉尔淳,实际上设了陷阱想对付安茜。

  为了让安茜罪名落实,她将无辜的孙白杨牵连进来,想以私通的罪名狠狠处罚安茜和孙白杨。谁知安茜没有及时出现,被抓的只有孙白杨一人。

  孙白杨无偿帮助玉莹太多了,可玉莹为了报复安茜,将对她有恩的孙白杨牵扯进来,玉莹这招太狠了。为了报复别人,她不在意多伤害几个无辜之人。像她这样不择手段之人,很难得人心。因为她心里容不下别人,尤其是对自己不好的人。

  电影先生

  尔淳在这一点上,就比玉莹大度。尔淳知道安茜是玉莹背后的谋士,没有安茜出谋划策,玉莹就不会得宠。安茜一直站在尔淳的对立面和尔淳作对,但尔淳从未动过让安茜死的念头。哪怕玉莹和尔淳争斗如此激烈,尔淳也只是和玉莹置气,从未想过置玉莹于死地。

  所以在我看来,玉莹比尔淳残酷多了。孙白杨被抓后,玉莹担心事情败露牵连到她,给孙白杨准备的点心里放了毒药。要不是孙白杨的手下想吃点心被孙白杨阻止,让玉莹看到了孙白杨对她的真心,说不定孙白杨已经去世了。

  玉莹情绪管理能力差、脾气大、像她这样的人,能得到安茜和孙白杨的帮衬,已经比其他人幸运太多。只是她不懂得满足,做事步步为营,结果把自己算计进去了。

  写在最后:玉莹是家里的庶女,虽然地位卑微,从小被父亲的其他女人和孩子挤兑,导致她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为母亲争脸,但这不是她为了荣华富贵陷害别人的理由。

  尔淳城府深、做事有头脑,以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宠冠六宫,比如妃更得势力,但她没有这么做。因为上位的路上,注定了算计和牺牲,她不希望有无辜之人牵连进来。

  她知道孙白杨喜欢玉莹,她有太多方式可以惩治玉莹,让孙白杨永远见不到她。但她没有这么做,哪怕心里无限酸楚,她还是选择成全孙白杨和玉莹。安茜处处和她作对,还想和玉莹联手害她,她知道实情后,依然没有伤害安茜的心思。

  

  尔淳是徐公公手里的一枚棋子,为了帮助徐公公得势,确实动过坏心思,可她自从进入皇宫,又害过谁呢?她一直想要明哲保身、平安过日子而已。反观玉莹,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差点将安茜和孙白杨害死。

  尔淳最后能逃离皇宫,是因为她看似恶毒,其实心地善良。而玉莹的善良只是伪善而已。她心术不正,为了上位不择手段,才会给别人落下话柄。身在皇宫,一旦有把柄在别人手里,她想独善其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玉莹怀上孙白杨的孩子,注定了是死罪。

  玉莹太贪心,在她眼里,自己的利益重于一切,只要能达到目标,她就可以不择手段。其实她看似疯狂的背后,是不被关爱的自我。

  廖之坤说:一个人越是有独立的自我,就会越尊重别人的自我。摧毁别人自我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我、接纳了自我,而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

  玉莹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她看中利益得失,一直在为母亲和面子而活,她失去了自我,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她眼里,除了算计就是算计。当她的思想走入了极端,就注定了悲剧。玉莹的结局,是可悲的,也是幸福的。她这辈子不懂爱,去世前能和心爱之人表明心意,相拥去世,也算圆满。